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将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该准则的实施在08年金融危机以及金融危机后的企业合并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随着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和我国市场的复苏,许多企业通过合并来扩张自己的企业,作为对合并报表有着重大影响的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在应用中展现出了自身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郑大喜 《广西会计》2000,(11):17-19
本文拟就合并报表编制的规定及相关会计处理方法作一初步探讨 ,以便发现问题 ,为我国今后制定和改进合并报表准则提供一些建议。一、关于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及其选择根据IAS2 2企业合并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有购买法和股权联合法 ,各国会计准则对其选择也有一定差异。购买法。它将企业合并视为购买行为 ,注重合并日资产、负债的实际价值 ,因此被并企业资产、负债应按购买日公允价值重估 ,购买成本超过所取得净资产公允价值部分确认为商誉 ,并在其使用年限只分期摊销。合并发生的直接费用作为购买成本。合并企业留存收益可能因合并而…  相似文献   

3.
孟娟 《电子财会》2010,(3):35-39
业务合并,是新准则规范的企业合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被合并方不是企业法人.而是企业的某一组成部分。进行业务合并的会计处理时。既要依据一般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又要充分考虑业务合并有别于一般企业合并的特点。本文介绍在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业务合并分别采用吸收合并或类似于控股合并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4.
张兰 《企业研究》2012,(6):134-135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按照企业合并中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控制对象的不同,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本文主要从二者的含义、分类、会计处理原则、会计处理方法、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以利于在实际业务中根据二者的异同区分和正确处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相似文献   

5.
企业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企业合并的概念及分类 企业合并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经营目的,通过兼并、控股等形式控制和操纵其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企业合并主要包括吸收合并、创立合并和控股合并三种形式。吸收合并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合并成为一家企业,其中只有一家企业继续保留法人资格,其他企业的法人资格随着合并而消失,合并后留存的企业对所有被合并企业原来的资产实行直接控制和管理。在吸收合并的情况下,由于被合并企业已清算解散,合并后的企业仍然是一个单一的法律主体和会计主体,因此合并后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合并前的相同,有所变动的只是会计报表反映的对象,不涉及合并财务报表问题。创立合并是指几家企业协议合并组成一家新企业。在创立合并的情况下,原来的企业不复存在,其资产全部转由新企业控制。由于创立后的企业与普通企业一样,仍然是一个法律主体和会计主体,因此也不涉及合并财务报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规范,历来有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两种。在我国,采用购买法进行企业合并.是现时和以后进行企业合并的主流。但由于目前不少企业重组合并是在同一集团内部进行的,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合并的会计处理仍然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因此,新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将我国的企业合并划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大类型,并相应的规定了类似于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会计处理规范。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定义、两者联系和区别。并重点介绍这两种方法下的具体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7.
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订立合并协议,依据法律和法规,归并为一个企业的法律行为。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笔者就企业合并的形式及其会计处理作些探讨。一、企业合并的形式企业合并据法律形式可为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制股权合并3种主要形式。1.吸收合并。吸收合并是指一企业通过货币资金或其他手段购买另一企业的全部净资产和所有权,从而实现拥有和吞并该企业的一种经济行为,即兼并。采用吸收合并形式,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合并成一家企业…  相似文献   

8.
合并会计报表是当今会计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被称为“国际会计领域三大难题之一”。本文拟就不同的合并理论及其相关的若干深层次会计问题做一探讨,以期对合并会计报表的相关方面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一、企业合并相关知识企业合并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兼并、控股等形式控制和操纵其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企业合并的三种方式是吸收合并、创立合并和取得控制股权即控股合并。吸收合并是指一家公司取得其他一家或几家企业的净资产而后者宣告解散,也称兼并。吸收合并的结果是只留下一个单一的经济主体和法律主体。创立合…  相似文献   

9.
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种。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我国目前的企业合并大部分属于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相似文献   

10.
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定义为“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目前,我国的企业合并大多是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按《企业会计制度》第158条的规定,“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将合营企业合并在内,并按照比例合并法予以合并”;而新会计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合并财务报表应当以母公司和其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调整后,由母公司编制”。显然,这对我国大量的…  相似文献   

11.
陈亦璇  邓燕 《企业导报》2011,(13):134-135
合并财务报表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合并范围,确定哪些企业应纳入合并范围,而哪些企业应排除在合并范围之外。正确界定合并范围是编制合并报表的重要前提条件,合并范围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业务合并是企业合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被合并方不是企业法人,而是企业的某一组成部分。进行业务合并的会计处理时,既要依据一般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又要充分考虑业务合并有别于一般企业合并的特点。本文介绍在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业务合并分别采用吸收合并和类似于控股合并的合计处理。  相似文献   

13.
企业合并按照合并的法律形式可以分为控股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新设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注册成为一家新的企业,参与合并的各企业均注销法人资格,由新的企业持有参与合并各企业的资产、负债,在新的基础上经营。  相似文献   

14.
在金融危机下,原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股市动荡、房价疯涨等问题正在考验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在金融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支持下,成为吸引我国资本金融发展的方向。比如有资料显示,据权威机构统计,2009年共有80支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的私募股权投资成功募集资金355.25亿美元,较2008年的300亿美元增长许多。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的相关会计核算方法与内容。  相似文献   

15.
郭玲玲 《会计之友》2012,(19):103-104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企业合并业务越来越频繁,如何对企业的合并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也逐渐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将企业合并分为新设合并、吸收合并与控股合并三种类型,在控股合并方式下又分为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会计处理。其中,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合并日的会计处理较难理解,文章从实践中总结出一种较易理解且便于运用的方法,并就该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企业合并成本的大小既影响企业合并效益,也影响企业合并成功率,然而,作为企业合并成本中隐形成本的税收因素却常常被人们忽视。文章通过对企业吸收合并会计处理的分析,结合现行税法规定提出企业合并中所得税的筹划思路,对降低合并企业的税收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阮芳 《企业导报》2012,(5):122-123
企业合并是税务处理和会计处理的共同难点。本文研究了合并税务处理方法和合并会计准则的变迁,提出改进我国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建议,以期避免企业通过报表重组粉饰合并经营成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企业合并成本的大小既影响企业合并效益,也影响企业合并成功率,然而,作为企业合并成本中隐形成本的税收因素却常常被人们忽视.文章通过对企业吸收合并会计处理的分析,结合现行税法规定提出企业合并中所得税的筹划思路,对降低合并企业的税收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年来我国企业并购业务的发展,合并会计问题引起了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极大关注,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有关企业合并的一系列准则.本文拟结合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对合并准则中有关合并会计的变革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以下简称合并报表准则)在合并财务报表构成及提供、合并范围、合并程序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其执行将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