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污染和退化问题,尤其是土壤重金属点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文章通过文献搜集整合了2008—2018年期间覆盖长江经济带11省市100个城市土壤重金属含量数据,借助地质累积指数、健康风险评估、空间统计分析等模型对该区域内土壤重金属累积及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富集存在较大空间异质性。(2)Cd和Hg元素为长江经济带主要土壤重金属污染物。(3)儿童群体面临的重金属暴露带来的健康风险最高,重金属暴露带来的潜在致癌风险明显高于非致癌风险,且高风险城市主要集中于湖南、江西、云南和贵州等地。(4)工业生产活动、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密度等因素与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东北部红树林湿地表层重金属富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南岛北部东寨港、清澜港、新盈港等三个红树林湿地的表层沉积物中的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含量测定、重金属元素富集指数计算和相关性分析。发现研究区湿地表层重金属元素富集程度大小依次为Ni>Cr>Zn>As>Cu>Cd>Pb;三个区域沉积物中的Cr和Ni元素都达到了轻度以上不同程度的富集;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进行对比,发现东寨港的Cr和Ni元素存在轻度污染;相关性分析表明,研究区Cr与Ni、Cr与Cu、Ni与Cu、Cu和Zn之间显著正相关,反映它们之间有良好的同源关系,研究区重金属元素可能存在复合富集与复合污染现象。  相似文献   

3.
依据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的生态风险评价导则,通过研究区域的界定与分析、风险源分析、暴露分析、危害分析及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的评价框架,对兰州市的主要水源地——黄河新城桥段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通过风险源分析,识别出主要生态风险源为点源污染源、面源污染源、内污染源等;以水质变化为评价终点,通过暴露、危害分析,采用基于因子权重的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对黄河新城桥段生态风险中贡献最大的因子为有机污染物,其次为营养盐及有机污染综合指标和重金属污染物,权重值分别为0.246和0.217。  相似文献   

4.
城市搬迁场地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与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的联用,对经过硝酸-双氧水-氢氟酸消解后的重庆市某钢管厂搬迁场地土样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含量分析.测定了其中Zn,Pb,Cu,Ni,Cr,Cd的含量.结果表明:1、3号点表层土样中Zn和Cu的含量超过<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建议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后再进行土地开发.2、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自上而下呈现递减的趋势.并根据场地未来的用途,危害人群和危害途径,采用致癌风险评价法与非致癌风险评价法相结合对场地的污染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5.
研究针对澜沧江中下游功果桥和小湾电站库区,分析重金属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并综合评估了两水电库区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1)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受季节影响较大,雨季明显偏高,汛后的11月份富集至较高;大坝拦沙对上下游重金属污染物具有明显的拦截效应。(2)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3月、6月两库区重金属均未呈现污染;但8月、11月功果桥库区坝上泥沙中的Pb、Mn、As、Zn均呈现污染,Cu、Hg均未呈现污染;功果桥库区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大于小湾库区,且其重金属污染多发生在雨季;(3)综合全年来看,7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均小于150,其潜在危害程度均为轻微;重金属的潜在危害程度由重到轻依次是Cd、As、Hg、Pb、Cu、Zn、Mn。该研究揭示了矿区下游水库的重金属分布状况以及污染程度,为水库和流域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现有产品生态设计方法及相关标准,针对工业固废资源化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重金属、残留酸碱等环境风险问题,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该产品的生态设计方法。重点分析了资源化过程中毒害组分的控制体系、固废资源属性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应用该方法对粉煤灰硅酸盐水泥(70%熟料+30%粉煤灰)进行产品生态设计,并对其进行产品生命周期评价。评价表明,生态设计的单位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环境影响小于单位硅酸盐水泥,且其毒害组分含量符合相应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工业固废资源化产品生态设计方法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现有产品生态设计方法及相关标准,针对工业固废资源化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重金属、残留酸碱等环境风险问题,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该产品的生态设计方法。重点分析了资源化过程中毒害组分的控制体系、固废资源属性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应用该方法对粉煤灰硅酸盐水泥(70%熟料+30%粉煤灰)进行产品生态设计,并对其进行产品生命周期评价。评价表明,生态设计的单位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环境影响小于单位硅酸盐水泥,且其毒害组分含量符合相应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油气勘探开发产生的石油类污染、生态破坏及潜在的环境风险,分析了石油企业开展内部环境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述了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及存在问题.内部审计通过开展企业环境管理系统、预防性、合规性及绩效审计,评价企业环境风险,完善环境管理内部控制,提高企业业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重金属开采、冶炼、使用大国,重金属(汞、铬、铅、砷等)污染近年来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亟需建立一套重金属污染行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方法。文章依据区域生态安全理论,建立了重金属污染行业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筛选出"驱动力(D)—压力(P)—状态(S)—影响(I)—响应(R)"5大类共12个评价指标,根据DPSIR模型各因子的内在关系,构建了重金属污染行业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ESI。以浙江省温州市瓯海电镀基地为研究对象,评价了该地区近10年的生态安全水平,得出该地区ESI从0.62提高到7.50,达到较为合理的水平,其原因主要是产业园规划建设、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水平的提高,并从产业布局、环境监管等方面提出了重金属污染行业生态安全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80~2005年江苏省环太湖地区4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构建了4个时序单元的土地利用转移信息图,分析了1980~2005年土地利用转移的主要单元.根据其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构造了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江苏省环太湖地区1980~2005年的生态风险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1980年和1990年处于低生态风险等级,2000年和2005年处于中生态风险等级.主要原因是低生态风险用地转移到高生态风险用地面积较多,建设用地快速扩展,造成生态风险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得到生态化综合指数.采用线性加权法,得出综合指数.对十堰生态市指标体系以及生态市建设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态足迹模型"测度了2004~2010年青海湖地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通过二者的比较判断出青海湖地区人类活动是其生态风险源之一,并结合生态风险指数评价出青海湖地区生态风险四级,根据测度出的结果提出该地区降低生态风险的建议,促使青海湖地区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生态安全评价中涉及大量的空间信息,而遥感为信息的快速地获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方法则对各评价要素进行空间综合分析,并能揭示研究区域的生态安全全空间差异.本文通过对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层次分析方法的综合集成,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的空间多级加权叠加模型,并运用该模型方法,对西双版纳2000年的生态安全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西双版纳2000年的生态环境安全指数平均为58.74,最大值为98.81,最小值为18.68.从空间分布上来看,高海拔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比低海拔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要好;中东部地区的生态安全状况较西部明显要好;大坡度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景观尺度指数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乌龙山抽水蓄水电站规划方案为背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和GIS分析的方法,研究水电开发规划方案实施后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规划方案实施后,研究区域景观类型的分布趋于均匀化,景观格局的组合趋于简单化.相对抗干扰能力较弱.此外,生态风险值高于现状6倍之多,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基础设施公共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管理安全风险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基础设施公共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划分为工程措施类安全风险、非工程措施类安全风险指标、社会经济基础指标和安全事故损失类指标,提出了基础设施公共安全风险能力与脆弱性评价风险评价模型和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模型,以及公共安全风险评价的危险指数方法和预先危险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阳军  罗勇 《当代经济》2018,(13):36-38
以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为切入点,分析各个操作环节的潜在风险因素,构建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操作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针对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实例,结合操作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验证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综合指数法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推荐的定量化评价方法,其与GIS技术相结合能对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程度进行定量的评价与预测,并且能对区域生态进行宏观分析和把握,体现生态影响的空间差异性、连续性和渐变性。文章以风电场建设项目为例,对综合指数法与GIS技术相结合的生态影响评价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该技术方法的正确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中外生态安全评价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的核心问题,国内外在评价对象、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国外生态安全评价围绕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的评价构建评价指标,评价的方法主要是生态模型的探讨;而国内主要从研究对象的尺度和不同属性构建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中基于P-S-R框架下的数学模型应用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9.
定量评价生态承载力及其动态变化,对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DPSIR模型,筛选出28个指标,采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对锡林郭勒盟生态承载力水平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5年,锡林郭勒盟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提高了16.54%。压力指数和状态指数呈平稳上升趋势,响应指数有小幅下降,驱动力指数和影响指数波动较大,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存在明显冲突,科技投入占GDP比重偏低。植被覆盖、水资源分布及工业生产差异导致各旗县生态承载力的不均衡;原煤产量、当年造林面积、围栏草场面积和湿地密度等加剧了各旗县生态承载力的不协调。基于此,最后提出了不同旗县提高生态承载力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生态干扰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景观破碎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因此,构建合理的旅游活动生态干扰评价体系,探索保护区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规律,对指导自然保护区进行有效开发与科学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景观指数与生物多样性指数两个方面构建了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的多指标定量化生态干扰评价体系,对于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的开展具有较好的环境预警作用,能为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及时做出科学决策,同时也为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是否符合生态系统保护的要求提供了定量化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