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粮食企业仍囿于传统粗放型的粮食加工,出路显然过于狭窄。这就需要我们围绕“民以食为天”的主题进行研究,将粮食转化成各种保健型、功能性、礼品式、社交型等食品方面大做文章。那么怎样抓好粮食转化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思考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粮食转化有了进一步要求。过去人们只满足于充饥裹腹,现在就要求吃得好一些、方便一些,这就要加大粮  相似文献   

2.
邵尔立 《商》2013,(2):250-250
在我国二十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居民物质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市场上很多的基本物资保障还不能完全得到保障,政府部门为了能够扩大粮、油这些基本的生活供给,积极地鼓励农民提高种粮的积极性,国家规定了农民除了上交定购粮的任务以外,其他剩余的粮食生产部分可以进入市场流通环节从而进行自由买卖。于是人们也不难发现,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内城镇居民基本口粮唯一供应的国有粮店的旁边,或者农村以及城乡结合部的一些集市上也出现了零星的贩粮小摊。这就是当年兴起的最基础的自由粮食贸易。  相似文献   

3.
民以食为天是自古已有的道理。它充分说明了粮食及食品对人类生存是至关重要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已由温饱型向多品种、精细型发展,而改革开放又使粮食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粮食企业要想保持一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必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4.
粮食质量安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粮食的安全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的质量安全的要求更加高。粮食的质量关系到我国的粮食行业在国际上的声誉,关系到粮食行业能否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同时行动,增强食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商》2015,(52)
当下网络流行语见之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它一定程度地活跃了人们的交际话语,但是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主要论述了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它所呈现的一些弊端,从而提倡人们理性使用网络流行语,并建立文明网络交际环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的观赏石经济异军突起,同时也带动了一些地方经济的发展。观赏石收藏发展到今天,和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日新月异的文化及艺术素养的提高分不开。与中国其他艺术品收藏相比,观赏石经济虽说时日尚短,但其普及面广、参与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越加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武亚玲 《中国市场》2013,(44):34-35
半个多世纪以来,因为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国的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特别是非再生性资源的破坏情况已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地步。从某个意义上来说,当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以牺牲和掠夺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来谋求好的生活质量的。本文针对国际形势下的中国粮食问题的发展和挑战进行探讨。表明中国应该有抓粮食生产的全局意识,因为只有吃饱饭才能够进行结构调整解决中国粮食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人们日益追求一种快节奏的生活,由于人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大家更注重健康有效率的生活方式,水果网络营销应运而生。山西作为一个比较有名的农业大省,它的苹果在全国范围内畅销,但目前,山西苹果网络营销还处于一个初始阶段,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本文在对山西苹果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阐明了山西苹果产业的优劣势,深入分析目前山西苹果网络营销的应用现状和障碍,进而针对其所面临的障碍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全国商品粮人均占有量第一大省,粮食加工业是粮食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给我省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同时也带动了省内的一些粮食加工业的发展,对振兴吉林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粮食储藏是一项重要工作,对保证社会的稳定以及人们的幸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粮食储藏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可以达到维护粮食供需关系平衡的目标,使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得到保障。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的产量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并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样的发展情况使粮食储藏工作难度有所增加。从一般情况来看,粮食储藏包含3个步骤,即入仓、储藏和出仓。本文就粮食储藏常见问题和技术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何静 《商》2014,(5):197-201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餐饮消费日趋火爆,但在餐饮业繁盛的背后是让人痛心的浪费现象。据测算,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1224.3亿公斤,围绕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的基本现状,探讨了我国粮食浪费的主要类型,提出了加大节约粮食的立法力度;强化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消费者摆正消费心态;多环节控制粮食浪费与损失。等遏制粮食浪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国外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对我国的启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储备物质,它关系到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粮食价格是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有力地影响着农业部门的经营状况和消费者的福利,是当今世界各国用于调节国民经济的最重要的经济杠杆。运用国内外关于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相关资料,系统的分析了日本、美国及澳大利亚三个典型农业大国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通过国内外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比较,对我国粮食价格政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粮食没有品牌,也不需要品牌;人们对粮食没有选择的余地,粮食供应以解决人民温饱为主要目的。改革开放,生活消费向小康社会转变,人们开始关注安全,放心的粮食制品。金健米业抓住机遇,以品质打造品牌的气势,借助资本市场,成功打造出—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散运是实现粮食"四散"现代物流目标的关键环节,作为供给侧起着对其他"三散"消费侧的制约引导作用,所以有必要对粮食铁路散运进行改革,以达到促进现代粮食物流蓬勃开展的局面。本文同时对粮食铁路散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述,结合加拿大类似经验,提出了宏观层面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粮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它是经过在土地中发芽成长的,在收割、运输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灰尘、草籽、沙子、砾石以及谷壳等杂物混入其中。这些杂质中的一些细微颗粒在粮食深加工的过程中又很容易分散到空气中,不但会危害到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还会对我们的生活环境构成污染,且这些细微颗粒在封闭的空间内还会引起爆炸等危险。  相似文献   

16.
《商》2016,(7):28-29
本文首先明确粮食安全的概念,详细的分析了粮食安全的概念演变过程。随着粮食安全概念的发展,继而提出了粮食安全的多元维度,并且每个维度都有衡量指标。粮食安全可以分为粮食供给、粮食获取、粮食利用和粮食安全稳定性四个维度,四个维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且各自独立。粮食供给是确保人们获得充足粮食的一项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而粮食的获取是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第四个维度稳定性强调了其他三个维度随着时间推移的永久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稻谷市场供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粮食生产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求关系,增加了人们对"粮食危机"的预期。作为全球种植生产和消费需求最广泛的粮食作物,稻谷与人们生活最为密切,稻谷的国际及国内市场供求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稻谷市场供求为研究对象,分析稻谷历年生产状况,探讨稻谷的消费情况,对稻谷市场供求形势及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杨丹 《中国市场》2009,(48):44-45
明代中期,葡萄牙人被允许进驻澳门,但除了商业和航海业外,澳葡不屑从事任何其他行业,这导致了他们十分依赖明廷对生活物资的供给,特别是粮食的供应。明廷也利用此种便利,可谓是毫不费力地控制了澳门的政治。而闽粤的粮食走私至澳,不仅加重了闽粤两地的粮食负担,使当地粮食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穷人更加无法消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明廷通过粮食供给控制澳门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娄底作为湖南省的缺粮市,过去主要靠当地国有粮食部门执行统购、定购、农业税征实、按保护价敞开收购政策掌握大部分商品粮源,依靠国有粮食部门和其他多渠道经营主体从外地购进一部分商品粮来保持全市商品粮的常年供求平衡。从2002年4月1日起按照全省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整体部署,娄底市和其他地市一样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和市场,进入粮食市场经济体制新阶段,以往的粮食供求平衡手段和方式相应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粮食供求平衡体系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确保区域经济良性发展和粮食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真正落到实处,有必要重新审视购…  相似文献   

20.
胡乐乐  曹森林 《商》2013,(4):176-176
民法是中国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独立的法律部门,由于它调整的是平等主体公民间、法人间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所以民法与人们的关系就显得比其他的法律部门更加密切,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口数量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增长。于是社会竞争更加激烈,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所以民法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步伐,为人们最求更美好的生活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