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加强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建设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回顾江西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建设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价,进而提出明确林权流转主体范围、适当放宽林权流转限制年限、建立健全林权流转资产评估制度、简化林权流转程序和手续、建立有效林权流转风险管控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逐步开展,云南省各地结合实际,稳步推进林权交易、木材及林产品交易“两个市场”的建设,积极促进和有效规范林权流转。各地搭建林权交易平台,有效激活林权流转机制,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林区、林地集结,促使村集体和林农通过林地、林木流转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3.
推动林权流转、实现林地规模经营是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后的首要任务,而林权流转价格是林权流转的关键问题。在阐述林地价格内涵、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框架模型以探讨林地流转价格的演变机理和政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林地流转价格的演进分为三个方向:成交率不变,价格上升;成交率上升,价格变化;成交率大幅度上升,价格变化不大,并由此提出了集体林权改革后林权流转分两步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林权改革已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但是作为林权改革核心的林权流转仍缺少定量化的研究,尤其是林权流转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林权流转起步晚,规模小;林农对流转缺乏积极性,供给不足;市场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失范;森林资源评估体系缺乏,流转受到技术限制。将实物期权理论应用于林权流转的过程,将林权流转买卖双方即收即付的交易进行改良,将其分解为两个期权的交易,综合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和二叉树定价模分析买卖双方的交易策略研究结果发现,交易机制在设计时必须对砍伐率进行控制,而预期对买卖双方的交易策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疆集体林是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在南疆地区,林果业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林权抵押贷款是以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作为抵押物的贷款新品种,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既可有效解决林农抵押难、融资难问题,推动林业经济快速发展、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又为金融机构开辟新的业务领域.新疆林权抵押贷款起步晚,2013年6月自治区政协召开林权资产评估座谈会,才拟推进该项工作.因此,在推进的过程中,需对林权交易和森林资源评估机构建设、林权贷款抵押范围、贷款期限等问题应予以重视,保证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发挥实效,帮助我区林农、林果加工企业摆脱长期面临的贷款难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6.
《商》2016,(10)
当前我国对林权流转行政程序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全国统一的行政程序法也尚未出台,理论界对林权流转行政程序的研究也尚不充分。但是,行政程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林农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林改的成败。目前我国的林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着流转价格不透明、林农对流转政策法规不了解、权属登记公示制度粗略、林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困境,建议从听证程序、公众参与制度、信息公开程序、森林资产评估程序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浅谈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琳  宋杨 《北方经贸》2011,(9):9-10
现阶段国有林区的林权制度改革是在国有林区“三危”局面不断升级的状况下开展起来的、解决现阶段林权制度改革进程中所遇见的相关问题,要通过完善林权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配套制度来保障林权改革的深入开展,要成立专业的评估机构,健全林权流转制度,建立资源交易市场等。  相似文献   

8.
谢郁  金烨  张璨 《北方经贸》2014,(5):180-181
我国林权抵押贷款仍处于探索时期,在开展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借款人、抵押物、贷款金融机构和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的风险。可以通过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制、林权流转体系、森林保险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建立多元担保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金融机构审慎操作与贷款形式合理创新等防范措施来减少林权抵押贷款风险,促进林权抵押贷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必须认真抓好;而配套改革则是实现林改目标的重要保障,必须稳步推进。今年中央10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支持集体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公益林补偿制度、林权抵押贷款制度、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及森林资产评估师制度和评估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为配套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必须注重相关利益群体的潜在利益.时不同相关主体利益的刺激和诱导,是利益获取机制作用于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最重要表现.根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未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应强化林农的利益表达机制、完善林权流转政策、加强林业信贷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林业综合服务体系、妥善处理好林农增收和村财增收关系.  相似文献   

11.
郑五发 《消费导刊》2014,(6):213-214
概述我县林权流转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加快我县林权流转的步伐,促进我县经济健康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在丰润区委区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丰润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安排部署,切实做好全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工作。全区以促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和推进土地流转发展为主线,以加强服务和监管为保障,以强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为载体,以加大扶持力度为抓手,强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土地流转环境,推动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全面提升了丰润区土地流转工作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森林资源流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主要包括林地的流转以及林地附属物——森林和林木的流转。在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森林资源流转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森林资源流转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规范森林资源流转提出了具体对策,旨在促进森林资源合理配置。进一步推动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规范研究,结合收益法、Hurwicz准则、层次分析法,得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评估模型。基于湖北省孝感市实地调查数据,对评估对象的流转价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湖北省孝感市陈丰村3.3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10年的价格为17474.30元,平均每年每亩529.52元,符合实际流转价格。根据评估模型的影响指标,提出了加强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农村机械化种植的普及率、加大投资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农村人才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全坤 《中国市场》2014,(29):175-176
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推动农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本文试着在总结农村土地流转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形势和现行法律法规,对进一步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一些较为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赵宁 《商业时代》2015,(6):99-102
作为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参与主体,农民、政府、土地受让方三者的利益关系及其行为选择直接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鉴于三方主体的利益诉求不同而导致农村土地流转中产生诸多纠纷和矛盾,必须理顺农村土地流转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创新。本文采用规范分析的研究方法,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三方主体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联动机制,以期推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于2009年6月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央召开的首次林业工作会议,会议系统研究新形势下林业改革发展的机遇,全面部署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推动我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全面推开,林业工作中历史遗留的一些问题和新形势下的一些矛盾逐步显现,本文立足川中地区一个丘陵县的林改工作,以小见大,具体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及对林业事业发展的影响,探索林改后林业事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权抵押贷款是林权制度改革的产物,是对林业融资机制的创新,它的发展在对推动林权市场化建设、盘活现有森林资产价值、推动农村信贷、林业融资发展和完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林权抵押贷款也面临着其价值损失风险、抵押物处置风险和信用风险。可以通过建立林权保险机制分散价值损失风险。又可以通过健全贷款风险控制制度。加大政府贴息力度等措施来减少林权抵押贷款风险,力求将林权资产信贷业务的风险降到最低,促进林权资产抵押贷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接上期) 11.对林地承包经营权人流转林权有何规定? 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依法对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依法采取多种方式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流转后不得改变林地用途。  相似文献   

20.
胡申法 《中国市场》2015,(4):159-160
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重要内容之一,2014年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推动了新一轮的农村社会巨变,深化对土地流转和农村土地制度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对肥西县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分析其当前面临的问题,探讨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土地流转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