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死刑制度的存废与死刑制度的取向一直是中国理论与立法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国现行的死刑制度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在限制和废除死刑的国际趋势下,中国在刑事立法上是否也应该全面废除死刑制度。本文以此为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博 《魅力中国》2010,(33):32-33
死刑,是以剥夺犯罪人的生命为内容的最为严厉的刑罚,因此也叫生命刑、极刑。死刑始终处于刑罚体系之顶端。“罪莫大于死”。在古代,中外各国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秩序,都把死刑作为刑罚制度的核心,广施滥用。直到17世纪以后,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和人权思想的传播,死刑开始受到限制。1764年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的发表,提出了对死刑正当性的质疑,此后,欧洲各国都对死刑的利弊优劣展开了长期而又激烈的争论,从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死刑存废之争。  相似文献   

3.
死刑作为一种刑罚,除了具有刑罚的一般特征,还具有其独特性,最显著的莫过于它的严厉性.死刑剥夺的人的生命权是人最重要的权利,生命是一切权利的基础,一旦生命不存在,那么其他权利也就无从谈起了.与其他权利相权衡而言,生命法益高于其他一切法益.在刑事立法和司法过程中,应当将生命权的保护置于首位.  相似文献   

4.
死刑制度自古以来一直是刑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因死刑本身的独特性,在刑法学研究领域也是相当活跃的一个部分。在现代文明发达的今天,绝大多数国家都反对滥用死刑,除了对少数极其残暴的犯罪分子之外,关于死刑的存废问题,在世界上还要存在多久,是不是越早取消越好,就成为了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5.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中国在现阶段保留死刑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废除死刑缺乏现实性。我们应实行综合治理,坚持减少和慎用死刑,充分发挥刑法的社会价值,最终达到废除死刑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陈袆 《魅力中国》2010,(8):105-106
死刑.是现代刑罚体系中最古老的刑罚方法,是几千年人类刑罚史上领衔的主刑,可以说与刑法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本文论述了死刑废止论者与死刑存置论者理论依据,并对死刑的价值进行分析,由此得出死刑在当代中国有保留的必要但会最终废止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死刑,又叫生命刑,生命权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是个人一切权利的载体,而死刑就是剥夺人这一最基本权利的刑罚。死刑制度在我国存在之久远,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刑罚制度之一,这一极刑的威慑力也一直在起着调节社会秩序的作用,然而随着物质和文明的发展,死刑制度的废除将会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废除死刑的条件尚不完全成熟,还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8.
论死刑存废     
顾然 《魅力中国》2014,(5):295-295
近年来,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完善和人权保障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关于人权问题的讨论也日趋激烈。死刑作为刑罚种类中最为严厉的刑罚措施,由于自身存在的弊端,不可避免地被推到存废的风口浪尖。本文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探析死刑在中国存废的可行性,寻求合理废除死刑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武孝武 《上海国资》2011,(7):101-103
在中国法学界,朱苏力可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1990年代,当别人都在鼓吹法治的时候,他却公开说要正确看待人治;别人都反对转复军人打官司,他却为转复军人进法院辩护;别人都在鼓动用诉讼解决问题,他却大讲司法调解在中国;别人鼓吹司法独立,他却大讲政法传统。他总是显得颇有些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10.
何屏秋 《魅力中国》2011,(15):228-228
死刑作为一种最重的刑罚,历来受到刑法学界的关注。对于死刑制度改革的争论,自贝卡里亚提出废除死刑的观点后已达二百多年。我国刑法学界在死刑问题上面临的是死刑的限制适用与扩张之争。从当前国情看,谈论废除为时过早而且不其有可行性。本文正是通过对死刑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死刑改革的方向提出对改革的一些思考——即如何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阐述死刑的概念和国外死刑制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死刑的存废问题.认为我国应逐步减少死刑的适用,坚持少杀、反对错杀,但不能完全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阐述死刑的概念和国外死刑制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死刑的存废问题。认为我国应逐步减少死刑的适用,坚持少杀、反对错杀,但不能完全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13.
邱成建 《魅力中国》2011,(14):192-192
随着人类刑事司法的不断文明进步,死刑也因其与生俱来的弊端不断受到人们的责难,废除死刑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国内,由于报应观念的根深蒂固,“治乱世用重典”统治思想的源远流长,刑事司法实践中却长盛不衰的推行“严打”,死刑被大量地适用。在全面废除只是一种奢望时,探讨如何限制死刑自然成了一种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死刑制度的存废问题一直是世界范围内争议较大的问题。我国现阶段仍然保留死刑,并且是执行死刑最多的国家。针对当前提出废除死刑的趋势,从我国的现状出发,结合死刑制度的沿革、社会预防功能进行分析,可见我国当前处于死刑废除的过渡时期,应当限制和减少死刑。  相似文献   

15.
李昱霞 《魅力中国》2014,(13):293-293
死刑的存废一直是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主张废除者认为死刑违反人权,是对人生命的漠视,一旦发生错案,无法补救,现阶段废除死刑符合民意。而主张保留者认为,死刑并不是漠视生命,相反恰恰是为了尽最大能力,竹出最大代价保护人的生命,错案不是废除死刑的理由,现阶段废除死刑并不符合民意。笔者认为,是否废除死刑要结合我国实际来进行判断。就我国目前形势来说,并不适合立即废除死刑。而应该尽量完善死刑相关制度,在发挥死刑震慑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死刑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江河  吴霜 《理论观察》2006,3(3):77-78
死刑的制定、实施乃至存废都与死刑政策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死刑政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当今世界各国死刑政策已经或者逐步向着死刑当废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未来的死刑政策宜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7.
王晓燕 《魅力中国》2014,(8):314-315
“罪行极其严重”是死刑适用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适用死刑应当坚持宽严相济、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罪行极其严重”涵盖客观危害极其严重和主观恶性特别巨大两方面。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结果,而且案件性质极其严重或杀人动机极其恶劣,是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的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8.
自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至今,司法工作进展顺利,实现了平稳过渡,有力地保障了人权。但新的问题在不断出现,我国应当从立法上及其司法解释上不断完善配套制度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马佳佳 《魅力中国》2014,(24):299-299
死刑,又称生命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是一种古老的刑罚制度,也是最严厉的刑罚制度。我国是世界上死刑罪名和执行死刑案件最多的国家,结合当前我国的具体国情,现阶段要彻底废除死刑制度是不可行的,但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刑事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逐步完善我国现行死刑制度是十分可行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许玉芳 《魅力中国》2010,(33):64-65
自从18世纪刑事古典学派代表人物贝利亚在其名著《论犯罪和刑罚》,提出了废除死刑的观点后,国际范围内就掀起了一场激烈的死刑存废之争。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学术界也掀起了死刑存废之争。死刑在中国是存是废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本文认为目前中国还不应该废除死刑,就该加以严格地限制适应,然后再逐步地废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