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PIMS-SPYRO集成技术的乙烯生产计划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艾斯本(Aspen)公司的过程工业模型系统(PIMS)软件和乙烯过程模拟软件(SPYRO)集成技术应用到MPIMS(多过程工业模型系统)模型乙烯裂解部分中,采用联动SPYRO迭代计算方式,实现了MPIMS模型优化计算过程中的多方案计算和Delta-Base模型中生产数据的动态模拟。这一集成技术的应用能够使生产运行情况得到更为准确的反映,使原油品种结构、乙烯裂解原料和产物结构得到优化,达到了炼油与化工生产计划整体优化和提高计划工作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利用RPMS(炼油和石化模拟系统)软件建立的多炼厂计划优化模型的特点,以整体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对模型建立和应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了多炼厂模型在总体计划优化方面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多炼厂模型的优化计算能够使资源分配更加合理,能够保证炼油企业在整体上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内外炼厂催化重整装置能力及其占原油加工能力的比例。我国炼油能力已居世界第4位,但催化重整能力仅居世界第10位.世界炼厂平均催化重整装置能力占原油加工能力的12.6%,而我国仅为5.3%.根据国内炼油和石化市场形势,提出我国汽油质量急需提高,在汽油中应增加高辛烷值重整汽油组分;芳烃需求量不断增长,也需要依靠健儿重整提供更多的基本化工原料;炼厂由于加工外油和提高产品质量及环保的要求,又需要依靠催化重整提供氢气;另外,进口原油含有较多的重整原料油,延迟焦化等二次加工过程的发展为重整提供了更多的原料;同时,重整过程的经济效益也将有所提高,这些都是有利于发展催化重整的因素,文中还列出了我国扩大催化重整装置能力的计划,若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则可增加900万t/a催化重整能力.  相似文献   

4.
催化裂化是炼油工业中必不可少的二次加工工艺,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轻质油品收率及经济效益。本文以谋联唱催化裂化装置的设备及生产数据为主要参考依据,对此炼厂的催化裂化主分馏塔以及吸收稳定系统进行全流程模拟。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环保要求对世界炼油业的冲击。美国的空气清洁法修正案对炼厂冲击最大的是催化重整和催化裂化装置。为降低硫、芳烃含量,这就要求重整油转为其他用途,或减少重整反应的苛刻度并适应减少原料中碳六组成,这样势必减少汽油产量。由于环保要求对生产汽柴油的影响,已引起全球MTBE的建设和规划高潮。本文又阐述环保要求对亚太地区的影响,日本已决定转向无铅汽油,中国近年城市汽车量急增,空气污染严重,为了改善人民健康和投资环境,环保对炼厂的要求也日益严格。  相似文献   

6.
南海石化炼油项目(以下简称CN R P),为新建燃料型大型炼厂,年加工能力超过1000万吨。项目建设的目标是清洁化、差异化、智能化、高价值的世界级炼厂,包括各种工艺装置、全厂公用工程、储运系统以及为炼厂服务的码头和海底输油管道,项目建成后将是中国最大和最先进的炼油企业之一。该厂设计人均原油加工能力2万吨/人,稳定可靠的工厂控制系统和功能齐备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运营的必备支撑。采用工厂控制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既相对独立又高度集成的模式,通过生产操作自动化、经营管理信息化,使企业优化利用内外部资源,快速应对市场需求,实时…  相似文献   

7.
PIMS是一种应用于炼油化工企业生产计划优化排产、原油资源优化加工等业务工作中的模型系统。目前,在炼油化工领域进行线性和非线性规划的软件较多  相似文献   

8.
流程模拟技术在化工生产工艺计算中应用得已经比较普遍,尤其是在有分离设备的化工装置的应用,更是体现出了化工模拟计算的优势,用流程模拟技术计算分离塔和换热设备得到的结果准确且实用,炼油厂气体分馏装置原设计处理能力为20万吨/年,由于近几年来原料液化汽增加到42.8万吨/年,原有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在1997年对该装置进行了改造,原设计的原料丙烯质量纯度1.工艺数据及参数以下工艺数据全部是装置现场实际生产数据,置的进料组成以及装置的操作参数均有差异,使模拟计算结果与生产实际进行对比方法,来检验为26.7%,装置目前所用原料…  相似文献   

9.
复杂反应体系集总动力学方法在石油炼制过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集总方法在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和催化裂解复杂反应体系中的应用,并结合建立大庆重质原料蒸汽热裂解集总动力学模型的经验,提出了用集总方法建立复杂反应体系动力学模型具体方法的几点经验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四川泸天化绿源醇业有限责任公司10万吨/年二甲醚装置合成反应系统为研究对象,用ASPEN PULS流程模拟软件,建立二甲醚合成反应器模型模拟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灵敏性分析,研究影响二甲醚合成生产的关键变量及对甲醇转化率的影响,将模拟数据结果与设计值和生产实际操作数据进行对照比较,为当前生产优化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地方炼厂原料构成中,原油偏少,加工原料呈重质化和多元化,主要包括原油、燃料油、沥青、蜡油等.地方炼厂的原料成本占炼制成本高达90%以上,不同原料的价差影响着原料成本.本文建立地方炼厂效益测算模型,针对不同的原油、燃料油价格差条件,测算并分析不同原料结构和加工路线的加工效益,以及原料和产品进、销项消费税抵扣平衡对炼油效益的影响.原料结构与加工路线优化对地方炼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丙烯是气分装置主要产品,以它作为原料生产的聚丙烯产品对于提高炼油企业经济效益作用突出。本文针对武汉石化气体分馏装置工艺流程,提出提高丙烯收率的最佳工艺条件及优化措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丙烯收率,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为了追求原油加工效益和炼厂综合效益,FRCCU原料越来越重,掺渣比越来越高,而且有些炼厂RFCCU装置还较大比例掺炼焦化蜡油,导致催化汽油辛烷值比较低,难于达到国家颁布汽油标准。优化工艺操作参数不能完全弥补原料性质变化对催化汽油辛烷值的影响。选择适当的催化剂或助剂是目前提高催化汽油辛烷值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通过催化裂化分馏塔优化操作增产催化柴油、提高柴汽比的思路和方法,通过降低汽油干点、提高柴油与回炼油的分离精度,柴汽比由0.3634提高到0.3773,同时提高了装置轻油收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通过反应系统的调整增产柴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催化裂化长周期运行,我们倡导"催化裂化装置按照最高产品收率运行,单程转化,减少回炼,长周期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世界炼油工业面临全球经济复苏曲折,石油需求增速放缓,国际原油价格高位震荡、轻重质原油价差增大,炼油能力过剩、利润长期低迷以及下游建设成本增大、炼厂新建和扩能改造项目减少的严峻形势。因此,未来炼油工业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劣质重油加工水平;为适应油品结构变化趋势,多渠道增产柴油;生产低硫、超低硫清洁燃料;继续发展生物燃料。我国炼油工业面临原油资源供应趋紧、原油品质劣质化、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趋严等挑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1)扩大原油来源,实现炼厂加工原料资源多元化;2)进一步提高劣质重油深加工能力,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结构,加快炼厂装置改造步伐;3)加快清洁燃料生产升级换代,提高加氢装置比例;4)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同时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石化企业也在迅速发展,要想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生产优化与整合,并之后在此基础上使得工作环节操作条件日趋完善,我们应该适时对相关石化企业进行生产计划优化集成与操作流程细分集成.本文根据实际工作特点进行生产计划准备,利用GIOPIMS为基本出发点,运用相应过程模拟软件进行装置操作条件获得,并按照具体模拟结果来进行再次优化,一般情况下的优化步骤为决策阶段到检验阶段最后再到修正阶段的完整求解,应该按照常减压蒸馏装置特点进行解决方案实施和办法操作,以下是对常减压蒸馏装置生产计划与相关过程细化操作优化集成内容的详细分与阐述.  相似文献   

17.
TRIOS是一个综合炼油调度系统,便于炼厂排计划和调度。该系统设计成将月操作计划转换到日操作调度。TRIOS也能处理各种意外情况,便于在不确定情况下制订紧急计划。TRIOS提供先进的图形界面,以提高生产率和可靠性。修改调度计划只需点击一下鼠标,非常方便。通常炼油厂计划采用线性规划(LP)模型按月均值制订,以根据原油组成、产品需求和价格优化炼油厂操作。但实际上原油组成每天都在变化,工艺装置组合操作,产品以大批量向管道或船输送。其结果是炼油厂从未按平均计划操作。最重要的是,TRIOS通过计算原油进料罐内组份的变化对原油蒸…  相似文献   

18.
1.PIMS在企业的应用现状 我国线性规划LP(Linear Programming)优化技术应用于炼油生产计划编制和优化始于八十年代初期,由石科院和一些企业进行合作开发模型和应用。在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中期。线性规划在炼油生产计划优化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成熟,特别是国外的LP软件在建模技术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使得LP软件在炼油生产计划优化的应用真正达到了实用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根据乙烯原料裂解模拟评价单程收率,运用投入产出法和本量利分析法对原料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建立了一套动态评价、优化模型,对乙烯生产企业扩大原料选择范围,提高企业潜在的经济效益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抚顺石油二厂是我国炼油工业的摇篮,始建于1939年,前身是日本人开办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抚顺炭矿东制油工场",以抚顺西露天矿所生产的油母页岩为原料,生产页岩原油。日本战败投降,工厂除60座干馏炉、6座加热炉等大型设备主体尚存外,整个厂区变成了一片废墟。1952年,石油二厂开始恢复建设。面对生活条件艰苦、施工机械奇缺的困难局面,建设大军披星戴月,连续奋战,谱写了一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凯歌。上世纪60年代,被誉为当时炼油工业"五朵金花"的技术,有三朵"金花"(流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就盛开在石油二厂这块沃土上。笔者对当时土法办炼厂的几件事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