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武夷山市地处福建北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已成为福建省旅游中心城市之一。当然,武夷山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足,特别是旅游资源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对武夷山的经济、社会发展及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武夷山旅游业发展进行分析,并就武夷山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美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遵循“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充分利用武夷山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走建设武夷真山、真水、真文化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使武夷山风景区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均获丰收。 当前,武夷山旅游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关口,如何营造旅游经济发展强势,掀起再一次开发热潮,促进新一轮经济发展,是摆在武夷山建设者们  相似文献   

3.
武夷山境内群峰竞秀,风景殊异,物产丰富,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改革开放以来,武夷山以它独特的资源和地理条件令世人瞩目,经济也迅速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武夷山旅游经济开发区,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相继设立,机场的建成和开航,横南铁路的全面兴建,尤其是1992年撤县建市以来,区域  相似文献   

4.
张建光 《发展研究》1999,(11):50-52
城市,是经济建设的载体,搞好城市建设,对促进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武夷山市是福建省唯一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我市以旅游业为龙头,全面组织实施“旅游经济兴市”发展战略,有力推动经济发展。随着武夷山知名度不断提高,城市建设与旅游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日益显现。在市委第九次党代会上,我市提出了经过15年的努力,把武夷山初步建成国际性旅游城市雏形,到下世纪中叶,把武夷山建成国际性旅游城市的宏伟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要着眼于21世纪,结合武夷山实际…  相似文献   

5.
创意茶文化旅游业是我国旅游业极具影响力的新生力量与新的消费增长点。基于对武夷山经济、社会、文化的研究,运用SWOT分析法对武夷山创意茶文化旅游业开发进行了优势(S)、劣势(W)、机遇(O)和威胁(T)分析。结果表明,武夷山创意茶文化旅游业发展优势明显,也存在较多限制因素,机遇与挑战并存,并据此提出了合理定位、长期规划、协调发展、多元化经营、营销新模式、引进人才等基本对策,以期为武夷山创意茶文化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武夷山旅游集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旅游业发展迅速,武夷山从一个边陲小镇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同时武夷山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出现了恶性竞争、旅游人才匮乏等问题。本文综合采用产业集群理论和波特的"钻石模型",对武夷山旅游产业的发生、发展进行分析,找出武夷山旅游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集群升级换代所应采取得措施,以期利用集群理论来指导武夷山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林凌 《发展研究》2005,(9):30-31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旅游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极大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从阐述旅游业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出发,分析了福建省闽北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以及打造武夷山旅游业成为南平市支柱产业的可行性,提出南平市要通过积极有效地发展武夷山旅游业,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和谐绿色腹地。  相似文献   

8.
武夷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沉积丰富的人文景观,逐步完善的旅游设施和日益提高的旅游服务,它们共同作用,推动着武夷山旅游品牌的形成与发展。根据世界各地旅游开发的经验,不仅要形成旅游品牌,更重要的是创旅游名牌。武夷山要成为福建的旅游名牌,要经过积极的树品牌、创名牌过程。 一、武夷山旅游供给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在方圆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旅游风景区,“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是武夷山风景区独特自然资源的真实写照。九曲溪水清澈见底,坐上竹筏从星村治溪而下,可饱览两岸奇峰怪石和古…  相似文献   

9.
着力构建福建发展的山海协作、对内联接、对外开放战略通道,对加快闽北山区发展有重大意义。对接三条通道,拓宽发展空间,武夷山具有明显优势。武夷山是福建北大门,北承长江三角洲,南连福、厦、漳、泉、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武夷山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如何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对接三条通道,关健是要从武夷山市的实际出发,组织实施十大战役,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10.
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措施,自1988年国家立项到现在的发展历程来看,该战略措施是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有效途径[1]。但纵观该战略措施的总体历程,有成效,也有不足。本研究选取武夷山这个小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武夷山市农业综合开发进程的调查,在总结武夷山现行农业综合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深刻分析了武夷山现行农业综合开发进程中有关可持续发展、社会、环境等效益的滞后性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生态视角下的武夷山农业综合开发创新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武夷山旅游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武夷山旅游特点和现状 1、武夷山旅游特点。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方圆70平方公里,呈典型的丹霞地貌,区内拥有独特、稀有、绝妙的自然景观,属罕见的自然美地带。尤其是九曲溪9.5公里的河道,贯穿于丹崖群峰之间,是山与水完美结合的典范。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70平方公里,保存了地球同纬度  相似文献   

12.
创建文明风景名胜区是提高武夷山知名度,加快武夷山旅游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按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紧扣创“三山”<安全山、文明山、卫生山)工作目标,以创建文明风景名胜区为主线,在突出特色上作文章,在提高内涵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美化旅游环境,深化各项创建活动,促进景区两个文明建设互相渗透、相互作用、协调快速地向前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文明风景名胜区活动,领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是1992年10月首批批准设立的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它位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东面,与景区仅一溪之隔,规划总面积12平方公里。度假区以发展国际旅游休闲度假为目标,区内规划为旅游接待区、休闲度假区、高尔夫度假区、综合娱乐区和特色游览区等5大功能区和相应的15个功能小区。 为了尽快实现武夷山旅游与国际旅游接轨,我们始终坚持以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招商引资为龙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在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的迅速繁荣和人们对城市夜间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照明的发展正经历由"美起来"到"美的有特色"的阶段。通过对上海、绍兴、武夷山这几处灯光秀做的比较成功的城市的调查,考察三个城市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灯光亮化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悟,一座城市的夜景照明需要通过灯光氛围的营造,靠夜景照明来挖掘城市人文内涵,带动城市品质的提升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发展获得经济利益,是促进社区居民保护旅游景区环境的前提,但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利益冲突,对环境保护会造成负面影响。拓展多渠道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途径,有助于解决社区利益冲突和旅游业持续发展,本文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以中甸碧塔海旅游景区社区参与状况为例,阐述社区参与旅游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去年“5·16”首届中国武夷山旅游节上,武夷山市旅游协会与台湾嘉义市旅行商业同业公会共同签订了武夷山与阿里山两地旅游对接意向书;其后双方又在“9·8”首届海峡旅游博览会期间共同签订了《福建武夷山和台湾阿里山旅游对接合作备忘录》,两份文书的签订开启了两岸名山互动的先河,这种互动是台湾主流意识西向的转变,是传统文化的认同,是慎终追远的思归,对正在开展的闽北绿色腹地建设和构建海峡两岸“和合”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现就两山对接的文化构建提出一些看法。一、武夷山与阿里山的“五缘”文化特征福建南北地理条件不同、生活生…  相似文献   

17.
发展区域经济是重新组合经济优势,实现区域内、外经济联合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发育和构造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手段;是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街、乡(镇)经济规模化、集团化、产业化、市场化并参与国内外两大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是壮大全区经济实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因此,必须把发展区域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战略重点来抓。  相似文献   

18.
浅析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武夷山风景区方圆70平方公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武夷山以丹山取胜,秀水称奇。典型的丹霞地貌,亿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秀拔奇伟,千姿百态,幽邃迷人的“三三九曲溪”、“六六三十六峰”之胜。临水可观山,登山可望水。特别是乘上一叶竹筏,沿九曲溪顺流而下,犹如漫步山水画廊之中。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于东南”之美誉。武夷山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被誉为“蛇的王国”、“鸟的乐园”、“昆虫的世界”、“天然植物园”,是“研究亚  相似文献   

19.
特区外向型经济的主要标志经济外向型是与内向型相对而言的.外向型经济是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相联系的概念,而内向型经济则是与经济上实行自给自足的闭关锁国政策相联系的概念.广义说,凡是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发展对外经济联系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均可称为外向型经济.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过程中,必然会发生资金(主要指直接投资)、技术、设备、原材料、制成品等资源的输入和输出,因而外向型经济就表现为上述各种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玲 《发展研究》1997,(1):38-40
改革开放后,福建的旅游业发展很快,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点产业。“九五”期间,如何进一步抓住机遇,加快两个转变步伐,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是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福建省有着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良好的发展条件。目前已初步开发的武夷山、湄洲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