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枣为主要原料,通过加钙浸泡硬化,再经糖煮、干燥等工艺制成红枣蜜饯。依据影响感官评分的关键步骤做单因素实验,再利用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指标筛选出最优工艺。结果表明:在CaCl_2浓度0.4%、糖液浓度50%、糖煮时间50 min、干燥时间6 h的工艺条件下制作出的钙强化型红枣蜜饯,风味独特,色泽鲜亮,口感极佳。  相似文献   

2.
《粮食流通技术》2016,(10):122-122
正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抽检发现,部分蜜饯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着色剂的情况。为了保护消费者食用蜜饯的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特发出以下消费提示:蜜饯是指以水果为主要原料,经糖(蜜)熬煮或浸渍,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或略干燥处理,制成带有湿润糖液面或浸渍在浓糖液中的湿态制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规定了蜜饯类食品中允许使用的着色剂,  相似文献   

3.
为丰富贻贝的产品形式,改善产品风味,进行葱油味熟冻贻贝的调味工艺研究。贻贝经过挑选、清洗、预煮、调味、真空包装后进行冷冻,确定工艺流程后利用单因素实验对加工过程中的预煮时间和调味液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预煮1min、加糖量2%、加盐量5%、加油量5%、加葱花量1.5%的条件下制得的贻贝产品葱油味浓郁,口感佳。产品经过-18℃冻藏6个月后,感官性状良好,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
以泥鳅为原料,通过感官评价,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结合正交试验对液熏泥鳅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对泥鳅液熏前后的理化指标、颜色、质构指标、风味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液熏泥鳅的最佳参数为:选择4号液熏液其浓度6.0%,液熏时间60 min,烘干时间30 min。泥鳅液熏后的蛋白质、脂肪含量由18.65%和1.89%分别增加为21.16%和2.11%,而TVB-N、TBA值分别由15.73 mg/100 g和2.76 mg/100 g降低到13.28 mg/100 g和1.87 mg/100 g,硬度增加而弹性降低,挥发性成分中的酚类、酸类和酯类的含量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影响樱桃番茄果脯品质的烫漂、硬化、浸渍液的配方、烘干方式等关键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浸渍液配方和烘干方式是樱桃番茄果脯加工的重要工艺环节,浸渍液配方为:糖液浓度40%,柠檬酸浓度0.3%,姜泥浓度3%,采用65℃干燥10 h,50℃干燥10 h的间歇干燥方式得到的樱桃番茄果脯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6.
酪蛋白糖巨肽来源于酪蛋白中的κ-酪蛋白,是由凝乳酶水解κ-酪蛋白产生的,具有丰富的营养特性和生物活性。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从牛乳清中分离纯化酪蛋白糖巨肽的工艺参数,其中分离工艺参数为乳清粉浓度20%,酸化pH 4.2,离心时间15 min,一次超滤流速2.0 mL/min;纯化的工艺参数为纳滤流速3.0 mL/min,纳滤稀释倍数4倍,调酸pH 6.6,二次超滤流速3.0 mL/min,酪蛋白糖巨肽纯度可达74.50%。  相似文献   

7.
本文进行了马铃薯果脯的加工工艺研究,运用护色、硬化、烫漂、糖渍、烘干等关键步骤进行研制。结果表明:浓度为25%的马铃薯果脯在热风间歇干燥65℃干燥2 h,再于60℃干燥4 h,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二次发酵法,以产品感官品质评定得分为依据,研究了马铃薯馒头制作过程中的几个关键工艺条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对关键工艺条件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马铃薯馒头的最佳制作工艺条件为:马铃薯粉与小麦粉的添加量之比为2∶8,酵母粉的添加量为0.9%,第一次发酵时间为90 min,第二次发酵时间为20 min。  相似文献   

9.
为方便储藏食用菌类,采用干制的方法,脱水至其安全水分以下对食用茵类进行储藏。本实验以新鲜的双孢菇菇柄作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了热风、真空、微波、冷冻干燥,对比了干燥后的感官性状、干燥速率情况、以及复水后的感官性状和复水率,进而找出何种干燥方式适合干燥双孢菇菇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土豆泥为主要原料,经不同干燥方式(热风干燥、加热干燥)干燥后,通过比较土豆泥试样的各项品质指标(吸油量、复水比、水分含量、感官评价),探寻出土豆泥最适宜的干燥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土豆泥最适宜的干燥方式是热风干燥,最适干燥温度60℃,干燥时间15 min。此种干燥条件下干燥后的土豆泥吸油量5.80 mL/100 g、复水比4.45、水分含量80.25 g/100 g、感官评价分数8.15分。  相似文献   

11.
一段采用高温热风干燥技术干燥对虾进行定型、熟化、上色和赋香,二段采用低温热泵干燥技术进一步脱水干燥,通过熟化程度、水分含量、挥发性盐基氮、盐溶性蛋白含量、感官评价等物化指标优化联合干燥工艺。结果表明:对比双温热风干燥,热风-热泵联合干燥技术可有效抑制干燥过程中对虾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增加,减少盐溶性蛋白的破坏。联合干燥最佳工艺为90℃热风干燥135 min转20℃热泵干燥32 h,最终水分含量为(14.26±0.75)%,产品感官评分属于优良等级,色香味形俱全。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以猕猴桃、香蕉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实验,筛选出最佳配方组合:香蕉∶猕猴桃=1∶3,糖度30%,果胶添加量0.3%,糖煮时间40 min。  相似文献   

13.
甘薯渣富含淀粉,通过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确定了甘薯渣水解生产结晶葡萄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温度125℃、加酸量4%~5%、时间4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还原糖产率可达59.18%,糖液DE值为91~93。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将选择好的原料麦仁经淘洗、浸泡、汽蒸、微波干燥、冷却后制成成品,该麦仁制品用热水冲调3~5 min即成食用。试验研究表明:蒸煮30 min、微波干燥中火20 min为速食麦仁加工的最优工艺条件,此条件下的产品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和复水性。  相似文献   

15.
以固形物增加率为指标,通过对炒板栗产品的香气测定,比较不同处理对板栗加工与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60°Brix的葡萄糖液、料液比1∶15、糖渍80 min的条件下,按传统方式炒制50 min后,固形物增加率可达6.46 g·g~(-1),此时板栗色泽均匀,果形饱满,气味香而不浓,甜而不腻。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即食液熏牡蛎新产品,本文以新鲜牡蛎肉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烟熏调味液配方和液熏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烟熏调味液的最优配方为:食盐添加量2.5%、白砂糖添加量12%、烟熏液添加量0.4%、酱油添加量5%;液熏加工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浸渍温度为50℃、浸渍时间为1.5 h、干燥温度为60℃、干燥时间为120 min。  相似文献   

17.
为优选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选取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波时间、浸泡时间等为影响因素,先通过单因素试验提取绿原酸,然后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参数。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乙醇浓度40%,料液比1∶35,超声波时间30 min,浸泡时间60 min,此条件下绿原酸的得率为8.041 8 mg/g。结论杜仲叶中富含绿原酸,优化杜仲叶中绿原酸提取工艺,可为绿原酸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氨基酸发酵过程中,给大罐尤其是种子罐流加高浓度液糖非常重要。如何给液糖灭菌并提高液糖浓度一直是发酵行业的一个难点。目前国内发酵行业低浓度液糖灭菌一般采用连续灭菌,高浓度液糖灭菌只能用实罐灭菌。该文阐述的是一种高浓度液糖连续灭菌的新型工艺,整个过程管路灭菌彻底、营养成分损失少、能耗低且不会降低液糖浓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柠檬酸添加量、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为实验因素,以感官评价为实验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蔗糖制备转化糖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蔗糖溶液浓度为65%时,添加0.2%柠檬酸,70℃下加热40 min,制得的蔗糖转化糖浆口感最优。将该糖浆在室温放置保存,pH下降缓慢,蔗糖转化率逐渐上升,但感官品质未出现明显变化,可为以转化糖浆为原料的食品饮料开发提供优质的原料,为转化糖浆的工业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以新鲜鸡蛋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L_9(3~4)正交实验,研究不同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和料液比对蛋黄卵磷脂提取量的影响,探讨丙酮(脱脂)—乙醇(萃取)联合提取法提取蛋黄卵磷脂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提取温度20℃、提取时间60 min、乙醇浓度为92%、料液比为1∶12时,卵磷脂提取量为101.9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