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学生基层就业是目前我国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解决人才分布失衡的一个重要举措,如何在高校做好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教育和引导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党和国家出台系列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都鼓励青年人才到社会基层去奉献青春、建功立业。引导青年学生到基层就业也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难点之一。“三支一扶”项目自实施以来推动了众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促进了基层社会振兴,同时“三支一扶”项目在基层的实施也遇到不少问题。文章以高校青年教育援藏为载体探索边疆地区“三支一扶”就业项目引导机制的启示研究,探索教育援藏所蕴含的深层机理与引导逻辑,为边疆地区“三支一扶”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带来一定启示。这对高校在探索“时代新人”培养模式上具有实际价值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心理认同是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关键。本文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的分析,提出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心理认同机制的内涵与关系,阐述心理认同机制引领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作用,探索心理认同机制视域下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引导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作用,政府要适应当前经济改革的要求,建立毕业生下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浅谈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事业也飞速发展,实现了从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匮乏向提升信息咨询的转变,正在逐步“用心引导,用爱帮助”,满足更多的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全面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应减少,供需不平衡,这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变得狭小,特别是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问题形势严峻,就业困难重重。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这对他们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表现出或多或少的不同的心理困惑。本文通过对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惑进行分析探讨,帮助师范类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和择业心理。  相似文献   

7.
论加强大学生面向西部基层就业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琴 《企业家天地》2009,(11):171-172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随着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就业的强劲需求也由东向西由大城市向乡镇农村演进,西部基层所需人才缺口很大。对人才具有强大吸纳力的西部基层地区无疑是实现大学生就业分流减压的巨大阵地,而如何促使大学毕业生选择西部、选择基层便成为高校加强大学毕业生树立面向西部基层就业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如何加强大学生面向西部基层就业观教育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经历了就业政策的变化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阵痛之后,师范类专业的边缘化、师范生专业技能的退化、教师岗位的激烈竞争、就业意识陈旧、就业指导的缺失等原因使得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如何形成政府、高校、师范生三者有机的结合是实现师范生顺利就业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浅谈高校在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大众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就业已成为大势所趋。如何充分发挥高校的作用,建立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是各高等院校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就业观念的培育和引导一直是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全过程伴随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做好就业观念的培育与引导工作,首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当前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要把此项工作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相融合,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及校园活动等三个"课堂"入手,实现学生就业观念引导的全过程、全覆盖。  相似文献   

11.
常彦 《嘉兴学院学报》2012,24(1):134-138
在我国师范院校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现实情况下,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既无实践基础,又不能有效吸引优秀考生,还会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师范生免费教育并不能有效解决师资问题。解决我国中小学师资问题,可以有两条途径予以选择。一是变免费为高薪,将用于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资金转移到在职教师的工资上,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用高薪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师职业;二是变一贯制为分段制,建立4+2分段式教师教育机制,普通大学4年本科毕业生,接受2年的教师专业教育,取得教育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和教师资格证书,从事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难问题越显突出,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中心。毕业生就业门路窄受专业、流向城市、岗位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尽管高校在具体开展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工作中各具特色。但主要思路却是相似的,即请进来、走出去。针对学生未来的岗位需求,高校就业主管部门还应从就业思想指导、专...  相似文献   

13.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结构不合理以及一些毕业生能力较差等,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农民工又凭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逐步积累的工作技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从而导致大学生毕业生和农民工工资趋同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和社会也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而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除了劳动就业方面外,还附带有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及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冲击问题。文章主要从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出发,分析了这一社会问题的成因,指出了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呼吁政府、社会、企业及高校对这一社会现象应高度重视,并提出解决这一难题的对策。以期最终实现农村女性在就业中的平等待遇。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的大学文凭一直是好工作、高工资、高质量生活的敲门砖。自1998年大学扩招之后,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迅猛增加,大学毕业生遭遇“毕业即失业”,再加上大学收费节节攀升,“教育致贫”现象屡见不鲜,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在坊间流行。因此,有必要对高等教育影响个体生活的功能理论进行梳理,深入剖析高等教育对个体的影响,引导人们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6.
对于大学生自杀事件更多归因于90后、8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脆弱、承受能力差等主观原因。调查发现众多大学生自杀者中毕业班占多数,毕业班的学生即将步入社会,面临择业、恋爱、承担家庭责任等多重压力,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生活的无望等造成他们选择以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进而逃避现实。大学生是社会的人。他们的自杀行为看似是个人行为,但是,事实上与他们成长的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家庭、社会和学校都应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不断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认为商科大学图书馆在大学生就业中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商科大学图书馆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提出了商科大学图书馆要安排专人负责、设立专题阅览室、建立专门网站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学校师范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因此,越来越凸显了师范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理应引起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极度重视。文章分三个部分来阐述,首先概述了当前高等学校师范生就业所表现的种种问题,然后从师范生的培养方面究其原因,最后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师范毕业生就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促进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竞争能力的提高,改善了我国未来劳动力的水平和结构,但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如此规模的毕业人数,给2013届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本次调研进一步分析了财经金融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中职学生)是介于中学生与大学生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特殊的年龄段及社会角色决定了他们有着有别于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特殊心理状态。社会认知的偏见,教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及方式,初中阶段学习生活的不良经历以及青春期年龄阶段的特殊性使中职学生在情感心理、性心理、个性心理、学习心理、自我心理、择业就业心理等方面较普遍存在心理困扰及心理障碍。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及心理环境,要重视中职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训练。要努力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协调发展,要创造条件增进学生良好的人际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