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区域环境治理往往面临着区域环境的整体性与属地环境管理碎片化的矛盾。在区域环境治理中,基于地方利益的地方环境治理行动策略表现为各自为政。为改变这种现状,已有研究从行政学、经济学、区域公共管理学等视角,提出市场协调机制、科层协调机制和网络治理协调机制的区域环境治理思路。虽然三种机制均以降低地方协作的交易费用为最终诉求,但各有局限性并在运行中产生交易费用,区域环境治理应走向整体性治理。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既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中部崛起的中坚力量。但是,城市圈内各地方政府机构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划,形成了版图利益的冲突。这种利益冲突通过更高一级的政府来协调,行政成本巨大,而且改变不了根本的利益诉求。此外,城市圈公共事务的复杂性和社会自组织机制的发展要求一种自下而上的权力分配格局。面对这种难题,经过国外大量实践证实的政策网络治理理论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本文在对政策网络治理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针对区域规划、公共产品供给、私人产品供给和民生等不同的政策领域,提出了政府机关为中心、政府引导下的私人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参与、第三方和私人企业为主政府为辅和全部主体参与四种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非均衡体制改革的渐进性和非平衡性,客观上导致了区域性的非均衡发展。通过分析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机理,适当引入“复合行政”的治理理念,以期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和利益合作机制的构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的本质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和价值增长机制。当前,影响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因素有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市场发育的程度、传统文化以及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模式等。以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为着力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可以探索继续推进股份制改革、按市场原则选用领导干部以及推进具有民主意识和质疑精神的董事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中部地区城市群建设的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城市群建设参与者的作用与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中部地区城市群建设的动力机制、推进机制与城市群的治理机制.分析认为城市群建设的动力来源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城市群产业集群的发展、创新的推动以及政府的调控行为.推进城市群建设主要集中体现在推进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区域市场以及社会建设的一体化发展.城市群治理要通过重构城市政府与区域地方政府关系,形成治理制度安排,建立协调性、依赖性和互动性的网络型结构.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地方政府治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深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地方政府作为地方经济社会活动的核心管理者和组织者,应当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发挥主导作用.国际金融危机是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重要契机,结合当前金融危机的性质,地方政府应认真审视公共治理现状,从思想创新、结构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等方面推进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化危机为机遇,努力实现政府善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长三角区域通关改革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阻力入手,基于公共治理理论角度,构建了长三角区域通关制度变革的公共治理架构——区域通关治理网络模型,从多元网络治理的角度提出我长三角区域通关下一步进行这种深层次制度变革的政策建议:一是战略规划目标体系,整体推进区域通关;二是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创造通关运行环境;三是拓宽电子口岸功能,夯实通关信息基础;四是健全利益协调机制,促进区域合作信任;五是加强合作伙伴关系,完善区域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是财务治理的基础,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在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下,公司的财务治理模式受其牵动,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当前,我国的财务治理中存在着国有股主体缺位,行政干预越位,公司财务治理权配置不当,对经营者的约束机制不健全,公司关系人的利益得不到保护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完善是构建我国公司财务治理的关键。借鉴国际公司财务治理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完善我国公司财务治理的途径是:一是明晰产权结构;二是合理有效地配置财务治理权;三是建立激励与约束相容机制以及业绩评价机制;四是强化信息披露质量,提升财务治理透明度。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在当今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实现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必要的。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存在社会治理资源与政府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利益化趋势严重等问题。有必要以社会治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地方政府治理的民主性,实现地方政府治理的法制化,进而全面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将合作博弈引入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分析地方政府、企业及第三部门各自的目标函数和博弈资源,构建地方政府网络治理主体合作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各治理主体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互补与共享,获得合作收益,各主体基于各自目标函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冲动引致了博弈,并在博弈的过程中表现出利益二元化的特征,在权衡自身利益、合作收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后不断调整策略;为确保良好的治理效果,提出从监督、信任、利益分配、信息披露与共享四个方面规范治理主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土地问题是中国的核心问题。土地整理转型是中国社会治理机制转型的缩影。1949~1966年,高度行政集权下,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权力的延伸。1978~1998年在行政放权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和农民成为有独立经济目标的个体。1999至今,在新《土地管理法》约束和中央政府主导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三方的互动增多。土地整理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关系的转型基本反映了中国治理机制的转型过程,而中国治理机制转型必然伴随着经济结构转换、经济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这恰恰是社会转型的关键因子。因此,土地整理成为社会转型的风向标。但目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顺畅化。  相似文献   

12.
政策网络治理是政策网络理论与治理理论研究相结合形成的新的治理流派,是公共治理的一种新框架和新模式,代表着治理主体、治理工具、治理结构、治理机制的深刻变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在政策网络治理模式下的区域政府之间的合作正在逐步形成,但在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面对这些问题,文章在政府合作必要性及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间的合作进行了对策设计,以期提高区域合作的效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以企业或项目为管理对象的点源环境治理与环境问题的区域化日益相悖,环保历史与现实理性呼唤新的环境治理模式,与点源环境治理相结合的区域环境治理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区域环境治理是指以自然区域整体为治理对象的环境治理模式,分区治理和合作治理是其基本要求和特点;需要建立环境分区治理机制、区域环境整体治理机制、区域环境合作治理机制和区域环境管理体制,四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环境问题的特殊性要求按自然区域进行分区治理,每个自然区域必须作为一个自然整体进行治理,不同的自然区域以及自然区域内的各行政区域之间必须相互合作,实现区域合作需要建立有效的区域环境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复合治理是新区域主义框架下基于区域治理主线破解现实区域经济问题的流行思路,调强通过政府职能转移和公民社会组织的事权获得和执行来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基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转移的分析表明:由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协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复合治理结构可以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数量和社会主体的福利,公开招投标是复合治理框架下政府职能转移最有效的方式;复合治理结构的建构,需要建立科学、公平的谈判机制和福利分配机制,政府要加强对公民社会组织的监督和考核,公民社会组织要加大信仰建设力度,还应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15.
政府治理是通过认识和界定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确立政府治理理念,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和权利运行机制,不断寻求最有效的管理现代市场经济和驾驭市场机制的政府行政模式。我国现阶段的巨额债务与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关,政府的过度参与与民众监督的乏力造成了政府治理的不完善。文章首先分析了政府治理理论的西方起源,然后以此借鉴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并提出在改进我国政府治理的视角下改善债务规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家族企业治理结构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和探讨,进一步深化对当今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股权结构、控制权结构与实际控制人、组织机构结构的认识,找出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计算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在彼此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增加值分布,构建并测算价值链互补指数,从而研究它们的价值链互补性。研究表明,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绝大多数制造业价值链的多数环节互补性较强,它们的价值链分工有向高端化发展的趋势。其他"金砖国家"与中国制造业价值链的互补性相对较弱,且主要体现在资源产品及服务环节。其中,印度与中国制造业价值链的互补性相对较强。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基本具备了构建区域价值链的条件,中国在其中能够发挥主导性作用。因此,中国应通过建立"金砖国家"长效合作机制,创新并深化"金砖国家"产业合作领域,与其他"金砖国家"联合布局建立产业价值链的区域协同机制,加大对其他"金砖国家"的投资等方式,构建自主型价值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治理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框架,具体体现在治理中的政府干预、党组织的监督职能、传统文化对治理的深刻影响、独特的内部监督机制等方面。然而国有商业银行还存在国有股份“一股独大”、内部监督机制存在缺陷、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治理模式有待改进、缺乏法治环境和治理文化、外部治理环境与内部治理难以匹配等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改进有赖于逐步改革股权结构、完善内部监控制度、转变治理模式、发展外部市场要素、加强法治建设和培育治理文化等。  相似文献   

19.
论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信用关系的治理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资产专用性的角度对公司与农户之间信用关系进行了理论和案例分析,进而得出对于公司与农户之间的信用关系,应该根据不同的资产专用性选择不同的治理机制,以此提高交易双方的信用水平:对于专用性程度小的农产品交易,应由市场治理;对于具有较高资产专用性的农产品交易,需要混合治理模式;对于资产专用性程度特别高的农产品交易,等级治理(纵向一体化)将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