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使用1980-2009年23个OECD国家的住房市场数据,考察了住房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房产税对房价具有显著负向作用,但过去30年23个OECD国家房产税率的均值为2.61%。这表明,尽管房产税能有效降低房价,但地方政府不大可能通过大幅提高房产税率来实现。因此,房产税对房价的抑制作用具有局限性。第二,预期比房产税对房价影响更大。因此,改变房价增长预期、抑制投机的政策比房产税更有效。第三,长期利率的回归系数不仅小于房产税,而且符号为正。因此,房产税政策比利率政策更有效。第四,房价主要是由收入和人口决定的,房价仍未脱离基本经济面。因此,收入和人口的变动可以预测房价的长期变动。最后,住房建造成本回归系数不显著。因此,房价并非主要由成本决定,降低住房建造成本并不能降低房价。  相似文献   

2.
李昱 《商》2013,(24):186-187
自房产税试点以来,房产税能否给一路上行的房价适度降温成为了众人争论的焦点,时至今日学术界的争议依然较大,而在未来,房产税的全面铺开是大概率事情,这对整个房地产市场影响深远。本文整理了房产税对房价影响的各种理论(观点),并深入分析了其内在的逻辑和优缺点,希望能为相关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2011年1月28日起,备受关注的房地产税在上海和重庆两地正式试点.财政部、国税总局、住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条件成熟时,将在全国范围内对个人拥有的住房征收房产税.在中国房价上升势头猛烈的时候,中国出台这样一种税收政策,此举会对我国房价产生影响.由于这次的房产税有别于我们之前提到的房产税,故在这里称之为"新房产税".通过分析,本文得到的结论是新房产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房价的上涨,但影响是有限的,政府还是要同时采取其他的手段加以配合.  相似文献   

4.
陈婷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2):167-167
国务院提出的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措施,尤其是在媒体的不断聚焦下的物业税,似乎成为了政策调控房地产那个最有效的杀手锏。但作为准物业税的房产税的出台,真的能给不断飙升的房价泼上一盆冷水吗?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上海市2008—2017年十年来的房价水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目前上海市房产税改革政策的房价调控作用并不明显,并且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概述上海市目前的房产税改革政策;其次通过实际数据,实证分析上海市房产税改革后房价变动情况,同时指出上海市房产税改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为我国今后的房产税改革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国内学者关于个人房产税是否降低房价的现点,并从经济学中供求关系的角度分析征收个人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得出要使房价下降,征收个人房产税必须与增加供给的政策相配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陈婷 《中国商办工业》2010,(12):167-167
国务院提出的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措施,尤其是在媒体的不断聚焦下的物业税,似乎成为了政策调控房地产那个最有效的杀手锏。但作为准物业税的房产税的出台,真的能给不断飙升的房价泼上一盆冷水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房价大幅度上涨,居高不下的房价不仅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也给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因此政府部门应对房价进行有效干预。房产税具有取得财政收入、调节房产收益、影响经济运行的功能,但现行房产税制却违背了税收量能负担原则、削弱了税收调节分配功能,应借鉴房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经验,加快房产税制改革的步伐,以促进房产市场价格回归理性,更好地保障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智辉 《中国市场》2012,(39):51-52
随着我国房价的持续走高,国家近几年来不断推出针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相关政策。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出台"国十条",以坚决抑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同年12月份,财政部表明在"十二五"期间将稳步推进房产税改革。随后在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推出"新国八条",进一步调控房地产市场,遏制高房价。次日,上海和重庆随即推出了房产税征收细则,热议已久的房产税改革由此拉开了序幕。而在如今全国房价一片高企的特殊时期,房产税对于抑制房价上涨的功能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关注与期望。那么开征房产税对于房价上涨是否有抑制作用,以及房产税究竟有哪些作用,本文将结合国际上在房产税征收方面的经验,针对房产税的实质、功能及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我国在房产税改革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房价走势一直被学术界和民间高度关注。房产税作为财产税的一种,其对于房价的走势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文章搜集大量的数据,通过对比和分析,分别从目前国内外房产税征收的差异、影响房产税扩容的因素、房产税试点效果等三个方面,论证了房产税对中国房价走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公共物品供给与住宅意愿支付价格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检验公共资本量对住宅的溢价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公共物品供给对住宅的溢价值有很大不同:生态环境投资对住宅的溢价值最高,其次是公共交通投资;教育投资,尤其是高等教育投资的溢价值较高,而以燃气普及率为代表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对住宅也有显著的影响。这说明我国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需求已经向多元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交通易达性是居民住宅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环境普遍为城市居民所关注,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是提高住宅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重新设计房地产税种和税率是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严晨 《对外经贸》2021,(4):67-69
从2003年以来,中国许多城市的房价一直在快速上涨。近几年,中央与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房价调控政策,以控制我国房价直线上涨的情况。2011年1月,房产税试点改革政策首次在上海市和重庆市颁布,在试点城市采取调整税收的方式控制房价。基于2011—2017年上海市住宅商品房平均售价与地方财政房产税的数据,设定线性回归模型,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征收房产税对城市房价的影响,提出了应扩大房产税征收范围、设置科学的房产税税率、加快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健全购房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不动产税收调控的运行机理及对我国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突出的价格和空置率"双高"问题,需要税收政策进行有效调节。从探究不动产税收调控房价、配置资源的运行机理可以发现,无论是从流转环节还是从保有环节进行房地产税收调控,都必须具备相应的前提条件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国现行的税收调控政策更多地注重操作的便利性,没有考虑要达到调控效果必备的前提条件,即税收调控必须考虑到税负转嫁和税负合理分配,因而其效果很不理想。为此,应调整思路,从空置房地产入手提高保有环节税负,开征规范的财产税性质的物业税;同时,扩大廉租房的覆盖面,增加有效供给,缓解房价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14.
公平有"价",这个价格不仅体现在"生产"公平的工具性成本上,而且体现在公平作用于市场运行之上可能产生的效率增进或效率损失上。住房保障作为一种"公平品",公平目标的选择受到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而公平实现形式或工具的选择受到市场条件的制约。在房地产市场"泡沫化"的过程中,住房保障应以廉租房建设等供给导向型政策为主;在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住房保障应以存量房的租房补贴等需求导向型政策为主。同时,住房市场供求关系的地域差异决定了住房保障政策工具选择的分权化模式更具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地价推动下的房价上涨逻辑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目前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问题,从作为二线城市的哈尔滨近年来房价异常的走势也能够得到印证。形成高房价及房价泡沫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基于"土地财政"利益的幕后推手,并由此形成了地价推动下的房价内生上涨机制。高房价的负面影响很严重,尤其在民生和潜在政治危害等方面。彻底治理高房价及其泡沫的出路是改革现行土地出让金分配方式,由中央财政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现阶段,房地产业中存在的房价上涨过快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中低收入阶层的基本住房需求,而且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构成潜在威胁。文章从当前房价上涨原因及政府采取的对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引用大量数据分析了中国房地产价格暴涨对国民经济、实体经济、金融体系、社会阶层、消费心理等多方面的影响及严重后果,借鉴了国外发达工业国家房地产市场管理的经验,从土地制度、规划制度、税收制度、保障房制度等多个角度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管理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武汉市8个城区住宅增量与存量价格的季度数据,运用谱分析探索了增量与存量住宅价格的周期及其领先-滞后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以增量交易为主导的住宅市场结构中,增量住宅价格周期普遍短于存量住宅价格周期,增量住宅价格波动比存量住宅频繁,增量住宅价格较存量住宅处于领先或同步的关系。因此,政府应在严控房地产投机行为的同时,通过调整结构、增加增量住宅供应、完善存量住宅市场等途径强化市场调控。  相似文献   

19.
吴龙龙  黄丽明 《商业研究》2006,(14):146-149
银行信贷活动能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住房价格。信贷投向失当、信贷投量控制乏力和信贷对象筛选依据不充分,是造成近年来房价上涨过猛的信贷原因。要有效地调控住房价格,就必须调整住房建设项目贷款政策,用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引导住房需求,严格控制信贷投量,并强化信贷审查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