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中小企业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种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其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创造就业以及促进技术创新等方面。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99.6%以上的企业均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创造了59%的GDP,60%的销售额以及48.2%的税收,中小企业中的就业人数占全部城镇就业人口的75%,正是中小企业发挥的巨大作用支撑了我国1979—2007年年均9.75%的GDP增长率。[1]然而,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其获得的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却严重不匹配。缺乏外部融资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重要的障碍。因此,很多学者都鼓励我国发展以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2][3][4]  相似文献   

2.
美国服务业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玉芹  陈学兵 《经济论坛》2004,(14):111-112
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了产业结构低级向高级化的转变,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美国目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约达80%,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也已约达4/5,服务业成为推动美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经济改革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过去20年它使得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改变了面貌。2001年,民营企业吸纳的就业人数达到9000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12%,超过了国营企业所吸纳的4600万人的就业人数。但民营企业本身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暴露出了一些欠缺和不足,阻碍了自身的发展。其中,道德风险就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之—。就私营企业来说,道德是一切约束私营企业经营行为与社会行为的规范与制度的总和,包括法律、行政、社会规范、伦理道德等各方面的约束与规定。当私营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违犯这些规范与制度时,就构成了道…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一国经济贸易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在知识、技术和全球化力量的推动下,全球服务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中国已加入WTO,步入服务业国际化的新阶段,中国服务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加入WTO: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1.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一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可用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以及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来衡量。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60%~80%。例如,美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75%,香港地区已高达85%;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平台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不仅为传统产业赋能升级,还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旨在探讨平台经济对行业就业结构的影响,通过构建平台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7-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教育、科学研究行业就业人数比重的影响显著为正,对制造业就业人数比重的影响显著为负,解决内生性问题后对交通运输、金融业就业人数比重的影响也显著为负;创业活跃度、产业结构在平台经济对行业就业结构的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平台经济对行业就业结构的影响在各城市群具有差异性,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对行业就业结构的影响效应最大,在成渝城市群的影响效应次之。在进一步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的同时,政府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助力平台经济发挥其带动就业创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到2002年底,全国私营企业243.5万家,私营企业投资者622.8万户,就业人数3409.3万人;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2377.5万户,就业人数4742.9万人。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不含三资企业,下同)创造的增加值约占GDP的1/10。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10,占非农产业就业人数的1/5;其中城镇4268万人,约占城镇就业人数的1/6。从未来趋势看,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还会有较大的发展,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还会进一步上升,在国民经济中将在六个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于与市场经济天然融…  相似文献   

7.
实现现代化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现代化离中国到底还有多远?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指标研究课题组经过测算认为,中国现代化水平在世界120个国家中排名第66位。按改革开放20年发展速度预测,还需13年就可达到现代化标准。 实现现代化的10项标准是由美国现代化问题专家英克尔斯于60年代提出来的,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非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非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比重、大学生占20—24岁年龄人口比重、人口净增长率、平均预期寿命、平均多少人有一名医生、成人识字率等10项。 社会指标研究课题组根据世界银行出版的《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和联合国教科文年鉴、劳工年鉴等文献,收集了百万人口以上的1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个指标的1998年数据,用英克尔斯的标准作为衡量值,用综合指数法对各国现代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根据此评价,1998年中国实现现代化指数为81.9%,1978年该项指标为59.6%,1990年为9.8%,1995年为79%。现代化水  相似文献   

8.
基于VECM模型的西安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我们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西安市1985—2007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指标LNPS、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指标LNLS及经济增长指标LNY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两个指标对经济增长都呈现正向促进作用,另外,西安市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变化主要以短期波动为主。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形势下,中小企业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增加出口、解决就业和加快技术革新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小企业在欧盟,2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产值占欧盟总产值的55%,就业人口占欧盟就业人口总数的70%;在亚太地区,约95%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它们雇佣了80%的劳动力,占整个出口的35%;在中国,中小企业以其占全部企业48.5%的资产创造了69.7%的就业岗位,为国家创造了43.2%的税收,改革开放0多年来,我国约50%以上的出口交货值由…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鉴最新文献对服务业发展规律的测度方法,用中国1952—2010年的地区面板数据对我国服务业比重变化的长期规律和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测度,结果认为:宏观国家层面上,我国服务业比重的变化确实有悖于世界经济整体服务化的趋势;但在地区层面上,我国服务业比重与人均GDP的关系基本符合"服务业比重随经济发展不断上升"的普遍规律,所谓经济服务化的"中国悖论"在地区层面上并不存在;对服务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地区差异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第一波发展阶段,只有少数地区进入了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主导的第二波。文章最后对我国服务业发展规律的成因进行了一般分析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1.
《商周刊》2010,(22)
在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我国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支撑我国经济半肇江山的中小企业功不可没.据统计,中小企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上缴税收、吸纳就业人数,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超过60%、50%和80%,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们经济发展中一支重要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2.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据国家工商局统计:截止2000年末,全国民营(个体、私营)企业总数达3656.25万个,年产值5.11万亿元,就业人数1.6亿,它们在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吸纳就业人口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它们在我省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我省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器,据统计:到2000年底,我省民营企业户数、从业人数和注册资本分别达到105.96万户、323.46万人、597.84亿元,分别比上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在"未富先病"以及"健康中国"的背景下,文章从产业结构出发,通过使用世界银行数据库和佩恩表1995-2011年百余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健康投资行业的发展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以期为当下中国转型经济结构的时代诉求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发展健康投资行业有助于增加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并且私人健康投资对增加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的影响系数大于公共健康投资;其次,相对于公共健康投资,私人健康投资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挤出效应更有限;第三,发展健康服务业,尤其是公共健康事业将加快经济结构转型速度.综上所述,发展健康产业对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具有积极意义,但如何在政策效果和可能的阻力之间进行权衡还需要政策制定者的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4.
近日,国务院发布《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这是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服务业发展规划。规划要求,"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4%,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提高4%,"十二五"时期将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必须注意的是,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中国经济增长的好坏,优化和有质量的经济结构才是保证未来中国经济能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创造GDP的60%、就业人数占75%、进出口总量占69%、开发新产品占82%、上缴税收占50%。在中国经济日益市场化、国际化的今天,中小企业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有效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冯德连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16.
陈晋玲  史可鉴 《技术经济》2020,39(10):112-118
本文就如何更有效率地发挥不同教育层次的人力资本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作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在促进就业目标下,采用结构影响指数测算了 2005—2018 年期间我国各省份产业结构优化指数;其次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不同教育层次的人力资本对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指数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初等教育的就业人数比重变化对全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影响均为负,并且呈现出由东向西不断递增的态势,仅西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中等教育就业人数比重上升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均为正且显著,东部地区不显著;高等教育的就业人数比重上升对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为正且显著,其中东部地区的影响效应最显著。  相似文献   

17.
2.9年,这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 看到这个数据,人们不仅对中国民营企业短暂而坎坷的命运唏嘘不已. 目前,中国的民营企业所创造的产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已经达到50%以上,中国就业人口中有70%以上在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民营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据统计,截止到2001年底中国民营资本已达到11.2万亿元,第一次超过10.9万亿的国有资本.到2004年,各类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吸纳就业人口超过一亿,投资比重超过了40%,实现了中国17%以上的对外出口,形成了民营、国有、外资"三分天下"的格局.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特别是县域经济,几乎80%以上的财政收入和劳动就业都靠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近几年,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重持续稳定增长.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对扩大就业机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房地产业就业分布的区域不均衡现象在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20.
一、投资地区分配失衡8%多一点。投资的情况也相似,2001年沿海地区由于较高的交通运输成本、工业化程度较低实际获得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为86.88%。以及体制等原因,我国中西部地区长期以来收益而西部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自“九五”一水平低于东部地区,从而以往的投资向东部倾路下跌到2002年的16.9%,西部开发也没有止住斜,而且国家在计划经济时期对中西部投资形成这种跌势。2002年,西部12省土地占全国比重为的资金、技术工艺、技术人才和企业家等要素,在71.5%,人口占28.6%,就业人口占全国比重为改革开放以后也向东部流失,加之中西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