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韩国船用柴油机制造业都是伴随着本国造船业的崛起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上世纪50年代初以前,日本柴油机生产规模很小,生产的产品只适用于内河船舶及国内少数远洋船舶。1956年,日本造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后,其柴油机制造业飞速发展,上世纪70年代初制造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0年代后期国产主机自给率达到100%并开始整机出口,成为世界第一造机大国。  相似文献   

2.
历史进入十五世纪后,谁拥有了最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谁就拥有了全世界。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日本等国家都曾赖此完成了统治地域的扩张,直至二十世纪初爆发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船舶制造和航海技术几乎全部为领地扩张和军事斗争服务,制海权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存亡强弱。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以后世界上的历次局部战争,证明“制空权“取代了“制海权“后,船舶制造和航海技术才逐步向经济领域回归。为此,本文详细研究了中国成为船舶制造业龙头。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造船中心开始了由西欧向亚洲转移的过程.先是日本以10年的时间发展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而后韩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赶超日本,并于21世纪初成为世界造船业头号大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船舶T业发展迅速,已成长为世界造船大圈,处于向世界造船强国演进的攻坚期,正努力成为世界造船中心转移的承接地。  相似文献   

4.
世界造船产业最先的霸主源于欧洲.进入上世纪50年代.日本造船业崛起.打破了西欧造船国一统天下的局面.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的造船业逐步发展并赶超了日本.1999年.韩国新船接单量超过日本.2000年.新船接单量和手持订单量远远超过日本.造船产量也首次超过日本、成为新的世界造船霸主。而在2009年6月.中国承接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双双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5.
韩国造船工业规模庞大,2002年造船产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之后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现有主要造船和船舶配套设备生产企业230余家,2006年主要造船企业造船部门职工总人数达到93385人.其中科技人员9759人。约占造船职工总数的10%。从产出规模看,2006年造船产量达到1110万修正总吨(CGT),比上年增长8.6%,占世界完工总量的34.9%: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交船脱期现象十分普遍,巨量订单的履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2007年,全球造船业平均脱期率达到11%,各种主要造船大国分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脱期现象。其中,第一造船大国韩国,近一段时期以来脱期的船舶达到30多艘:日本脱期率也在10%以内:中国的情况亦不容乐观,2007年就有近百万吨船舶未能按期交付。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全球船舶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给我国船舶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我国各种船舶制造企业订单量日趋增加.截至2007年底.我国承接新船订单量比2006年又有大幅度增长.首次超过韩国,跃居世界第一(按载重吨计)。但由于造船行业关联的参与者和环节比较多,风险控制和防范的难度比较大,各界对其关注和了解尚显不足.特别是对在建船舶抵押问题更少有人知。  相似文献   

8.
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船舶配套业.已形成规模较大、品种较全的配套体系.自主研发能力大幅提升.在高端配套设备研制领域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进入21世纪后.日本船舶配套业在与造船业的互动发展中没能及时、广泛地实施全球布局战略.市场份额下降。深入分析日本船舶配套产业发展路径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船舶行业“十一五”期问引进先进技术、进口重要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的情况“十一五”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2010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全面大幅度超过韩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由于船舶是典型的国际化产品,我国造船技术水平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船用设备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十一五”期间,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和海运业的恢复和发展,船舶需求和建造量迅速增加。韩国造船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近几年来,韩国造船业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1.
东亚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叶以来,东亚各国产业及外贸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日本在50年代初开始的振兴产业的历程,经过约1/4世纪的资本快速积累和经济高速增长,一些主要工业产量和出口跃居世界前列,从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经济强国。第二阶段是NIES国家和地区效仿日本的出口导向型成长模式,从60年代初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高速工业化进程,成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一些经济指标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香港和新加坡还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第三阶段是ASEAN国家受到NIES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启示,自70年代起由来料加工和劳动密…  相似文献   

12.
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船舶配套业,已形成规模较大、品种较全的配套体系,自主研发能力大幅提升,在高端配套设备研制领域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但进入21世纪后.日本船舶配套业在与造船业的互动发展中没能及时、广泛地实施全球布局战略.市场份额下降.  相似文献   

13.
从1972年3月动工建设蔚山船厂,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跻身世界第一.再到2005年现代重工蔚山船厂造船累计完工量突破1亿载重吨,现代重工在船舶建造领域已经走过30多个年头。现代重工集团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造船集团,自然有它与众不同的发展策略。本文通过分析现代重工集团的主要发展战略,希望对处于追赶中的我国造船企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世界造船产业最先的霸主源于欧洲,进入50年代,日本造船业崛起,打破了西欧造船国一统天下的书面。而从70年代开始,韩国的造船业逐步发展并赶超了日本,1999年,韩国承接新般接单超过日本。  相似文献   

15.
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迅速,成为仅次于韩国、日本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基于我国1987—2002年投入产出表,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考察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发现1997—2002年间技术变化的影响显著转正、具有超越最终需求的趋势,分析显示技术变化主要归因于与船舶制造业联系密切的上游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及各产业技术效率显著增进。要促进船舶制造业持续发展,需要着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修船业历经20多年市场竞争的洗礼,修船能力不断提高,修船规模不断壮大。2008年,中国规模以上船舶企业实现船舶修理产值超过500亿元。主要修船企业共修理船舶约5310艘、1亿载重吨,在修船产值方面已经超过世界第一修船强国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一大修船国。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发出"中国船舶要打进国际市场"的号召以来,中国船舶工业在这一号召的鼓舞下,以出口为导向,开拓进取,船舶出口规模逐年扩大,出口金额占世界船舶出口总金额的比例到1998年已达到4.5%,出口数量2000年达到世界总量的5%.特别是"九五"期间,船舶出口快速增长,出口总值达到79亿美元,是"七五"期间和"八五"期间出口总额的两倍.  相似文献   

18.
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化,对其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影响极大。若本国货币升值.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则降低,反之则得以增强。作为典型出口产品的船舶产品更是如此。二战后日本造船业发展受到日元汇率变动的巨大影响。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稳定的日元汇率有力地推动了日本造船业的发展。进入70年代,日本从固定汇率跨入浮动汇率时代,  相似文献   

19.
韩国是如何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世纪之交韩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20世纪、21世纪之交,韩国超过日本夺得了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宝座.  相似文献   

20.
韩国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造船业。造船业起步后,船舶配套设备完全依赖从国外进口,从船板、船机到各种配套部件,几乎是100%的进口货。一艘船建造完工交付后,韩国造船企业算算细账后发现,自己仅挣下了几个劳动力的血汗钱。这种切肤之痛使韩国造船人深深体会到要发展本国的造船工业,就必须同时下大力气发展船舶配套业,要尽快实现国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