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郑兴 《开放潮》2005,(4):52-53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工程:可以改善农村用能结构,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是根据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形势和技术现状,配套建设农村可再生能源生态工程,以期达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形成农户基本生活、生产单元内部的生态良性循环,取得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富民计划。计划的目标是在计划实施区内实现:①在原有基础上农民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②农民生活用能效益达30%以上,优质能源占50%左右;③农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生产活动实现经济良性循性。一、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淮北市近两年实施…  相似文献   

3.
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他们的微生物资源循环新技术,1吨餐厨垃圾、过期食品等有机废弃物经过8小时左右高温好氧发酵,能生产出0.6吨高能量、高活性、高蛋白的活性微生物菌群。这些再生资源经过后续深加工,能开发出多种生物饲料和生物肥料,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产投资潜力,对农户来说,是指按常规生产投资外,可能追加而实际未发生的农业生产投资数额。评估农民增加农业生产投资潜力,既要从有无物质基础的可能性着想,也相从农民投资心理的可行性出发;既要考虑最大可能的理论潜力,也要考虑有实际支付能力的现实潜力。分析评估办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实际发生的各项非生产性消费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找出哪些非生产性支出可以压缩,转移用于生产投入的数额有多少;二是对农户收支的结余部分进行分解,看有多少可用于生产投资。  相似文献   

5.
1953—1957年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农村经济经历了从农民个体所有制向农业合作社所有制过渡的经济体制变革,实现了农业合作化。政府实行了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经济政策;推广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农民是最庞大的群体,农民的生产生活的变化能够曲折或间接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变化,农民生产生活的变迁是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社会的经济发展情况分不开的。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农业技术的推广使黄土高原农村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农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以及农民的生活也深受其影响。农民的思想观念的变迁是整个社会运行的最为主观的反映,在研究农业技术推广之时,倘若忽视了农民的思想观念的研究,那将是对农业研究不全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农民采用农业新技术的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农民采用农业新技术的渠道,我们在全国8个水稻生产省:华东稻区(江苏、安徽省)、东北稻区(辽宁、黑龙江省)、华中稻区(湖南、湖北、江西省)、西部稻区(四川 省)进行了1000个农户的调查,并提供7项农业技术采用的途径供农户进行多项选择,然后进行统计与分析。这7项技术采用的途径分别是:①跟周围农民学习;②县乡农业技术人员指导;③看电视;④上农校;⑤看黑板报;⑥参加信息发布会;⑦其他。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老区建设》2009,(4):31-31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储昭根认为:国家应该下大决心,对农业生产资料进行补贴,防止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等的价格过快上涨,使农民无法从粮食生产中获利。同时,还要明确拒绝农村水利和技术服务的完全市场化;因为水利和农业技术服务市场化,将使得小农无法承担,政府应该将这两项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低价甚至免费的方式向农民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
笔者于2006年秋兴建的塑料大棚一秸秆饲料发酵池一养猪圈一沼气池一瓜果菜田组成的“生态园”设施农业模式,通过两年多的实践,达到资源多次利用,减少污染,节粮、节肥、节能、节约的目的。这种模式是以大棚温室为中心,将植物、动物、微生物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生物链,从而生产出无害化食品,温室效应提高30%以上。现将该塑料大棚生态模式介绍如下,供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稻种植面积锐减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种田收入过低;物价上涨,家庭生活开支负担过重;打工能挣现钱,劳动力外流严重。只有加大职业技术教育力度,加快特色农业的普及,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政府投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农村经济的根本好转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业技术类型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技术类型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作多种多样的划分,但并不妨碍我们在总体上将其分为两大类: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所谓农业机械技术,可以定义为:运用一系列的农业机械替代人的劳动.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机械技术发达的农业又可以称之为“石油农业”。所谓农业生物技术是指通过使用改良的作物品种、化肥、农药和水利等各种条件,以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技术。下面试对这两种类型的农业技术作一些具体比较。  相似文献   

12.
范云六:农业生物工程专家,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分子遗传学和农业分子生物技术科研工作,是我国基因工程研究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在农业领域建立了第一个分子生物学研究机构,率先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在农作物遗传改良;在国内最早获得转抗虫基因的水稻和棉花;在我国首先注意了植物转抗虫基因失效的问题,采取多基因的复合杀虫路线获得成功;利用种子生物反应器研究开发擅酸酶,获得了完全能够满足饲料需要的高植酸酶活性玉米;利用生物技术开发了一种新型乳糖酶,解决了乳糖酶产量低、胞内酶提取困难等问题,开辟了一种高效和安全生产乳糖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现状及其前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原来用作燃料和肥料的农业废弃物的利用越来越少,因此农业废弃物越来越多。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综合利用农业植物纤维性废弃物及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技术及有关研究进展情况,对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一些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存在着有学历,但对农业生产知识了解却不多,有的青年农民不掌握农作物种植要领,不懂得农业管理技术的现象十分普遍,应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从主题上看,我国二十年农村改革与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基本段落,也可以说先后有三次浪潮。第一次是推行家庭承包制,在农业生产领域内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与土地的直接结合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短短几年就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次是创办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领域突破了“农民只务农”的旧格局,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农民与工商业的结合不仅丰富了农村产业结构,而且增加了广大农民的收入,使广大农民温饱有余;第三次是发展小城镇,以小城镇作为城乡结合部和经济持续发展的牵引力,推动我国…  相似文献   

16.
江口行政村是上高县芦洲多比较大的行政村之一。几年来,党支部为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给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出了大力,取得了成绩。  相似文献   

17.
政府对农业的指导方式是正确行使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对农业发展方向进行政策导引的一种行政行为。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影响,地方政府对农业的指导方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产促进型倾向,突出表现是注重研究生产,轻视研究市场;主要精力集中于组织农民生产,而对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心力不足;工作方法上抓生产、抓数量多,抓品牌、抓龙头、抓市场少。按照  相似文献   

18.
卞智勇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8):29-32
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就业必然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农业生产技术的变迁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文章将以上两者同时加以考察,利用对农户调查的截面数据,分析了农村家庭中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就业对家庭采用农业生产技术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实证研究的结论进一步说明了农民非农就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农业走出困境的一条有效途径。它的重大贡献是解决了农产品的流通问题,使农业市场化大大前进了一步;它把以成本为核算、市场营销为特点的企业化经营引进了农业领域;它减少了农民种养的盲目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拓宽了经营领域,促进了农业专业化分工,我国传统农业将由此转向现代农业。然而,在我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农业生产条件悬殊较大、农民个体素质相差甚远的状况下,推进农业产业化却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要搞好这一具有全局意义的大事,少走弯路,减少损失,避免重大…  相似文献   

20.
王海国 《宁波经济》2007,(10):24-26
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突破口的“稻田革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粮食生产现代化的革命。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解放农业生产力,为粮食生产探索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民获益多的新路子,需要加强组织领导,营造推进氛围;强化政府投入,加大扶持力度;突破技术瓶颈,完善应用体系;推进基地建设,发挥示范作用;培育合作纽织,创新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