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许多企业都在考虑提升品牌影响,提高品牌的市场价值,这是品牌发展的必然。品牌发展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被认为是一种快捷的方式,也是被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方式,是走企业并购合作的道路来迅速提升企业自己品牌的影响力。但事实表明,在外资并购中很多中方品牌不仅没有壮大自己,反而被削弱。当年人们耳熟能详的许多品牌如活力28、熊猫洗衣粉;扬子、香雪海冰箱;红梅音响;天府可乐、北冰洋碳酸型饮料等都逐渐销声匿迹,难觅其踪,有的即使还在市场上存在,也是名存实亡。笔者拟通过对本土品牌在外资并购中流失的现状、方式和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关对策,以加强本土品牌的保护与提升。  相似文献   

2.
外商在与中国企业竞争过程中,经常采取品牌并购战略,这既可以除去强劲的竞争对手,又可以稳稳地占领原有的市场。而我国的企业由于缺乏经验,没有品牌意识。在与外商合作过程中,往往只看到了自己引进资金、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的需要,而忽视了外商这样做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3.
于2006年9月8日实施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明确表示了商务部在对外资并购中拥有一定的反垄断审查权,商务部对有否决权的情况作出了明确规定。一方面正式明确外资可以利用股权的方式并购境内企业,体现了顺应国际化的思路,同时,规定也显示出中国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决心。  相似文献   

4.
杨承东 《品牌》2010,(12):61-62
<正>继小护士"外嫁"欧莱雅、大宝"联姻"强生(中国)后,国内化妆品行业又一收购案尘埃落定。12月6日,全球最大香水公司科蒂集团与中国本土护肤品公司丁家宜正式公告  相似文献   

5.
赵阳 《消费导刊》2009,(6):85-85
由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一案引发,本文在简要分析了外资并购的动机之后,回顾了被外资并购的民族品牌的三种命运,并从中总结出沉痛教训,以期民族品牌抓住时机,转危为机,迎来春天。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面临着外资并购的机遇与挑战。据国际调查机构Dealogic的数据显示,2006年前11个月,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共735起,交易金额达到302亿美元。在此背景下,企业应高度重视企业品牌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7.
外资并购与民族品牌保护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我国民族品牌生存现状及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动机及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保护我国民族品牌,分别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外资并购与民族品牌保护的关系跨国并购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合理行为。不仅国外的跨国公司频频收购我国的民族企业,我国的一些民族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收购他国企业。但是,并购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有效地整合  相似文献   

9.
探讨外资的消灭式品牌并购以及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是一个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之一,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无形资产。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外资的进入和对企业大规模并购的出现,在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并购方式——消灭式品牌并购。该文从外资对中国品牌的消灭式并购的现状入手,剖析了消灭式品牌并购的目的,并对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作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柴华 《现代商业》2011,(31):46-49
跨国公司如此热衷并购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国有企业在并购的浪潮中又该如何发展?根据规模经济效应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或许可以找到各中原因。  相似文献   

11.
如今,并购的浪潮正席卷全球,中国因其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广博的市场吸引了众多外企的目光,跨国并购在我国已初见端倪。通过分析外企选择品牌并购约方式来进入中国的场的目的,提高了中方企业在面临企业并购时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2.
崔伟  俞晔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1):169-170
如今,并购的浪潮正席卷全球,中国因其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广博的市场吸引了众多外企的目光,跨国并购在我国已初见端倪。通过分析外企选择品牌并购约方式来进入中国的场的目的,提高了中方企业在面临企业并购时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正>品牌公关危机是这两年的一个焦点话题,不论是外资品牌还是本土品牌,很多品牌都遇到了品牌危机,而危机公关能力也成为了考验品牌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外资品牌和本土品牌,到底谁的公关能力更强呢?在盛世指标数据管理有限公司近期开展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外资品牌由于拥有强大的品牌,出现危机后更容易获得中国消费者信任。  相似文献   

14.
品牌中国联盟主席艾丰说:"市场无国界,品牌有归属"。本刊并不想在此大谈民族经济主义,本文所指的博弈也绝非抗衡或对立之意。国人之所以对民族品牌寄予厚望,也是真心希望自主品牌能够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博弈者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品牌博弈所追求的应该是竞合的均衡状态,真正的博弈双方清楚地明白彼此间处于一  相似文献   

15.
外资并购的经营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0—2004年间发生的外资并购和国内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会计研究法对外资并购和国内并购的经营绩效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被外资并购后虽然短期绩效未能改善,但并购后2到3年绩效有一定的提高。被国内公司并购的上市公司其绩效却有一定程度的恶化。研究还发现,外资并购方式及并购后外资是否控股对外资并购的经营绩效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49起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事件和52起国内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外资并购和国内并购的财富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外资并购公司股东获得的累积超额收益要大于国内并购公司股东获得的累积超额收益,尤其在并购公告前后的几个短期累积区间内,外资并购的累积超额收益(CAR)要显著高于国内并购。  相似文献   

17.
金少策  王文正 《浙商》2007,(8):64-66
“作为浙江最后一个尚未合资的、上规模的本土啤酒品牌,目前千岛湖啤酒被购,意味着浙江的啤酒版图又发生了重大变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张珏 《华商》2008,(12)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外资正大规模的进入中国市场。近几年,外资并购事件频繁发生,对中国企业来讲,其中不乏成功的例子,但是大多数的民族品牌却在并购后消失了,丧失了品牌优势。本文认为在不损害民族品牌的基础上进行并购,虽然是经济发展的表现,但是并购之后最主要的还是应该保持自己的渠道、网络,努力扩张自己的品牌份额,在对方的品牌平台上为民族品牌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本文以苏波尔为例对外资并购后民族品牌应如何保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曾占国内市场半壁江山的电熨斗品牌,合资3年后市场份额骤降至20%多。10年前与法国SEB合资的上海电熨斗总厂的当时领导,劝告那些正与外资谈合作的国内企业,不要轻易让外资控股。  相似文献   

20.
刘江峰  王虹 《商业研究》2003,(22):121-123
在新经济时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的多少将决定该国或地区综合竞争力水平的高低。因此,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对我国企业在外资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知识产权流失和民族品牌隐退等问题应进行辩证思考。同时面对新一轮外资并购的高潮,在积极利用外资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应规避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打造知识产权的保护盾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