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我从来不认为科学是万能的,恰恰相反,我在许多文章中都指出了科学的局限性……那些说我主张“科学是万能”的人,没能举出任何的证据,纯粹是栽赃、泼污水。我只不过认为没有科学是万万不能的。——方舟子  相似文献   

2.
自成立了他那个不知合法与否的"基金"且收到2万元善款后,方舟子似乎便归于沉寂了。或许是忙于"充电"学中医?或许,是因为这2万块巨款还是需要方先生费脑子打理?或许,我关注方先生少了?总之,公众从那儿起便很少听到他的声音了。但我想,执着如方先生,应该是不会改弦更张的,不打中医药,"科学打假"总还是要搞的嘛,否则如何凸显其自我实现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泰国宣布中医合法化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长空·达巴兰西近日在曼谷举行的中泰卫生合作第三次联席会议上宣布 ,泰国卫生部已经以法律形式批准中医在泰国合法化。他说 ,中医历史悠久 ,已被世界许多国家公认为治疗疾病的科学 ,泰国批准中医合法化将使泰国人民在医疗服务方面拥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他同时建议在中国支持下 ,把泰国建设成东南亚中医学培训、研究和治疗中心。空·达巴兰西还对中国在泰国发展中医过程中所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并预祝中泰在中医领域的合作取得更大成果 ,造福世界。出席本次联席会议的中国卫生代表团团长、卫生…  相似文献   

4.
张捷 《环球财经》2012,(3):22-28
最近几年,《环球财经》从来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我们是中国模式派,捍卫爱国主义与国家利益,虽然我们与方舟子先生在转基因问题的立场上存在重大分歧;虽然方舟子先生、质疑派学者和网友们,也可能在不少其他问题上与我们有不同观点,但这次我们同样旗帜鲜明,支持方舟子阵营对所谓作家、公知韩寒的代笔与造假,行倬质疑的权利!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质疑合平常识。与此同时,我们认为料会舆论同样有质疑方舟子先生的权利。即使最终证明韩寒代笔需要司法判决,仅凭韩寒悬赏及一系列自相矛盾的视频访谈,人们也可以得出结论:“作家”韩寒作假了(要按他自己的话,就是“忘记了”、“开玩笑”)。这次对韩寒代笔与造假的质疑,与左中右论战无关,与阴谋论无关,与转基因无关,与方舟子涉及的其他法律纠纷无关,也与公知们为转移话题而整天宣扬的其他“宏大叙事”无关(赵本山早说过了:“扯那些个臭氧层子有啥用”)。这次质疑,只与判断真假的常识有关。在对韩寒的质疑中,方舟子阵营学者与网友们的勇气与科学精神是值得赞扬的,同样,真正的韩粉们也值得尊重(下三路叫骂的“水军”除外),即使自称“底线很低,很容易叛变”的韩寒缩头躲藏时,年轻的韩寒粉丝们依然在为捍卫自己心中的信念而战——至于对这种信念进行“见智见仁”的价值判断,那已经是值得探讨的另外一个话题了。  相似文献   

5.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 "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的文化特色之一."清高、晶莹、华润的和田玉出自"万山之祖"昆仑山北坡,所以古老的<千字文>说:"金生丽水,玉出昆岗".著名女神西王母正是和田玉的迷恋者,传说她住在"万山之祖"昆仑山的玉窟中,与清高绝尘的琼瑶世界为伍,几只叫青鸟的美丽巨禽每天越过远处的莹莹古雪替她叼来食物和日用品.  相似文献   

6.
人生能创新吗?或许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话题。当我走进马来西亚用心来感悟时.套用人们的话说,这是一种境界,一种激情。没来马来西亚之前,我心中始终把马来西亚与"贫穷"、"落后",甚至"原始"等字眼联系在一起。导游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现在还有许多人对我们马来西亚不了解,甚至认为我们还住在树上,希望你们通过这几天的行程亲眼看一看,我们马来西亚人是不是还住在树上。"随着汽车载着我告别新加坡,一点点深入到马来西亚的腹地,眼前的  相似文献   

7.
姜冰 《走向世界》2012,(31):94-95
想当初,我是极不情愿地步入了三十岁,所谓的而立之年。张爱玲说过,成名要趁早。我还没有任何成绩,就已经三十岁了,所以三十岁,让我多少有点受打击的感觉,对自己有些失望。对于那些三十岁之前就出人头地的同龄人来说,我跟他们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一样的80后,已经有了不一样的生活。几年前,"80后"这个词语频繁地出现在生活中。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老  相似文献   

8.
定格邻里情     
<正>还记得某个周末去婆婆家,见住在楼下的笑笑奶奶在做八十大寿,婆婆说:"因为马上要搬到老年公寓去了,所以笑笑奶奶提前把生日过了。"我一听就明白了,婆婆家居住的花园新村快要拆迁,不少行动迅速的住户已经提前搬迁走。笑笑奶奶因为一人居住,子女们尊重她的意见,为她在老年公寓租了一套房子。这样一来,婆婆与笑笑奶奶就得分开了。做了十几年的邻居,挺舍不得。然而,即使分开了,婆婆与笑笑奶奶之间那份浓浓的  相似文献   

9.
"9·11"的时候,在电视上看着世界贸易中心受到飞机撞击,爆炸起火,先后倒塌,我们和周围的美国人一样,震惊得无法用语言形容。所不同的是,我还在心里默默地说,美国人啊,你们脑子里怎么就缺根弦呢?可是我没有那么说,因为我知道说了美国人也不明白的。 脑子里缺弦,这种说法,我们这样年龄的中国人听来一定熟悉,这就是"阶  相似文献   

10.
起初,不是很久的从前,中国人还没想过要买房子,住在农村的自己盖,住在城里的,一心一意等着国家分。有人讲了一个故事,说一个美国老太和一个中国老太在天堂里见了面。中国老太说,我这一辈子,日积月累,就要到天堂前,总算有了一套房子。美国老太说,我这一辈子,住着一栋房子,就要到天堂前,总算还清了贷款。  相似文献   

11.
香港钉子户     
正"危站檐篷,以死抗争",没想到这一幕竟在香港这个国际化都市上演。一位年届花甲的老人,在30多度高温下,赤膊站在摇摇欲坠的檐篷上拉起"不要钱,楼换楼"的横幅,抗议市区重建局(简称市建局)赔偿安排不合理。这一幕成了港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说,这老头输打赢要,赔偿额那么高了还要死要活;也有人说,这老头真可怜,成了市建局的赚钱工具;还有人说,老头真傻,万一真掉下去什么都没有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究竟谁是谁非,很难下定论。人们口中的老头,今年59岁,姓黎,一家五口住在大角咀海坛街187号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上,死和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粗略地理解,肉体生机的消失是死,精神影响的消失是亡,所以才有"死而后亡""死而不亡"的说法。乔布斯死了,如果苹果公司还能本着他生前的精神,继续执业界之牛耳,那么,就可以说乔布斯死而不亡。说孔夫子活在当今的商业  相似文献   

13.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的文化特色之一。清高、晶莹、华润的和田玉出自万山之祖昆仑山北坡,所以古老的《千字文》说:金生丽水,玉出昆岗。著名女神西王母正是和田玉的迷恋者,传说她住在万山之祖昆仑山的玉窟中,与清高绝尘的琼瑶世界为伍,几  相似文献   

14.
杨筱 《中国西部》2002,(4):26-31
解放碑成为重庆城市的象征,似乎是一个毋庸置疑和无须证明的事情。我走到外地遇见老乡,互相不免亲切地询问,我说我住在解放碑。对方往往“啊!”地一声,表示惊讶,我就要赶紧添上说:不,不住在碑上,只是住在那个地区。我想因为它的象征意义,把本意也掩盖了。就像杨公桥或杨家坪,它不过就是一个地名。  相似文献   

15.
曾有一位在精神病院从事精神科工作的医界友人来找我,他苦笑着对我说,半年来他左手三、四、五指掌处有异样感觉,似麻似疼。曾去找在大医院里从事西医内科、神经科、皮肤科、骨科等医生咨询过,有的说颈椎问题,有的说尺神经异常,有的说神经末梢与皮肤营养不良,还有的说骨与腕掌关节病变,各说各的,莫衷一是;摄片等检查也难以确定,不知何故?问我对此中医作何解释?有何妙法?询得症情,并细察舌脉后,我顺口说了一句:"气血不和"。建议他不妨用些中药饮片泡茶代饮,试服数日。过了多日,偶遇该君,他笑着对我说:"你的'气血不和'说我难以接受,但服用药茶后,症状倒真的缓解了不少。你建议的药中,哪一味是专治手麻的?"我如实而答:中医本没有专治手麻的药.我建议你饮的药茶,是调整全身气血的。该君似乎对这种解释更显惊诧。其实,这里正体现着中西医学观念的一大差异,即注重整体和偏好于具体结构  相似文献   

16.
王高岩 《中国西部》2012,(36):88-89
星期三傍晚,住在同一个单元的同事刘建,为工作中的一件事到我家来商量。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小海,正在预习第二天的课程。正在我们说话时,小海的同学明明来找他,看到小海在学习,明明对他说:"小海,我爸爸给  相似文献   

17.
正什么样的城市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平安之城?是入口的每一样东西都让人感到安心;是深夜走在回家路上从不心慌;是孩子放学回家后说今天在学校过得很开心;是无论住在繁华都市还是乡间郊外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每个人头顶上都有一片遮风挡雨的屋檐;是蓝天白云常在;是生活的幸福底色越来越浓……今年3月,宁波捧回了浙江省平安建设的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的本质是一种空间集聚,其意义就在于通过人口的集聚带动其它要素的集聚。新型城市化则是一条以城乡统筹为突破口,引领城市转型升级的新道路在"城市化"之前冠以"新型"二字,究竟有何深意?有人说,与传统城市化相比,新型城市化就是住在城里的人早上能被鸟叫醒,住在乡村的人晚上能用热水泡澡。这一直白的描述,或许并不能用来概括新型城市化的  相似文献   

19.
《发展》2009,(7):159-159
有研究者说,住在树木繁茂社区里的人们工作效字更高,人与人相处得更好。他们还说,葱郁的林木能使居住环境更文明,使犯罪率降低,就算在贫困地区也不例外。他们认为,住在公园或其他绿地附近,对促进身心健康、调节人际关系非常有益。“树木和绿地对人的影响”研究小组组长、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教授弗朗西斯·库奥说:“大自然能让人平静,使人的心态变得年轻,更有能力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20.
"现在住在东山这一块,真是享福了——打工有处打,上学有着落,娱乐有玩处."4月3日,住在金阳小区38岁的王娜高兴地说.2006年,榆林东山新区被唤醒了.几年来,榆阳区以"生态、文化、和谐"定位东山新区,坚持老城有机更新和新区开发建设联动、硬件设施改善和文化品位提升结合,东山新区初具雏形,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