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深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莎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9,(5):51-5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养老、失来、就业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而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制约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阻碍了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进程。与国有企业的改革一样,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主体工程,这一主体工程的建设,对于推动国有企业乃至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回顾与总结,阐述了改革开放是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出科学发展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做出科学总结的产物,科学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未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3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30年来,我们根据中国的国情,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至此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试图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革历程进行回顾,进而总结出30年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特点和经验启示,对于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完成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旗帜下,我国正着手逐步建立与新的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的难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井红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6-48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经过20年来的改革,原有的社会保障已经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崩溃而打破,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正在进一步的建设之中。但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一些新的难题和挑战,本文深入地分析了这些问题的难点,并提出了几点解决这些难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完成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旗帜下,我国正着手逐步建立与新的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7.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人民以不断进取的改革步伐和面向世界的开放精神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作为经济体制改革重要组成部分,财税体制改革也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本文通过对丹东市30年财政体制变化的管窥,回顾地方财政体制改革历程,总结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反思发展中的体制弊端,希望有助于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国有小企业改革是我国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小企业为突破口,从而加快全面深化我国企业改革的进程,是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的重要战略措施。本文对进一步深化我国国有小企业的改革的有关问题,如国有小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改革的突破点及操作规范、相关措施等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马海涛 《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2009,(1):3-9
改革开放,让百业待兴的中国启动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的步伐。在这一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的财政体制也与时俱进地发生着变化。其中,财政管理重点由收入管理向支出管理的转变,无疑使我国的财政管理水平驶入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而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则成为引领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的“三驾马车”,为我国财政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我国来说,政府采购是一个仅仅“十几岁的孩子”,不过它的迅速成长则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见证。 相似文献
10.
钟顺昌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3,(4):8-12
制度设计影响着经济绩效的发挥。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是我国实施城镇化战略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影响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很多,其中,体制约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基于我国西部农村小城镇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其体制改革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的“扩权强镇”和“强镇扩权”改革,西部农村小城镇的体制改革还相对缓慢和滞后,突出表现在财政、行政、规划、土地流转和投融资等方面。为此,我们一方面应该研究和借鉴东部发达地区在小城镇体制改革方面的经验和启示;同时,要结合西部地区小城镇自身特点,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1.
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及其四次修正案肯定了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成功经验.这30年宪法发展呈现出鲜明特征:它是在中国共产党不断更新宪法观念、自觉推动下大步向前的;它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重大变迁,并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改革开放;它以完善实体内容为目标,呈现出重实体、轻程序的特点.可以说改革开放是宪法发展的主要原因,并且宪法必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完善,从改革宪法走向宪政宪法. 相似文献
12.
李锋清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22(6)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之间的医疗保障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通过深化农村的医疗卫生改革,特别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满足农村居民对医疗的需求,对降低农民的医疗风险,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繁荣,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改革与开放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改革与开放交互演进的历史逻辑来看,政府主导下的改革首先从广大的农村开始,通过自下而上的示范效应,引发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城市经济社会体制的根本转变。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改革是原动力,而开放则是渐进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已经进入开放带动改革,改革与开放互动互助的新阶段。湖北省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和华中地区承东启西维系改革与开放持续渐进的主战场,今明两年,经济社会体制自身的矛盾会进一步突出,必须调整改革的重点,重新思考湖北省改革与开放互动互助的新机制,从而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加快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4.
韩露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9(2):123-128
当前,一些国家加大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现实问题研究的力度,达成从多学科、用横向和交叉等研究方式来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共识,不断拓展研究视野,尤其对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总结和梳理了近年来国外关于中国社会意识流变的研究成果,并对国外关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相关研究进行评析与鉴别,以期为巩固和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是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跌宕起伏、风雨兼程艰辛发展的27年,少有学者进行全面的研究。建国初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健康高速发展;“大跃进”时期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遭受强大冲击;“经济调整”时期我国经济迅速恢复生机;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遭受破坏。 相似文献
16.
成青青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1):11-18
县域经济作为我国最基础的经济形态,肩负着产业支撑的重任,承载着产业转移的重要角色。改革开放40年,海门通过运用比较优势,为县域发展的产业选择提供依据;以技术创新,塑造产业竞争力,形成产业升级能力;并充分利用生产要素禀赋,推进产业集聚,家纺业、建筑业、装备制造业三个超千亿元的产业快速崛起,成为海门经济前行的重要动力引擎。进入新时代,海门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布局发展优势产业;直面挑战,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推进产业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改革开放为县域经济发展释放出巨大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城乡一体化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启动农村改革注入发展活力的城乡互动阶段、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快速发展的城乡协调阶段、形成战略思想不断缩小差距的城乡统筹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发展一体化的城乡融合阶段。通过对四个阶段历史进程的梳理,将党领导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逻辑主线归纳为对城乡发展认识和实践的不断深化,可以概括为递进的三个层次: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理论的坚持,满足城乡融合的基本前提;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理论与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相结合,寻求工农城乡关系变迁的总体路线;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8.
钱亚梅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6):32-36
认真回顾与反思中国的改革历程,就会发现贯穿于其间的一系列历史逻辑:从走出传统体制困境到赋予"社会主义"新的内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重塑执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等,这些内在逻辑的全面、渐次展开,使得改革开放历经灿烂辉煌与艰难曲折,同时也再现了历史强大的理性力量. 相似文献
19.
论改革开放30年之缩影:农村金融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伟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22(3):77-8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经历了建立单独的农村金融、建立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信用社市场化、成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四个阶段。相对城市而言,农村金融发展依然滞后,金融基础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表现为农村金融的结构和运作机制存在缺陷,服务设施差、机构网点覆盖率低、服务手段落后、产品单一、贷款难等问题依然存在,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不够,还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黄美缘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108-112
对改革开放30年来海外华商在厦门的投资状况及其对厦门经济发展的贡献进行分析,探讨海外华商投资对厦门经济发展的贡献,并提出现阶段厦门开放政策深化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