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苗族腌汤中分离纯化到9株乳酸菌菌株,通过菌落形态、个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结果表明,其中3株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2株为乳球菌属(Lactococcus)、3株为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1株为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  相似文献   

2.
采用平板涂布、划线及革兰氏染色法,从青岛市售酸奶中分离到4种乳酸菌,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及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表明,4种菌均能利用葡萄糖及乳糖产酸不产气,过氧化氢酶试验阴性,不液化明胶,不水解淀粉;结合《伯杰细菌鉴定手册》初步鉴定4种菌分别是保加利亚乳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乳酸乳球菌。对4种乳酸菌进行抗生素耐药性试验,抑菌圈直径测量结果表明4种乳酸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氯霉素、头孢唑啉普遍敏感,对青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部分敏感,对环丙沙星、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存在普遍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镇远陈年道菜是黔菜中著名的腌菜制品,使用食用盐和棒菜作为原料进行发酵。本文通过对发酵前期样品中乳酸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共分离得到2株菌株,通过对菌落形态、微生物个体形态、生化特性的鉴定,所得菌株分别为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和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样品中分离的蜡样芽孢杆菌进行分析,为蜡样芽孢杆菌检测提供数据依据,探索蜡样芽孢杆菌最准确、最简便的鉴定方法。方法:使用VITEK 2 compact、根状生长试验和蛋白质毒素结晶试验鉴定蜡样芽孢杆菌,采用单盒生化鉴定管进行生化分型。结果:VITEK 2 compact结合根状生长试验以及蛋白质毒素结晶试验可以准确鉴定出不同菌体形态的蜡样芽孢杆菌。在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琼脂(MYP)平板上典型蜡样芽孢杆菌菌体形态有多种类型时应该选取有代表性的数量进行鉴定,蛋白质毒素结晶试验中菱形蛋白结晶体的判断是区分苏云金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关键性确证指标。  相似文献   

5.
乳酸菌在奶酪成熟过程中至关重要。本研究从新疆伊犁地区3个县采集了3份样品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观察单菌落形态及革兰氏染色结果筛选出8株疑似乳酸菌。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S-3为乳明串球菌,B-9为乳酸乳球菌,D-2为格氏乳球菌,D-12为嗜热链球菌,B-6为鼠李糖乳杆菌,D-14为干酪乳杆菌,S-7为瑞氏乳杆菌,S-4为粪肠球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水产品中创伤弧菌的选择性分离及纯化培养技术进行研究.[方法]样品经高速匀浆处理后,在2%氯化钠蛋白胨水中增菌,39℃±1℃培养16~18 h;划线接种mCPC选择培养基,35℃±1℃培养16~18 h;挑取可疑菌落接种TSA纯化培养基35℃±1℃培养16~18 h;进行生化试验鉴定.[结果]应用39℃培养、mCPC选择分离能准确地检测和分离水产品中存在的创伤弧菌.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自制泡菜为原料,通过平板涂布、划线分离、革兰氏染色和接触酶试验得到3株乳酸菌,经过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3株菌株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2株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utum)1株,并对其胞外多糖产量进行测定,筛选出产胞外多糖含量最高的菌株。分离出的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可为研究、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提供原料,并为后续胞外多糖的工业化制备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阜新地区农贸市场出售的肉及肉制品产气荚膜梭菌的污染情况,并探究该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对2018~2020年阜新市食品风险监测项目中检出的产气荚膜梭菌进行生化鉴定和分子分型;分析了α毒素基因序列并构建了16S rRNA的系统进化树;通过药敏试验了解其耐药性.通过综合镜下形态、生化鉴定以及毛细管电泳鉴定PCR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何荣  窦丽芳  董玲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6):321-322
近年来,乳酸菌的各种菌株用于多种食品和益生产品。由于乳酸菌的益生功效为菌株依赖性,而单纯采用表型鉴定方法都无法准确鉴别到种属水平。而基于DNA的基因型鉴定技术,因其检测的准确、稳定和灵敏可以实现乳酸菌种属甚至菌株水平的分类和鉴别。本文对目前的主要分子技术在乳酸菌菌株分类和鉴定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从市售酸菜和酱菜中采用改良MRs培养基对其中的乳酸茵进行分离和纯化,进一步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为了保证产品的一致性,采用菌种特性清晰的乳酸茵进行酸酱菜生产具有必要性,也为发酵食品的生产调控及优良发酵剂的筛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菌落粗糙型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内蒙古某地区的大豆蛋白中分离到了一株菌落粗糙型大肠杆菌,对该菌进行鉴定.[方法]通过生理生化试验.[结果]与常见的典型大肠杆菌相比,该菌有其独特之处在固体培养基中,菌落干燥、扁平、表面粗糙;在液体培养基中,上清液清亮并有颗粒状沉淀,摇动沉淀不能完全散开.除此之外,该菌的其它特性均符合典型大肠杆菌的特征.[结论]该菌为菌落变异(由光滑型转变为粗糙型)的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2.
利用含有0.3%CaCO_3的MRS分离培养基,从鳄鱼肠道分离得到1株产酸能力强的菌株,命名E02,通过形态观察,并进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鉴定为乳杆菌。以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黑曲霉作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双层平板法测其发酵产物抑菌活性。通过用乳酸调节与原发酵液相同pH的MRS液体培养基,并与原发酵液作抑菌活性对比,进行抑菌活性物质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菌株E02发酵产物的抑菌物质主要是酸,只有少部分是其他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苏云金芽孢杆菌的鉴定方法,可利用传统的生化试验结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基因指纹分析系统来检测,并简单分析每种方法的优劣性。传统的生化试验耗时比较长,利用VITECK-2-compact或者Ribo Printer系统进行鉴定,耗时较短,需要补充革兰氏染色镜检和蛋白毒素结晶试验才可以鉴定。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提高陕北传统米酒的质量,保持或改善其风味,本研究对陕北传统米酒酒曲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并分析了微生物的数量分布。根据培养特性、菌体形态及生理生化检测进行菌种鉴定,得到24个不同属、种的微生物菌株;活菌计数结果显示霉菌和酵母菌为酒曲中的优势菌种,分别占总菌数的57%和38%。将分离所得微生物中17个种的优势菌株进行纯种培养,其中霉菌8株,酵母菌9株。并对8株霉菌所产生的α-淀粉酶和糖化酶活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华根霉(Rhizopus chinensis),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相比另外5株霉菌表现出较高的酶活力,其α-淀粉酶活力分别为798U/g,672U/g,701U/g;糖化酶活力分别为2641U/g,2321U/g,2538U/g,可作为生产米酒的理想菌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结合组织解体黄桃罐头,通过分析微生物污染情况,为解决罐头生产微生物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在对腐败黄桃罐头中霉菌进行分离鉴定的基础上,研究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反证试验并验证杀菌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3株霉菌Aspergillus terreus、Penicillum sp.和Fusarium solani在PDA培养基、卵黄琼脂基础上生长最适合。生长最适温度35℃、最适宜pH值7~9,处理时间10 min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8℃、55℃和53.5℃。本研究确证引起黄桃罐头腐败变质的霉菌种类,提出的杀菌方法能够为罐头中微生物污染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从酱菜中筛选出的优质乳酸菌进行形态学观察、探究其最适生长pH,并筛选出降解亚硝酸盐能力强的乳酸菌株。方法: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菌数测定,采用革兰染色法对乳酸菌进行观察,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酸菌在不同PH培养液中OD值。结果:从酱菜中提取出的乳酸菌为革兰氏阳性菌,最适生长pH为6。最终分离得到降解亚硝酸盐能力强的LD-1乳酸菌。结论:酱菜含有乳酸菌并成功筛选出降解亚硝酸盐能力强的乳酸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一株从缅甸进口虾中分离的沙门氏茵新血清型的鉴定.[方法]采用常规生化试验和免疫血清凝集素吸收与位相逆转试验及噬菌体裂解试验方法.[结果]该菌生化反应符合肠道沙门氏菌肠道亚种(S.enterica subsp.enterica)定义和能被沙门氏菌O-I噬菌体裂解.免疫家兔所得O和H抗血清经凝集素吸收试验证实该菌具有一个新的O抗原(暂命名为O:68),位相逆转试验证实其抗原式为O:68:r:z6.[结论]该菌是Kauffmann-White表解尚未叙述过的一个新血清型,暂命名为昆明沙门氏菌(Salmonella Kunming).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某注册进出口食品企业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动物源性食品原料志贺氏菌检测,样品包含5个品种共计180份,结果分离到1株可疑志贺氏菌,检出率为0.56%。经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鉴定为福氏志贺氏菌,血清型为3a型。然后分析它们被污染的可能原因,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为出口企业提产品品质、生产优质食品提供参考依据,确保出口食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9.
乳酸菌高密度培养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菌高密度培养技术以其优越性在发酵生产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它可获得较高的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通过比较接种量为1%、3%、5%的乳酸菌分别在22.5、25、28℃和的生长曲线,研究温度、接种量对乳酸菌高密度培养的影响,同时分别系列梯度稀释后平板计数。研究结果表明,28℃和3%接种量下乳酸菌的OD600值最大、活菌数最多,即3%接种量的乳酸菌在28℃时生长得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4种鉴定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找出适合于化妆品绿脓杆菌检验的准确快速的鉴定方法。[方法]同时采用微量生化管、API 20NE试验条、VITEK-32和VITEK2 COMPACT微生物鉴定仪4种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出口化妆品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鉴定。[结果]5株可疑绿脓杆菌中有1株经手工鉴定为非绿脓杆菌,经API 20NE试验条鉴定得出结果是恶臭假单胞菌,而VITEK-32和VITEK2 COMPACT微生物仪器鉴定是铜绿假单胞菌;其余4株用4种方法鉴定,结果均为绿脓杆菌。[结论]在鉴定可疑绿脓杆菌时,手工生化方法只能得出是或否的结论;API 20NE试验条可得出具体的种属名称及鉴定分析;VITEK微生物仪器则可能出现误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