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民问题在我国一直是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实现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而其中农民消费的不平衡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桦川县部分农户的调查资料,对其农民消费差距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东营市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通过实施“四进两网”工程,推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构建农村安全消费环境,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发展农民文化消费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阐述广西农民文化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制约广西农民文化消费的因素,提出改善农民文化消费心理,提高农民文化消费水平的对策以及建议,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正>农村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搞活农村商品流通,繁荣农村市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村消费,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稳  相似文献   

5.
农民的居住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居住条件的改善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更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也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根据山东省第二次农业普查的基本统计资料,对农村各阶层住房消费客观水平差异进行研究,为完善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山东农村住房消费提出政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又是促进农村现代流通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商务部和省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德阳市从去年下半年起启动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试点地方建立了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促进了农村市场环境的改善,较好地解决了困扰农民多年的消费不方便、不实惠、不安全的难题,成为拉动农村消费的有效载体,是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7.
马井静  李静 《北方经贸》2009,(11):13-14,72
农村居民的住房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分析农村居民的住房消费能力、住房消费支出状况,发现安徽农村居民对住房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住房负担呈加重趋势应引导农民合理进行改善型住房。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住房消费能力;发展农村住房金融市场;加强农村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财政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村消费需求理论看,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不足,农民可支配收入、农村消费环境、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程度、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农村信贷成本等是影响农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从财政角度解读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购买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调节社会分配机制纠正社会分配不公、激活农村消费信贷是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之良策。  相似文献   

9.
论营造我国农村和谐消费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村居民消费环境的改善,必将成为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主要标志。我国当前农村居民消费环境失谐,其具体表现在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环境不佳、市场环境令人担忧等方面。论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消费环境所面临的失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营造农村和谐消费环境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建设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一些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矛盾加剧,社会、文化环境薄弱,商品市场混乱,极大地降低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而“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必须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1.
论营造我国农村消费和谐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许红莲 《消费经济》2007,23(2):28-30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村居民消费环境的改善,必将成为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主要标志。我国当前农村居民消费环境失谐,其具体表现在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环境不佳、市场环境令人担忧等方面。论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消费环境所面临的失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营造农村和谐消费环境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建设和完善农村流通体系,不仅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而且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促使湖北省成为中部崛起重要的战略支点。对湖北省17个地市州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结果表明,为推动新时期湖北省农村流通体系发展,应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健全农民致富的造血机制;科学规划流通网络,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培育多元化的流通主体,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推广现代流通方式,全面改造和提升农村商品交易市场;加快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吸引多元资金、资本,共同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依法监管农村市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论美国新一代合作社对我国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利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一周年之际,本文通过数据分析等方法,借鉴美国新一代合作社的经验,探讨发展我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许林 《商业科技》2013,(10):67-68
家电下乡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给农村用户购买电器进行补贴的一项惠农政策,旨在激活农民购买力,促进农村消费,并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内需。家电下乡政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该政策是国家财政直接对参与家电下乡的企业进行补贴,农民能直接享受实惠,所以对提高农村贫困救助的效率、实现农村贫困救助主体的多元化、缓解和消灭农村贫困无疑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启动农村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消费环境是制约农村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启动农村市场必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我国目前农村消费环境的现状不容乐观。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刺激农民消费需求,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物质条件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社会稳定工作,维护社会治安。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消费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2月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它的实质是将增加农民消费作为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因此,增加农民消费将成为下一阶段宏观经济调控重点解决的问题,无疑也关系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败。本文从中国农村消费现状入手分析,详细探讨了制约农村消费的多种因素,提出了政府在调控、提升农村消费力过程中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17.
周建珊 《消费经济》2007,23(4):71-73
加强对消费的调控和引导,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消费领域存在消费率偏低、收入差距扩大、农村消费增长缓慢、消费方式粗放和消费环境不理想等问题,影响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对消费的调控和引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协调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农村消费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倡导可持续消费方式,营造和谐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8.
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规避风险、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对策。农村现代消费流通网络体系建设问题,关系到农业基础地位,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到农民增产增收,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亿万农民致富奔小康战略目标的实现,更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本文对当前农村消费流通网络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消费流通主体、网络结构、资源分布、消费流通方式及业态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建设农村现代消费流通网络体系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归根结底有赖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即农村人力资本的提高。基于此,就要着重分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环境及机遇,从而设计出相应的投资方式及路径。  相似文献   

20.
消费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农村消费安全一直是农村市场建设中的薄弱环节.造成农村消费不安全的原因非常复杂,生产经营者责任意识淡漠、监管保护机制不健全、消费者自身素质不高是主要原因.解决农村消费安全问题,必须构建包括强化农村市场管理、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增强农民维权能力、创建消费安全文化在内的全方位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