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财政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经济现象。它的形成既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有关,也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以及居民在土地收益上博弈的结果。用博弈论的方法来分析各个利益主体的收益函数、战略选择以及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过程,可以揭示土地财政形成的演化过程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公共财政是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但我国渐进式的改革思路决定了我国当前的财政模式是一种典型的由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轨的过渡性的二元财政,即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并存。如何实现财政模式由二元向一元转化是我国财政模式转换的难点所在。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明确国有资本的公共属性,积极进行国有资本的存量和增量调整,进而使国有资本财政为公共财政所同化是实现我国财政模式顺利转换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地方财政是国家财政的基础,地方财政的稳固是国家财政稳固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尖锐,运转艰难。本文在考察我国地方财政现状,并对地方财政困难产生的制度原因予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地方财政困难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财政风险关系到一国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因而是各国政府都十分敏感的问题。本文从财政风险的内涵入手,系统地概括了财政风险的定义,并且对财政风险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分析了我国财政是否存在风险这一问题。文章总结了现有文献度量财政风险大小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构建财政风险预警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财政外部性产生的原因:财政资源的产权界定模糊,税收竞争政策的实施,缺乏合理的政府官员政绩评价体系;对各政府间、辖区间官员博弈进行分析.纠正我国财政外部性的初步思路:减少政府层次和财政层次,加强政府间纵向谈判和横向合作;在明确政府间职能的基础上,推进财政分权;改革传统政绩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6.
地方财政法制是我国财政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我国的财政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各项财政法规不断健全和完善,为我国财政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地方财政法制的建设落后于全国财政法制建设的步伐,致使地方财政法制体系不完善,法规不健全,影响了地方财政职能的发挥,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了加强地方财政法制建设,必须改变传统的财政观念,从立法体制上下放给地方政府一定立法权力,使地方可以因地制宜地制定一些财政法规,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从财政改革还是财政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应把健全财政体制机制作为财政工作的重点。我国渐进式改革道路和由计划经济体制向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目标,不但决定了我们下一步健全财政体制机制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而且只有在广泛吸收国外经验的同时充分考虑我国国情才能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8.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各国财政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国实际情况不同,各个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具体做法也各有优劣。本介绍和分析了西方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将之与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比较,从而找出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我国财政体制围绕集权与分权经历了多次变革。建立稳定的、有效的分权型财政体制应当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结合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有限分权的财政制度应当是我国分权型财政体制改革的可行目标。  相似文献   

10.
近现代以来,中国财政转型经历了帝国财政崩溃、全能财政试验与宪政财政建设三次大变迁的过程。鸦片战争后,我国的帝国财政制度走向瓦解,民国时期试图进行变革但没有成功;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同时进行了全能财政的试验;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宪政化改革加快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在深化财政改革的进程中,需要持续滤去帝国财政的毒素,通过完善宪政财政程序以推进财政公共化,提高财政制度的长期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