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人均GDP为分析指标,采用标准差、离差系数、偏态系数来描述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间特征,各市人均GDP与全省人均GDP的离差、比率、相对发展率等来描述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然后根据标准差与GDP增长率的散点图,经过曲线拟合,求出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并对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对缩小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差异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锡尔系数的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人均GDP、GDP和人口指标对1978年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基于三大地带—市—县三级结构的地域行政单位,运用锡尔系数一次、二次分解对全省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细分测度,将江苏省经济发展差异分解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带间的差异、三大地带市内之间的差异以及各市的内部差异三部分,通过分析发现,江苏省经济发展差异主要来自三大地带间差异,其次是市内差异,各地带市间差异最小。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湖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本文运用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指数及地区离差系数对湖南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总体水平及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为湖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广东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域经济差异是制定区域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差异在空间的重要反映,同时也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以人均GDP作为测度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的变量指标,从区域经济空间集聚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格局和经济增长空间格局3个方面分析广东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趋势及其形成的原因,并由此提出了优化广东经济空间结构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作为测算指标,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对1997-2009年间新疆南北疆区域经济差异变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新疆南北疆之间人均GDP的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缩小趋势;南北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逐渐缩小,而南北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依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促进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5-2008年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人均GDP、能源消费强度资料,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各城市人均GDP和能源消费强度存在收敛趋势,能源消费强度差异是人均GDP差异的函数,即随着人均GDP差异的收敛,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也趋于收敛,但能源消费强度收敛的速度要慢一些。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本文通过三大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例、人均GDP以及人均GDP的变异系数的变化描述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并对造成差距扩大的原因进行了文献总结,提出尽管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由众多因素造成,但是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差异的同步性,说明在某种程度上是外商直接投资加剧了区域间经济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轨迹及分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为基本单元,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运用标准差指数和变异系数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浙江省1990年以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轨迹,并运用锡尔系数对其进行了空间分解.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的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均呈扩大的趋势,地区间差异是造成浙江省总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湖南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1990年以来湖南省各个县市的人均GDP统计计算,发现全省区域差异在周期性波动中有所扩大,湘东地区的差异缓慢缩小,湘西和湘东地区的差异有所扩大,区域问的差异迅速拉大,且在全省差异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最后对未来湖南区域经济差异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并根据湖南区域差异的变化特点,提出协调湖南区域经济的发展重点应该放在协调湘东、湘中和湘西的经济发展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红  闫姗 《现代经济》2007,6(11):55-57
本文运用云南省16个地州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对云南省经济增长中结构变迁的特征、各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不同地区经济增长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各地州市地区差异对其人均GDP影响很明显,且各地区人均GDP存在着显著不同,同时各地州市三次产业的差异也很大。基于三次产业对人均GDP的增长的拉动程度不同,云南省的产业发展应根据各自的产业弹性安排各自优势发展产业。  相似文献   

11.
对安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对农村劳动力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主观幸福感在需求层次方面呈现跃升趋势;个人孤独感值、人均公共支出、家庭财产和个人收入是农村劳动力主观幸福感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人均GDP作为影响农村劳动力主观幸福感的基本因素,可能存在门限效应。总体来说,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变量是影响农村劳动力主观幸福感不可或缺的因素;区域经济差异的幸福效应弱于受试个体特征差异的幸福效应,但是区域经济差异对受试个体特征差异存在宏观上的综合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首次运用ESDA方法和锡尔系数、标准差系数、变异系数定量分析了中国区域人力资本的空间相关性和区域差异程度,研究发现,1996~2005年中国各区域人力资本具有空间集聚性,区域差异程度在不断减小;区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且各区域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差异显著。未来中国人力资本的区域优化配置,必须通过区域间不同类型人力资本的合理迁移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现有理论文献的基础上。从经济规模、地区劳动力和土地面积多角度构建了外资利用水平的无量纲指标:业绩指数、人均指数、地均指数以及综合指数:提出用综合指数的离散系数来表征利用外资的区域聚集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外资聚集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以江苏省为例,展开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省际经济差异的变迁——1978-2007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劳均GDP作为经济指标,从绝对差异、相对差异、绝对趋同检验三个层面来对我国1978--2007年改革开放后30年间的省际经济差异进行描述分析,以便为我们国家制定科学的区域经济政策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虎 《全国商情》2007,59(2):30-31
改革开放以来,FDI不断涌入我国,对各地区经济增长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FDI的注入势必有所差异,也必将带来经济增长的差异。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通过对1987~2004年我国各省的人均GDP、FDI的加权变异系数进行分析,来说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与FDI的长期关系,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6.
马尔可夫链是一个有着广泛应用的随机过程模型,它对一个系统由一种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状态的现状提出了定量分析。许多经济和社会现象中的动态系统问题郝可采用马尔可夫链来描述。本文在分析河南人均GDP是否符合过去对于将来的预测是无关的这一特性的基础上,运用马尔可夫链模型对河南地区的人均GDP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对研究河南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京津冀各地的经济发展及区域差异情况。通过选取人均GDP、产业结构、居民储蓄和消费、政府一般预算收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分析11年来京津冀地区各指标的发展趋势,并通过聚类分析研究京津冀各城市经济差异情况。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使用滞后调整的面板数据模型基础上,本文对1995~2008年我国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城市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与人均GDP差异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与我国省区能源消费强度与经济增长趋同模式相似,随着人均GDP差异的收敛,我国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城市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也是收敛的,但收敛的速度慢于人均GDP的收敛速度。部分内陆城市在人均GDP增长同时,能源消费强度仍处于上升态势,这些地区应该成为我国未来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圈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演进也凸显出城市圈中心城市的主导作用。文章从区域经济总体增长的效率和区域内的单独经济体之间相对经济效益这两个方面出发,运用区域经济学中的极化理论以及实证分析法来研究城市圈发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演进的影响。得出城市圈发展对区域经济所起到的两大作用:一是能够很好地促进区域整体经济发展;二是对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即人均GDP的差距具有明显的缓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均GDP基尼系数是判断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程度的重要指标。在解释了基尼系数的含义之后,计算出广西十四个地市的人均GDP基尼系数,并把它们与十四个地市的人均GDP指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比较与分析,得出十四个地市的经济发展相对水平和均衡程度以及所属的经济发展类型,并且对每种类型提出了发展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