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技术预见是优化科技管理、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工具和参考依据。20世纪90年代末期,技术预见开始传人我国,引起了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时至今日,组织开展技术预见已成为我国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上海、北京等省市的技术预见工作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工作机制和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日资源与环境技术预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技术预见研究成为国际热点。当前,在我国开展技术预见研究,不仅是参与国际竞争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而且是国家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的重要基础。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中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的德尔菲调查进行了概要介绍,并与日本第7次技术预见相关内容(包括子领域划分、课题数量分布、重要程度综合得分前10位课题分布、技术预见活动问卷发放和回函情况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安全看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沫 《经济前沿》2006,(4):13-16
冷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地位上升,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成为各国、尤其是大国之间竞争的焦点。因此,经济发展战略和科技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一国安全战略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经济安全根本上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保障我国的经济安全,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加大我国在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赵晶晶  陈妍  于海云 《经济师》2014,(5):275-276,278
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经济主体,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文章在全面分析江苏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创新制度等外部因素对全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全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缺乏。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增强自觉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企业发展意识,要以人为本,强化管理,加大技术投入,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汽车产业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力提升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关系我国汽车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首先对自主创新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自主创新战略下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明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愿景及对科技创新提出的需求,对技术预见而言非常重要。日本在其第八次技术预见中,首次进行了需求德尔菲调查,受到了广泛关注。我国技术预见已经开展多年,但需要加快将经济社会发展的愿景与需求研究与技术预见充分结合起来。2009年,上海技术预见首次开展了技术预见需求德尔菲调查,探索了技术预见需求研究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外贸超速发展中显露出来的知识产权争端,与世界贸易形式变化、中国技术路线选择和产业竞争力提升等因素关系密切,需要我们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加以认识。在知识产权成为重要市场竞争因素的今天,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可以有效规避知识产权争端。  相似文献   

9.
实现科技投入目标强度的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科技投入目标强度,对于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实现"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我国科技投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科技投入目标强度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战略。针对国内外学者对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归纳和总结,建立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并且结合我国2007年科技年鉴数据对这些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综合考虑了数据量纲问题、异方差问题和多重共线性的影响,通过模型的检验,最终确立了影响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因素的计量经济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结果的分析为提升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一定的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创新管理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劲 《技术经济》2013,(6):1-9,84
指出研究者们从不同视角理解创新的内在规律以及过程,提出技术经济学科应继续将创新作为学科研究重点,并引入多学科的研究视角。梳理了创新管理的发展趋势,即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走向商业模式创新、从封闭创新走向开放创新乃至协同创新、从渐进式创新走向突破型创新、从基于技术的创新走向基于科学的创新、从国家创新体系走向创新生态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意义深远。文章首先界定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接着阐述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战略创新、管理组织创新和管理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3.
科技自主创新生态群落模式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科技自主创新的生态群落模式进行研究,在分析科技自主创新生态链的基础上,研究了科技自主创新群落的运行机理,提出了科技自主创新生态群落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最后结合汽车产业的特点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资源作为支撑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战略资源,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阐述了基于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开展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的背景和必要性,分析了现有科技创新活动中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的现状,提出了产业集群科技创新的信息资源组织与知识服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齐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21):151-154
随着创新的复杂性和难度的加剧,企业创新模式正逐步由自我为主体的封闭式创新转向知识共享的合作式创新。通过对国内外主要文献查阅和检索,探索了合作创新的内涵,并对合作创新的动机、组织模式、合作创新的风险与防范作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合作创新未来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16.
创新评价是创新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其对企业创新投资决策及管理活动意义重大.以2000-2010年创新评价为篇名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共词分析方法进行高词频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和知识图谱分析,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去综合研究创新评价的研究热点,指出“模型”、“体系”、“方法”、“技术”等属于创新评价研究的重点领域,并结合典型文献研究分析创新评价的发展趋势,指出知识创新评价问题也日益成为创新评价的一个新兴领域.知识创新评价可以借用技术创新评价研究的模型、体系和方法,但要对其内涵及边界进行准确界定,否则容易混淆相关概念,导致知识创新评价研究与其他创新评价交叉在一起,从而无法真正推动知识创新评价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
动态复杂市场环境下,持续创新是任何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笔者在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理论评述和相关理论界定的基础上,构建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与测度.这对企业识别持续创新的关键因素、挖掘瓶颈因素进而实现持续创新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创新政策是自主创新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综合分析了我国创新政策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且指出创新政策研究和创新政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国外创新政策研究方法、管理体系、监督机制与我国有较大的差异,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和系统分析。最后建议从完善创新政策理论基础、建立创新政策研究方法体系、构建创新政策综合管理体系、优化创新政策制定实施过程的管理机制4方面提高我国创新政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态与商业模式,数字服务贸易在推动国家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愈发显现。本文基于2011—2019年全球6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就数字服务贸易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收入差距在二者之间可能发挥的作用,并基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样本展开了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收入差距在二者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高收入国家发展数字服务贸易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作用更强,而中等收入国家受限于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短期内一定的收入差距可以阶段性地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但长期来看,仍需避免收入差距过快拉大的现象。为此,包括我国在内的中等收入国家需要在既定发展条件下,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推动数字服务贸易与收入差距协调发展,进而共同促进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小商业企业集群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云亮  唐敏 《经济管理》2007,(20):77-82
中小商业企业集群创新是中小商业企业通过集群优势进行的商业创新,是中小商业企业和商业产业的一种创新组织形式。本文构建了中小商业企业集群创新的网络体系框架,分析了集群创新的行为主体以及集群创新的3个层次,指出了我国中小商业企业集群创新的6个重点领域,即交易方式创新、市场功能创新、商业技术创新、经营业态创新、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并提出了促进集群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