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房价持续走高和银行住房贷款增长过快的现象仍然严重。笔者认为,我国以按揭房产的市场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按揭贷款价值是我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政策存在的重大制度缺陷,也是导致我国房地产市场过热、价格高企的根本原因。由此导致商业银行在盲目扩大信贷规模、承担了房地产市场绝大部分风险的同时,也不自觉地成为一个推动房价上涨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全球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成为支撑不太景气的全球经济的支柱之一。但是,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使不少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局部过热的现象,存在着一定的“泡沫”成分。那么,到底什么是房地产泡沫?它的生成机理及影响怎样?我国的房地产现状又是怎样的?本文即从这几方面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3.
导致当前CPE高企的根源就在于近几年来国内房价的快速上涨。道理很简单,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当国内房价快速上涨时,其他商品岂能不快速上涨?我们应该看到,在我国这一轮经济增长中,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早已成为整个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不仅带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而且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也带动了相关50多个产业产品价格的迅速上涨,并带动整个市场高品价格的全面上涨。可以说,食品价格快速上涨只是这轮价格上涨的最后一端。  相似文献   

4.
我国房地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近几年来我国的住宅市场价格呈现出快速向上的趋势,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但总体来看效果不太理想。文章从羊群效应理论及其产生原因入手,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羊群行为引起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指出这可能引发我国经济的泡沫,并对规范我国房地产市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孟星 《上海房地》2011,(4):11-12
从2005年起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以来,房地产行业似乎陷入了“房价上涨——紧缩性调控——房地产市场低迷——房价反弹——再调控”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而且每一次反弹,都将房价推向一个新的高点。由此,社会上有了“宏观调控无效”、“房价越调越涨”等观点。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导刊》2004,(89):44-44
今年第一季度的放量成交已经预示着市场的节奏,“五一”黄金周的楼市热销似乎成为必销,仔细分析,原因主要有几点:广州宏观经济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建材价格的上涨导致楼价上涨,推动市场“买涨不买跌”。释放了部分潜在的购买力;物价的上涨导致“负利率”时期的来临,部分存款进入房地产投资市场。今年“五一”楼市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东圃板块、工业大道板块和自云板块;华南板块相对比较沉寂,新推单位、销售状况、人流状况等方面与往年相比均有所下降,据“五一”期间的调查,各区域市场的状况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土地市场、新房市场、旧房市场、租赁市场和金融市场等五个方面分析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构建了五级市场结构的房地产泡沫分析框架,利用1998-2010年季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泡沫兼有“成本推动型”、“投机推动型”和“信贷推动型”三重特征。因此,根治“土地财政依赖症”、打击投机炒房行为、完善住房金融市场将有助于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8.
《中外管理》2014,(3):20-20
房价会持续上涨吗? 对房地产市场来说,201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土地市场的火爆,与开年之际市场量价齐跌的表现,为2014年的中国房地产奠定了极其“诡异”的基调。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房地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近年来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尤其是在经济发达、人民富庶的浙江省,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更是火爆异常,形成了业界普遍关注的“浙江现象”。房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一路上涨,良好的市场形势带动了一大批优秀房地产企业的成长,“绿城房产”作为当之无愧的浙江的品牌房产,是浙江优秀地产商的典范和楷模。的确如此,在较早开放的浙江房地产市场上,浙江地产商们经过多年市场锤炼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苏培科 《数据》2012,(9):16-17
近段时间,中央对楼市调控已经不下十次喊话:“坚持调控不动摇”。但一些地方政府却在不断地试探“政策微调”的底线,有些在暗自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有些在高调刺激住房消费,有些在通过抬高地价来制造房价上涨的预期……而同时,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回暖、上涨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一、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与效果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房价连续多年保持了高速增长。与此同时.房地产泡沫开始显现也逐渐成为了我国人民和政府所关注的焦点。从2010年1月国务院颁布”国十一条”到2013年2月的“新国五条”,这些文件主要是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供给方面主要是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需求方面主要是采用严格的限购令政策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  相似文献   

12.
房林 《上海房地》2008,(1):10-12
200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08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作了重要部署,中国人民银行也宣布中国进入了“从紧的货币政策”期。而从紧的银行信贷到底会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什么影响?是否能有效地扼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13.
《浙江房地产》2010,(1):15-21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渐渐散去,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控政策的强力启动,2009年浙江省房地产市场迅速走出调整期,市场成交量持续上涨,市场需求呈现出典型的V型走势。与此同时,市场供给却严重滞后,与市场需求形成了明显的“剪刀差”,后半年供不应求现象日益严重,房价地价上涨引起连锁反应,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蓝皮书》列举了造成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一是土地价格上涨。二是建筑材料价格上涨。三是新建住宅品质提升。四是中低价位商品住房供应量下降,高档商品房供应增加。五是投资和投机性购房拉动。六是国家对房地产开发的“地根”、“银根”紧缩,影响消费者对房价的预期。房地产开发商利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有意炒作,进一步强化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七是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特定形式的垄断,  相似文献   

15.
近半年多来,楼市的“火爆”场面,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2009年初春的恢复性上涨到如今的快速上涨,商品房成交量和销售均价的节节攀高,市场上“无证预售”、“捂盘惜售”、“信息虚假”、“哄抬房价”等诸多违规现象都逐渐抬头.开发企业采取多次少量预售等形式多样的”躲猫猫”情况已屡见不鲜,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贾生华  聂冲 《浙江房地产》2006,(2):38-39,41
2005年以来,随着全国房价的过快上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空前地关注。为了平抑房价,短短几个月包括“国八条”在内的一系列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迅速出台。宏观调控的实施,给2005年杭州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一些显著的变化: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有所回落、市场供不应求的状态有所缓解、商品住宅销售量及销售价格逐渐回暖、二手房抛售现象有所改观、住宅土地供应明显变缓以及投机性购房得到有效抑制等诸多突出特点,这些都是在以前被称为“杭州现象”的杭州房地产市场所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国宏观经济高速增长,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人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和提高,但与此同时伴随着的是房价的不断上涨,其危害性十分明显。 一、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的危害性分析 1.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危害社会稳定。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房价快速上涨,已成了整个社会矛盾最集中与最容易激化的导火线。房地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如果不健康状态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资讯点击     
张智渊 《东南置业》2005,(87):10-11
房价问题写入了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3月5日发布的报告原指出:今年,“要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努力保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在合理水平上基本稳定,重点抑制生产资料价格和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房价成为价格问题的两个重点之一,这是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最新的表态。“不论对地方政府还是对开发商而言,这都是一个强烈的信号。”社科院金融所房地产问题专家尹中立说。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中国市场形势动态分析”课题组近日对上半年全国的房地产走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今年下半年房价将稳步上涨。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我国开始房地产宏观调控后,有观点认为,是政府的“收紧银根、收紧地根”抑制了住房供给,土地“招拍挂“导致了地价快速上涨.并推动房价持续上涨。2008年11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和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房地产市场交易价格开始止跌、成交量逐步放大,又有观点认为.当初的宏观调控不妥.至少过于严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