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高校本科国际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实践能力与国际会计专业培养目标难以契合,国际会计专业现有教学模式存在不足,学校的教学状况和行业发展要求存在矛盾等。让高校的会计专业走向国际化,建立高等院校与社会联合培养高技能国际会计人才的新模式,推行"双导师制"势在必行。该实践模式主要包括建立国际会计专业导师库、签订双导师指导学生合同书、建立双导师制监督机制等方面内容。该模式可以不断激发导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产教融合可以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高校联合餐饮企业实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在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给烹饪专业学生配备企业导师,是产教协同育人的内在要求。企业导师在学生职业素养引导、职业技能提升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实际教学过程中,企业导师对学生疏于管理、考评不严等情况时有发生。本文从企业导师的管理制度、经费、实施路径等方面,调整烹饪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对"企业导师制"实施方案进行测评,总结经验,形成有效的适合烹饪专业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法,通过对江苏省十所高校的数据搜集,分析了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现状,认为目前我国两类培养模式目标制定有明显区分,但二者毕业去向选择未体现目标差异;两种培养模式入学方式都以考核分数为主,课程设置明显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两种培养模式都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小组制、双导师制等模式推广不足,以及论文评审标准不存在明显差别等问题。基此,本文提出树立分类培养的教育观,搭建两类不同的去向平台;入学要求分别侧重"科研能力"和"工作经验";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分别构建以"科学研究"为主和以"专业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学术型人才评价突出"科研创新",专业型人才评价转向职业能力考核等建议,以实现两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各具特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外贸"催生了大量的跨境电商业务,高职商务英语、国际贸易专业要响应这一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国家双创政策,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完善课程体系以及导师团队建设,推动注重实战能力锻炼的校内外实训和校企合作项目,最后在实践和理论的深化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具有前瞻性视野、有创新意识的双创人才。  相似文献   

5.
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是企业和职业学校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制度。一方面,其萌芽、形成和发展是德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其概念、特征、功能表也现出多维度、多层次、多功能的特点。探究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在我国中职教育中的应用问题,必须要解答"怎么借鉴"的问题。解答"怎么借鉴"问题的最好途径,是重新认知当前关于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本身的理论,并对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进行理论创新和改造。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市场中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发生相应的转变,除了专业的技能之外,人们逐渐开始关注人才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这也就表示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当前在烹饪教学中也逐渐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基于此,针对在烹饪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分析,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以及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已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不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阶段,对食物的要求从简单的色香味过渡到了营养价值、观赏价值层面,因此传统的烹饪教学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烹饪学校的学生和教师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为了使烹饪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顺利的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满足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除了与时俱进,烹饪学校别无他法,因此,为了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烹饪学校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陈永清 《中国市场》2012,(22):118-120
现行的烹饪工艺实验教学是以演示性实验教学为主,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餐饮业发展对烹饪创新人才的培养。烹饪工艺实验教学中增加设计性实验比例,完善实验体系:以学生为主体,根据烹饪相关学科知识、餐饮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实施创新性设计性实验,能大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烹饪工艺综合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创新创业"双创"思想的引导下,高职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不断地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当下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及培养过程还是存在种种问题,诸如培养模式的系统性不强、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不到位以及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工作趋于表面化等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会计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然后从"双创"角度归纳总结了如今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培养"双创型"人才是国家产业转型的重要举措,创新创业教育迎合了经济发展、战略对策的需要,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大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培养"双创型"人才需要学生自身以及高校、政府、企业等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协调进行,高校应做出合理的教育计划,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教育培养方案中,竭尽全力地为学生提供培养环境、教育平台,制定高效地教育方针,积极探索、深入研究以培养更加全面、优秀的大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院校对烹饪人才的培养策略,对中职、高职、本科等不同层次的院校进行有关烹饪教学的研究发现,不同层次的学校,在培养学生烹饪技巧及烹饪核心概念上有所不同。进而,可根据学习阶段的不同,将培养出来的厨师划分出不同的层次与不同的岗位。所以,本文就不同烹饪技术的培养阶段入手,深入研究烹饪课程的结构设置,为我国烹饪学校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是现代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体现,是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所规定的必修课程。目前的学生顶岗实习仍然存在职能管理混乱、实习过程管理缺失、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应、用人企业对顶岗实习所发挥的作用不明显等突出问题。以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顶岗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台+联盟"管理模式,构建了"四方联动""双导联盟"协同监管育人机制,有效解决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存在的困境,形成从而现代职业教育烹饪类人才有效培养的一种可行体系。  相似文献   

13.
"岗课证赛对接、德能识业共育"是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标准,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开发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是在原有的"岗课证对接、德能识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融入技能大赛,体现技能大赛对学生创新创业水平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参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改的目的,为学校培养"双师"+"引导师",为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现校企双赢。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而培养单位普遍缺乏一支专业、高水平、一流的导师队伍,"双元型"导师制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选择。分析了"双元型"导师的内涵、要求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双元型"导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可行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现代学徒制下高职烹饪专业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情况,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学习习惯以及职业道德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并重点采取6个措施培养高职烹饪学生的非智力因素:(1)选择企业和师傅。(2)注重"师徒"情感的培养。(3)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4)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烹饪专业教育体系。(5)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6)建立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探究现代学徒制下培育高职烹饪专业学生的非智力素质中存在的难点,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烹饪专业学生、促进餐饮行业的全面良性发展。对现代学徒制下烹饪专业学生非智力素质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进行总结和剖析,依据大国工匠精神和现代学徒制的理念对烹饪专业学生、烹饪企业的非智力素质现状、需求和培养等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依托碧桂园酒店管理公司旗下60家高星级酒店作为教学后盾,通过建立"企业课堂"的教学平台,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体制,充分发挥双课堂和双导师育人的作用,既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又提升其职业技能,达到培养酒店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缩短其职业成长路径,加快其职业成长步伐,为企业输送真正需要和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传统手工艺时代形成的"工匠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烙印。且"工匠精神"的提出对现代烹饪行业发展以及烹饪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高职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校园文化和对外交流等方面探寻工匠精神在现代烹饪教学中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发展取决于高校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效果,"双创"型人才素质取决于"双创"教育的师资水平。在提高师资水平时,要求"个性化"教师应具备深厚的基础理论、先进的教育理论以及多学科知识等全面素质,只有"个性化"的教师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才能实现"双创"型人才"质"的飞跃,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以全员潜能导师团队的模式,采用"三全化"——教师参与全员化、学生覆盖全面化、四年培养全程化的方式发挥教师的集体优势,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