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伴随着我国对外贸体制的变迁 ,是我国外贸体制逐步自由化的过程。然而 ,现行外贸体制仍与WTO规则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加入WTO后 ,外贸能否高速增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归于今后外贸体制变迁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全国的外贸体制正在实行改革,作为外贸战线的一员,对此十分关心,现就自己的体验和所管所见谈几点意见。外贸体制的改革,既要注意到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还要考虑到国际市场。使这项改革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改革,促进社会化大生产及其分工的发展;有利于出口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出  相似文献   

3.
汪素芹 《财贸研究》1992,3(4):34-36
<正> 1991年我国外贸体制改革有了新的历史性突破,在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基础上,取消出口补贴,使外贸企业逐步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轨道。从一年多的实践来看,新一轮外贸体制实行及目标的实现,还需要综合配套的外部环境,而价格问题是外贸体制问题中无法回避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外贸体制的实施成效。因此本文就外贸体制改革与价格体系改革的关系作一粗浅探讨。一、外贸体制改革呼唤并推动着价格体系的改革外贸新体制实施的一年多来,大大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但现在的价格体系已成为制约外贸体制运行与改革深化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体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规范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外贸体制的最终目标是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了中国、朝鲜外贸体制的改革,以期对外贸体制进一步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建立效益型的外贸体制,是深化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以往的速度型外贸体制下,企业资金越紧张,积压资金越严重;成交越多,履约率越低;出口额越大,结汇率和经济效益越差,等等.本文对如何建立效益型的外贸体制,提出了五项关键措施,特别强调要建立外贸企业自负盈亏机制,加强工贸结合,形成整体效益优势,切实保障外贸企业的自主经营权.  相似文献   

6.
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外贸体制也必须逐步改革。对外贸易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和归口管理,克服政出多门的现象,同时又要适应新情况……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外贸体制的改革,要着重从有利于工贸结合、技贸结合,有利于政企分开两个方面来进行。……各进出口专业公司、联营公司和地方性的外贸公司,要向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成为经济实体。”这一报告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外贸体制指明了方向。最近,国务院批转了对外经济贸易部关于外贸体制改革意见的报告。新的外贸体制突破了束缚我国外贸事业发展的外贸体制的旧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 党的十三大确定外贸体制改革的总原则是“自负盈亏、放开经营、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统一对外”。根据总原则,今年中央又提出“统一政策、平等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动代理制、联合统一对外”的方针。改革方向明确后,关键是依据有关的经济理论,寻求建立使外贸企业走向自负盈亏和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外贸体制。目前,我国外贸体制尚处在初步放权阶段,由此引起的对外贸易活动的复杂化和多元化,使得外贸管制手段相应趋向复杂化和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我国经济商品化、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进一步对外开放出口产业政策已成为沟通国内外经济联系、提高我国经济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杠杆。要有效地贯彻出口产业政策,离不开国内经济体制特别是外贸体制这个重要的外部条件。本文拟研究外贸体制转换对贯彻出口产业政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完善并有效实施出口产业政策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 县级外贸公司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力军。全国目前有县级外贸公司2300多家,在中央、省、地、县四级机构中占有较大比重,职工人数占全国经贸职工总数的1/3,担负着全国3/4的组织出口供货任务。建国以来,县级外贸公司为我国的对外贸易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随着外贸体制的改革,省、市、县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体制方面。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与国际规则接轨、完善透明的外贸体制,但与之相联系的诸多方面仍然存在体制问题。例如,地方片面追求外贸发展速度和规模的政绩观,忽略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轻视环境和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1.
<正> 实施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必然涉及经济体制问题.诸如外贸体制、财政体制、金融体制、海关体制、商品检验体制和科技体制等,都要积极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服务,有利于经济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目前这些体制在总体上都不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必须加强配套改革,促进外向型经济体制尽快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新外贸体制应是多种经营方式相结合的混合体制,应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它的实施与完善需经历8个阶段。第一阶段,1991年至1993年,继续完善现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第二阶段,1994年至1998年,新体制的框架设计与实施;第三阶段,1999年以后,新型外贸体制的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复关谈判以来我国进口体制改革回顾 (一)80年代前半期进口体制的初步改革 1979~1987年,我国外贸体制进行了初步改革,进口体制改革相应取得一定进展,为我国参与国际多边贸易体系活动奠定了初步基础。一是下放进  相似文献   

14.
<正> 健全的外贸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应该是良好的宏观环境和严密的微观控制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理论研究和政策探讨的重点过份倾斜于外贸体制运行的宏观部分,而对于宏观调控与微观机制的结合问题以及系统内的科学管理问题则重视不够。本文试图以强化企业成本约束立论,讨论完善我国外贸承包机制问题。(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推行外贸承包制以后,我国的对外经贸事业获得了前  相似文献   

15.
<正>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国按照党中央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原则,对过去高度集中的外贸体制进行了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工贸结合、技贸结合;进出口代理制;外贸计划体制和财务体制等一系  相似文献   

16.
“七五”期间,是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改革外贸体制的重要阶段。在外贸体制改革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与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相互配套以及外贸体制改革自身配套两个问题。经贸部部长助理沈觉人的专文就此作了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方面对外贸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均十分关注。迄今为止,我国外贸体制已经进行了几次改革的尝试,取得了初步进展。但总的来说,还未能触动原有外贸体制中的主要弊端,也未能摆脱“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的局面。对此,许多方面是不甚满意的。几年来外贸体制改节的经验教训表明,改革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主要原因,除了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外贸体制改革与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未  相似文献   

18.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对于实现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互接互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外贸体制改革进程中,国有外贸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建立,政府的宏观调控带有浓厚的传统体制色彩。推进外贸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国际规范及我国特色的外贸体制,必须塑造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完善外贸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我国外贸体制经历了由分散经营到国家统制的高度集中体制,又在改革开放中逐渐从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为主的国家垄断外贸体制,向市场经济下的外贸体制转变。多年来国家推行这种体制的结果,使得传统的专业外贸公司成为一种很特殊的企业,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对国家政策的过分依赖性。多年来,专业外贸公司在国家政策这顶保护伞下生活得异常滋润,但入世之后,这种好日子恐怕要一去不复返了。  相似文献   

20.
对外贸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研究改革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外贸体制已成为各方面共同关心的问题,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笔者不揣浅陋,仅就几个主要问题,略抒管见,愿共商榷。现行外贸体制的缺陷我国在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后,未能及时进行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