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系统介绍了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合成工艺,优化了聚甘油的合成方法以及提纯方式,以达到聚甘油脂肪酸酯精制的效果。并将不同种类的聚甘油脂肪酸酯应用于食品中,系统分析了不同聚甘油脂肪酸酯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以精炼椰子油为芯材,麦芽糊精和酪蛋白酸钠为复合壁材,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蔗糖酯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椰子油植脂末,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在复合乳化剂添加量为1.5%(单甘脂∶蔗糖酯=1∶4)、壁材∶芯材=1.5∶1、乳化温度为70℃、均质压力30 MPa、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90℃的条件下,可制得产品含油率为33.6%、表面含油率为1.85%、包埋率为98.3%的植脂末。  相似文献   

3.
确定基于葵花籽油和棕榈油硬脂制备人造奶油的方案。优化基于葵花籽油和棕榈油硬脂制备人造奶油的工艺路线。制备人造奶油的最佳工艺与配方:棕榈油硬脂∶葵花籽油=110∶90,添加量为80%,增加3%的全脂奶粉溶解到16%的水中。用1∶1的卵磷脂、丙二醇脂肪酸酯作为乳化剂,添加量为0.4%,乳状液在70℃乳化40 min,抗氧化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含量为20 mg/kg。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以大豆油和棕榈油硬脂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L_9(3~4)正交试验设计,就影响人造奶油理化性质的油相配比、乳化剂、乳化时间和乳化温度4项因素进行了实验,确立了制备人造奶油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豆油和棕榈油硬脂比例为22.5∶27.5,大豆卵磷脂和丙二醇脂肪酸酯1∶1作为复配乳化剂,乳化温度60℃,乳化时间30min是最佳工艺条件,产品的打发倍数最高为1.4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人造奶油脂肪酸的种类测定中发现,共检出14种脂肪酸,包括棕榈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等,其中未检出反式脂肪酸。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以牛奶、银耳汁、枸杞果肉为原料对银耳枸杞酸奶的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银耳汁、枸杞果肉、蔗糖和原液菌种量对搅拌型银耳枸杞酸奶品质口感的影响。研究得出最佳配方为:银耳汁添加量5%,枸杞果肉添加量10%,蔗糖添加量6%,原液菌种添加量3%,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5 h。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产品营养丰富,感官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柠檬酸添加量、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为实验因素,以感官评价为实验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蔗糖制备转化糖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蔗糖溶液浓度为65%时,添加0.2%柠檬酸,70℃下加热40 min,制得的蔗糖转化糖浆口感最优。将该糖浆在室温放置保存,pH下降缓慢,蔗糖转化率逐渐上升,但感官品质未出现明显变化,可为以转化糖浆为原料的食品饮料开发提供优质的原料,为转化糖浆的工业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胡萝卜为原料,采用新鲜胡萝卜汁复合磷酸盐进行脱皮,以β-胡萝卜素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复合磷酸脱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含有3.0%磷酸三钠,0.5%磷酸氢二钠和0.5%焦磷酸钠混合液,以确定的条件在95℃热烫3 min,胡萝卜汁的制备过程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为16.64 mg/100 g。去皮后的胡萝卜皮肤光滑,无腐蚀性,并且具有良好的色泽。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选用以仙草、枸杞、黄精、鸡蛋花、菊花、生姜和甘草等植物经提取后制成的浓缩液为原料,添加蔗糖等辅料。设计以pH、β-环糊精添加量、浓缩液添加量和糖含量为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表以确定饮料的最佳配方。对样品进行喜好程度的排序,以确定最佳配方。植物饮料的最佳配比为pH6.0,浓缩液含量0.6%,β-环糊精含量0.02%,糖含量3.5%。同时,利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ORAC法和Fe~(3+)还原能力实验考察植物饮料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9.
以醋糟为固体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以植酸酶活力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里氏木霉固体发酵产植酸酶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即在蔗糖添加量为4%,蛋白胨添加量为1.5%,吐温-80添加量为0.4%,摇床转速220 r·min~(-1),温度为30℃,接种量为4%时,酶活力为2.9 U·mL~(-1)。  相似文献   

10.
以生姜粉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醇碱提取法进行料液比、提取乙醇添加量、碱浓度、提取温度和时间的单因素试验,然后在此基础上选取影响比较显著的提取乙醇添加量、碱浓度、提取温度和时间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生姜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0,碱浓度0.001 mol·L~(-1),乙醇添加量5%,温度80℃,时间2.0 h。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生姜多糖提取率为33.06%。  相似文献   

11.
《化工科技市场》2009,32(6):25-25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甾醇脂肪酸酯的绿色工艺方法。以植物甾醇、脂肪酸或/和脂肪酸酯、抗氧化剂为原料,将原料混合均匀后,真空加热熔化或者微波辐射加热熔化,在上述混合物熔化后,加入催化剂,催化剂的加入量为反应物总质量分数的0.2%-8%,进一步充分混合均匀后,  相似文献   

12.
β-胡萝卜素是安全的、无毒的天然色素,在生物食品等各领域均有发展应用。β-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众多,工艺各有特点。简要介绍了β-胡萝卜素在生物食品等领域的应用,综述了近年来β-胡萝卜素几种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作了简要比较分析,着重探讨了β-胡萝卜素提取工艺中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产品是以皇帝柑、砂糖橘为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调配,通过发酵酿造而成的饮料酒。通过对发酵时间、焦亚硫酸钾添加量、酵母量、皇帝柑与砂糖橘的添加比例等因素对复合果酒整体感官的影响研究,经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确定了复合果酒的最佳工艺配方,皇帝柑与砂糖橘果汁的比例为3∶1,果胶酶添加量为0.2%,二氧化硫添加量为50 mg·L~(-1),酵母添加量为0.5 g·L~(-1),初始糖度为23°Bx,在24℃下发酵8 d,β-环糊精添加量为5 g·L~(-1),在45℃水浴环境下加热90 min进行脱苦,所得到的复合果酒的酒精度为12.6°,酸度为3.489 g·L~(-1),在此条件下生产的果酒外观、香气、风味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辅以甘蔗汁,采用安琪甜酒曲为发酵剂,研究糯米甘蔗汁混合酿造甜米酒的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对甘蔗汁添加量、甜酒曲添加量、发酵时间以及发酵温度进行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糯米甘蔗汁混合酿造甜米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甘蔗汁添加量20%、甜酒曲添加量0.6%、发酵时间5 d、发酵温度32℃,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甜米酒色泽淡黄,入口甘醇,风味独特,是一款符合健康理念的低酒度复合营养型米酒。  相似文献   

15.
以榆树钱甾醇为主要原料制备泡腾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榆树钱甾醇泡腾片最佳工艺为:甜味剂添加量20%,甾醇添加量30%,泡腾剂添加量46%,聚乙二醇添加量4%。此工艺条件下的榆钱甾醇泡腾片,崩解时间为33~45 s,二氧化碳释放量380.8~412.6 mg,pH5.1~5.8,泡腾剧烈,无色泽变化,酸甜适口,适合饮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话梅柠檬凤爪的工艺配方优化为研究对象,以感官评价评分为指标,对复合磷酸盐添加量、泡椒添加量、柠檬皮添加量和浸泡时间进行研究,进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加工工艺。结果表明,话梅柠檬凤爪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复合磷酸盐添加量0.36%,泡椒添加量40%,柠檬皮添加量4%,浸泡1 d。  相似文献   

17.
用超声波振荡来提取糜子中的β-胡萝卜素,并且研究了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探讨了提取剂丙酮-石油醚的体积比、料液比和时间对β-胡萝卜素得率的影响;同时,从光照、温度及金属离子三个方面对糜子中提取的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糜子中β-胡萝卜素提取最好的试验条件是:提取糜子中β-胡萝卜素的试剂丙酮和石油醚同比例,糜子粉占1份、提取剂占7份,超声波振荡1.5 h。在实验过程中,将从糜子中提取的β-胡萝卜素放在阳光下照射能加快它的分解;温度越高,其含量受到的影响越大;在提取的糜子溶液中加入Cu~(2+)、Fe~(3+)、Fe~(2+)、Al~(3+)对β-胡萝卜素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了原料乳的杀菌方式、稳定剂(耐酸CMC)和抑菌剂(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使用对搅拌型酸乳货架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加糖量,发酵剂的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产品货架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延长搅拌型酸乳货架期的最佳工艺和配方参数为原料乳的杀菌方式为80℃、30min,耐酸CMC的添加量为0.1%,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添加量为0.05%,蔗糖的添加量为7.5%,发酵剂的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为3.5h.  相似文献   

19.
以微波加热为载体,对热拌鱼酱料的配方和工艺进行探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椒麻汁添加量为30%,蚝油添加量为18%,蒸鱼豉油添加量为7%,烧椒添加量10%。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二次发酵法,以产品感官品质评定得分为依据,研究了马铃薯馒头制作过程中的几个关键工艺条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对关键工艺条件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马铃薯馒头的最佳制作工艺条件为:马铃薯粉与小麦粉的添加量之比为2∶8,酵母粉的添加量为0.9%,第一次发酵时间为90 min,第二次发酵时间为2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