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欢27块低渗低速油田提速增效综合研究》通过综合运用历年产量平面分布图动态分析,构造、油层厚度、沉积微相展布相结合,产量劈分法,油藏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为标准的低速油田筛选等方法,达到改善注水效果的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要求。经过实际数据分析和计算,全面注水后将提高采油速度0.76%、采收率8%以上。  相似文献   

2.
针对海外河油田油水粘度比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注水开发驱油效率低,无效产水增加及以往化学堵水技术效果逐渐下降的问题,开展新型聚合物微球复合堵水技术研究与试验。封堵高渗透油层,改善产液剖面,提高稠油注水开发效果和油藏采收率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油井产量逐年递减,酸化压裂等提高采收率技术也在不断运用到采油现场。综合分析油井采油与油藏特性,在油藏开发过程中,存在采油能量作用的"盲区",侧钻分支井开发储层"盲区"成为增大吸油面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LFXX-X某井自2010年投产后产液量逐年递减,经过油藏分析,该井储层还具有继续挖潜的可能性,可以实施老井水平段侧钻分支井达到增产的目的,因此在老井眼的基础上完成两个6寸的分支井眼的钻井作业,增大吸油面积以提高产量,采用裸眼完井方式完井。  相似文献   

4.
绥靖油田杨19区块延9油藏东部具有埋藏浅,砂层厚,岩性单一,边底水有限的特征,是以构造为主的岩性—构造油藏。前期利用自然能量开发,地层能量下降迅速,为了实现油田稳产、高产,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自2009年9月起对油藏进行注水开发,开发过程不断探索、不断精细注采调整,目前已取得良好效果,并在调整过程总结了一些经验,对西部油藏开发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1980年LJ油田南区投入开发,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发现该油藏构造复杂,局部构造不落实,特别是断层分布错综复杂,低级序断层落实程度差.受该油藏复杂构造的影响,动态注采对应差、注水效果不理想的矛盾日渐突出,油田提早进入产量递减期.本文通过综合应用地质、地震、测井、开发动态等资料,在精细三维地震解释的基础上应用相干体技术、地震属性提取技术等多方位地判识不同序级断层的存在和发育特征,进一步落实了构造形态和地层接触关系,建立了精细静态模型,为寻找剩余油富集区,指导油田下步开发调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辽河油田利用水平井技术,重新开发长期处于濒临停产的低速低效油田—新海27块的二次开发试验及推广应用过程。该区块属于层边底水构造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利用水平井开发,通过采取水平井高效注汽、合理的机泵配套举升工艺技术、电热杆加热降黏、水平井堵水和酸化解堵等方式,以及控制生产压差等措施,有效地抑制了底水锥进和产层出砂,降低了区块的综合含水,提高了油田采油速度,改善了开发效果,提高了储量动用程度及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MT油田经过40多年的注水开发,68.2%的断块已进入特高含水期,面临无效水循环严重、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等突出问题,如何充分动用这部分剩余资源是不断改善断块开发效果的关键所在,为了有效挖潜,优选长效调剖技术在M147断块进行现场应用,通过三年长效调剖的实施,该断块综合含水降低2.3%,采收率提高1.5%,吸水剖面得到改善,实现了降低无效水循环、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该技术对同类型断块油藏在特高含水期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最终采收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奈曼油田所辖油区属低渗透砂岩油藏,2007年开始注水,受构造复杂、低孔低渗、天然能量低等因素影响,开发过程中存在平面上相变快、砂体变化大、水驱方向性强、含油井段长、非均质性强,纵向上动用程度不均衡、水淹趋势渐显、有效堵水困难等诸多问题,为提高采收率,在奈曼油田开展了深部调驱先导试验,根据深部调驱的筛选标准,优选出奈1-48-54井和奈1-44-50井两个注水井组进行深部调驱先导试验,经过大量的室内试验确定了配方体系,开展阶梯式段塞注入。通过对注入井的压力和产能井的产能效果分析来看,初步证实在奈曼油田开展深部调驱是可行的,而调驱剂的配方体系也是适合奈曼油田的。  相似文献   

9.
<正>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采油一厂管理着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大底水块状砂岩油藏、弱能量边底水薄层岩性油藏、小规模凝析气藏四大类油藏。多样的油藏类型和复杂的油藏特征,使油田高效开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油田从快速上产到持续稳  相似文献   

10.
小9-6断块位于黄骅坳陷小集构造带,属于小集油田自1984年投入开发以来后,由于受储层发育、断块复杂破碎以及储层低渗注采困难等因素影响,长期处于低速开发的状态,断块开发效果很差。根本的原因是注采井网适应性差。如何客观认识油藏真貌,采取与油藏相适应的开采方式,提高断块开发效果,成为提高开发水平的关键。为此开展了综合调整技术研究,通过小井距加密、完善注采井网,实现了断块开发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魏315井区位于魏岗油田四区Ⅴ断块的北部,被断层所夹持。通过对该区块的构造、井网控制及水驱控制状况认真细致的分析,取得了新的地质认识。为进一步提高该区块的井网控制程度及水驱控制程度,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水驱采收率,部署油水井6口。这些实践丰富了断块油田注采调整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处于注水开发后期的断块油藏采收率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G2块自投入开发至今已有30余年,经历了天然能量、蒸汽吞吐、注水等几个开发阶段。本文针对注水后的稠油油藏G2块,存在的纵向动用差异大、水驱方式开发潜力有限、区块开发采收率低等问题,提出转换方式迫在眉睫。通过开发方式粗筛选、相似区块类比(相似区块火驱开发效果较好)、油藏工程计算、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研究,综合分析认为火驱方式是G2块未来较可行的开发方式,达到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吉林油田新民采油厂是个老区,常规开发的地方已经不多了,有些地方受地面条件限制(主要是村屯、低洼地带、河道等)这些区域储量十分丰富,油层深度在1180-1290米之间.属于中浅层,这部分油藏采用常规钻井技术是无法实现的开发的.只有采用定向井技术才能使这部分油藏得到开发,可对新民地区的稳产、增产和上产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将对新民采油厂井网的合理布局、提高采收率提供了一种新的开采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尽管油田注水已经不是油田幵发研究的新鲜课题,但是对油田分层注水工艺及其配套技术的研究还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低渗油田开发过程中,因为三大矛盾的存在,油田幵发后期采收率会急剧下降,致使产量降低。为解决这一难题,世界上大部分油田都采用分层注水的方式来提高产量,增加油田效益。我们国家也不例外,尚店油田滨79块油藏类型为岩性-构造油藏,沉积相主要为砂坝和泥坪,储层以粉砂岩为主,泥质粉砂岩次之,其次为粉细砂岩及细砂岩,储层岩性为长石质石英砂岩。该区块通过严把注水水源、严格水质标准等切实可行的方法达到注好水的目的,实现油田高产稳产以及改善油田开发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曙1612块的基本地质情况及目前注水开发现状,并对区块的综合含水、存水率、含水上升率、水驱采收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曙1612块水驱采收率较高,综合含水控制较好,开发方案合理,开发效果较理想.对油藏的水驱 效果评价对于深化油藏开发规律认识,预测开发变化趋势,制 定下步开发调整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油田注水是维持地层能量,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对于注水开发的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入水一部分用于驱动储层流体,另一部分则进入裂缝系统,起到充填裂缝、储存能量的作用。本文通过物质平衡方程推导,对侯市北区长6油藏能量保持及利用状况进行了定量研究,计算得到了有效注水率,为制定该区合理注采比提供了依据,研究方法对同类型油藏合理开发技术政策的确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稠油油藏进行常规注水开发后,地下流体分布日趋复杂,开采难度也随之增大,因此,准确掌握剩余油分布规律对油田的开发调整和提高最终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常规注水开发稠油油藏剩余油研究方法、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以期为同类油田开发调整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原油田中渗油藏整体来上进入高采出、高含水阶段,地质及开采非均质性造成了剩余油“普遍分布,局部富集”,高含水下的不合理产液量导致了油田开发趋势不断变差的问题。本文通过室内试验和矿场试验分析得出了中渗油藏特高含水期,通过有效放大生产压差可以有效的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南堡2-3区浅层隶属于南堡2号构造2-3区,其属于高孔高渗复杂断块背斜油藏,具有天然能量,目前处于天然水驱方式开发。由于断块边底水推进作用造成含水上升,产量下降。面对无注水的开发方式,应用相渗曲线和无因次采液、采油曲线,寻找合理的提液时机,增大油井的扫油面积,提高油藏的采收率,为天然水驱开发稳油控水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0.
贾志伟 《化工管理》2022,(24):72-74
文章以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陆上油田作业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复杂断块油藏中高含水期水驱规律,以此准确提升水驱效果、增强采收率,并采用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控水稳油治理对策,确保采出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将含水上升率控制在标准数值以下,进一步促进油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