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体性原则,就是作为人的主体和作为物的客体以作为人的主体为中心、作为个体的主体和作为整体的主体以个体为本位、人作为目的和作为手段以作为目的为归宿。人作为主体在不断创造客体的同时也不断创造自身,不断提高自己的主体性。人的创造性和为我性相互创造,主体性和客体性相互创造,以及两种相互创造的互为中介,使主体和客体不断发展,人的主体性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国有企业人事制度的主体性原则,即必须把主体性原则作为国有企业人事制庭的根本原则、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标和改导成功的根本方法。一、国有企业人…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自觉生命、独立人格和平等观念的现代教育形式。它以共生式教育为核心,在追求最佳的自我改造的同时秉持一种包容性的人生态度和建构一种自觉性的教育活动,使人能够受到理性的教化,将个人利益嵌入社会公益之中,去创造一个异质主体间能够关联建构和普适滋长的共生世界。教育乃人之主体性的开放,引导人走向主体间性的共生世界去遵循教育的基本指向,即个体生命之建构和世界图景之创造。主体性教育的实践本性就是要充分发挥人主动改造自我和创造生活的"主体自觉"的实践效应,以引领个体的自主发展和重建世界的共生法则。  相似文献   

3.
论《玫瑰花亭雕塑》美与审美之间的辨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既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又相互依存,并共同推动人类审美活动的发展,从而不断扩大了人类的审美范围,提高着人的生活质量. 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能动的反作用,审美客体对审美主体的决定性作用,都是以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为前提的,它们都以审美活动为共同存在体,具体地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的许许多多变化,都与活字有关。这个活就是社会运行机制的大调整、大变革,就是社会动力机制的大改善、大增强。从个体的人来说,就是人的主动性提高了,人的主体性增强了。只有以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为动力,才能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人的主体性。而人的主体性发展则又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人文动力与人文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哲学价值范畴是一个关系范畴,而非实体范围、价值即不存在于单独的客体中,也不存在于单纯的主体之中.价值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是主体需要与客体、本体属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社交性营销     
社交性营销分为呼吁性营销、平等性营销和权威性营销。每个部分的目的是以宏观的策略引导不同的社会主体(包括个体、企业、社会组织、政府等)对其目标客体恰当地利用双方的社交支配力从而达成自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呈封闭性到开放性、被动性到主动性、不平等到平等、一体到多元化的走向,它的成长始终贯穿着主体内在属性和地位变化的过程,同样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体性最直接的表征,是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主体——客体——主体相互关系作用的活动本质,它的核心竞争力也永远是主体的成长。以主体性反思为轴线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现代化时代的应然要求,是坚持民族精神文明、追求最高理想的核心。同时,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成长的困境,也必须从"以人为本"出发。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一词并未明确出现在马克思的著作当中,但是却不乏出现与之相关的重要论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是马克思论述“人的主体性”思想的重要文本,它依托于对异化劳动的批判对“人的主体性”进行了深度阐释,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人,人具有高度的实践特质,是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有机统一。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作为民族地区的广西,要汲取《手稿》的人的主体性思想营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通过挖掘主体受动性,构建以人为中心的主体协同新发展模式、发挥主体能动性,强化主体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夯实主体生态文明责任意识,构建城乡生态共同体、创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构建主体生态受益体系等举措,助推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主体体育学习理论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的需要出发来探讨大学生主体性体育学习的理论结构。主体性体育学习是大学生主体通过对象性体育活动习得体育的经验的过程。主体性体育学习系统由多种要素组成。从主体性规定出发,主体性体育学习促进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学生的主体性体育学习是完整建构体育经验的过程,是要经过主体参与、主体创造、主体发展渐进进程。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觉的根基在于哲学主体性。民众的文化自觉,就是民众对某种哲学精神的自觉,即哲学主体性的高扬。为文化自觉提供理论支撑,是哲学本性所使然。从社会历史看,文化自觉和哲学主体性的提升都以人类主体性的不断高扬为前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觉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升文化自觉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全民的主体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有定则,教无定法",教学任务和性质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灵活多样的选择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主体性主要是指人作为活动的主体在同客体的作用中表现  相似文献   

12.
感觉经验与抽象思维、主体性和客体性、肉体与灵魂等方面的二重性是哲学二元论产生的重要根源。作为主体的人,它之所以不同于物,就是它的抽象思维是通过感觉经验加以现实化(或称之为本质化)的,而这一特殊的、本质化的过程就使得同一事物具有了“二元性”的特征。一个是感性、现实的,另一个就是理性、抽象的,它们共存于主体之中,都是同一个主体的“产物”。只有真正把握“对象性存在”的现实性,并以此为基础,才能通向真理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生态翻译学消解了文本选择过程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影响,视文本自身内涵确定其可译性,同时尽可能保存目标语中原文本的生态平衡。因此,生态翻译兼具双重解构性,强调两者间的相互平衡,即作为主体的译者和作为客体的文本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把人的需要作为个体、群体及类的普遍的共性需要,即符合人的本性的、本质的需要无疑是具有天然合理性的需要,把社会需要作为一定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需要,那么它与人的需要就构成一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会产生异化的、虚假的社会需要与人的需要的矛盾,另一方面社会需要又以人的需要为目的,人的需要以社会需要为手段,二者相互生成、相互转化,在矛盾中走向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编辑的主体性?笔者认为编辑主体性是编辑主体意识、编辑主导性的总和。主体意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动的反映。编辑主体意识,是编辑对出版活动的主观能动作用。编辑主导性是指编辑在编辑中的主导性作用。编辑主体意识,有人认为包括创新意识、超前意识、时效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价值意识和审美意识。①在这几种意识中,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只有认为编辑在编辑出版物中有创新意识,才会认为编辑对出版物的能动参与性,才会有编辑的主体性。编辑主体性和编辑创新意识的实质就是编辑在编辑过程中引导作者共同创造出版物,编…  相似文献   

16.
文章第一部分从认识的客体和主体及中介的多方面因素,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唯物辩证法理论以及科学史和认识史四个方面,论证真理和谬误的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第二部分阐明真理与谬误的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并不意味着二者各为掺半,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二者均有质和量的规定性。第三部分阐述真理和谬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研究墨子思想,揭示墨子和谐社会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功能和环境。笔者指出,墨子和谐社会系统以具有"兼爱"思想、"非攻"意识以及"非命"思维的个体、群体等要素作为社会主体系统要素;在政治、文化、经济和生活上分别以"尚贤"、"尚同"尊天事鬼"节用"等要素作为社会客体系统要素;而团体(社会、政府、国际)机构、组织等要素作为支持系统要素其关系处于相互协调、相互融洽的状态,并实现了功能的最大化。同时,和谐社会系统中的各要素通过与自然界等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其过程中表现出积极功能,体现出一种正价值,也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强调对人格的完善,通过具体的思想观念、政治主张,以及道德规范来促进受教育者获得突破和发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教育者将客体作为单纯的研究对象,忽视受教育者自身的主体性,使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难以吸收和内化,更难以提升受教育者品格的形成。主体间性理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主客二分思想的认知,并从主体与主体间的交往互动中来实现相关性、统一性和调节性目标。为此,本文将从主体间性理论内涵及特征入手,探讨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并从实现途径上加以科学构建。  相似文献   

19.
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和谐教学策略,其基本理念就是以人为主,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一般而言,学生不会自然而然地就成为具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的个体,所以教师必须打破以往旧模式教学方式,充分认识教学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境,激励和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发展"这一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20.
高校辅导员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上存在角色主体性缺失、主体素质缺乏等问题.辅导员应学会在多重角色中进行重心选择,努力形成与角色相适应的个体素质,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