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将会加速户籍人口政策的变化。劳动力最短缺的地区将会改变政策,通过方便农民工融入城市、解决农民工定居问题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制定和实施公共服务政策的过程中,将更多地考虑到农民工群体的需求和感受,不仅从工资待遇上,在养老、医疗保险、住房等多个领域也将出现针对农民工的“友好型”政策。  相似文献   

2.
作为双重弱势群体的女性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和生活边缘化问题是中国农民工家庭迁徙的重要阻碍。在政府多次强调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就业、消除就业性别歧视背景下,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女性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上,使用政策文本内容分析方法,揭示女性农民工就业质量政策因素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评述目前国内女性农民工就业质量政策因素的研究特点,提出女性农民工就业质量政策因素的理论方法提升空间。旨在丰富女性农民工就业管理领域的研究理论体系,拓展劳动力就业及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学科发展,适应新经济形势下对女性农民工高质量就业政策设计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存在供给主体单一、供给对象受限、供给内容不当和供给标准不明等问题。户籍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但固化的二元户籍制度仅仅是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的表象,而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成本收益不对等及不完善的分税制财税体制才是导致制度困局的关键。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不在只停留在农民工市民化现象的本身,而是从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着眼,深入剖析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制度层面的原因,这对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迁移决策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调查发现,农民工定居城市的意愿并不十分强烈。这反映出迁移决策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城市较高的收入预期是吸引农民工流入城市的直接动因,但农民工的迁移决策,特别是持久性迁移决策更多地受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和个人特征因素的影响。本文依据对浙江省农民工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揭示了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对农民工留城定居的影响,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农家致富顾问》2009,(3):51-51
针对总数已经高达2千万的返乡农民工,全国总工会启动“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这一行动将对1千万名农民工实施以就业援助为重点的综合援助措施。全总副主席孙春兰表示,为支持农民工自主创业,全总将力争从两大途径解决返乡农民工的生计问题,一是引导农民工再次就业,二是支持其自主创业。工会系统将争取政府和社会资金,为农民工提供多种形式的低息或者无息贷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介绍,国家将采取六大就业政策保障就业。  相似文献   

6.
《农家致富顾问》2009,(3):52-52
据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介绍,为了切实做好当前的农民工工作,扶持农民工就必河南省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享受下岗职工优待政策。即农民工回乡创业可参照就业再就业政策规定,在登记注册后给予3年扶持期,实行税费和小额担保贷款优惠,并在工商登记、准入条件、经营范围、注册资本等方面比照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优惠政策执行。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的成本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范红忠 《农村经济》2006,(3):107-109
农民工政策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主要决定因素,政府放松其农民工政策,将促进城市化进程,但城市政府必须支付庞大的显性成本,而能够降低城市政府显性成本的农民工政策有着巨大的机会成本,即造成城市化滞后,加剧城乡和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保降性住房政策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民工身上。解决好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是我国在制定住房保障政策时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数据显示,农民工在中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现在总量已达2.53亿人,外出农民工1.59亿人,举家外出的农民工达3200多万人。  相似文献   

9.
把握农民工学习动机有利于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 农民工这个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者群体,在过去近二十年里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治理结构所造成,并且这种二元治理结构对于农民工是极不公平的,关于这一点,近年来在学术界与政府之间已经形成共识,但期待一夜之间废除这种二元结构还是困难重重,甚至在短时期内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这样做要付出巨大的资金成本,并可能在一段时期内造成社会的动荡。  相似文献   

10.
零农赋时代农民工弱势群体保护对策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平利 《农村经济》2006,(1):119-121
零农赋时代的到来,使农民对未来有了稳定预期,但并没有彻底改变农民工弱势地位,这一弱势群体的产生既有社会性原因,又有体制和制度性原因,要改变农民工势地位,不仅需要政府继续提供制度支持,还需要配套政策,本文对此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农民工弱势群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的一个基础课题,对农民工市民化实践也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未能全面建构相关因素及这些因素间的关系。本文从马克思的社会人思想出发,运用结构、过程与后果相统一的系统方法分析发现农民工市民化有7种影响因素,即城乡二元结构、经济现代化、国家政策、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与能力及城市的市民化容量与需求,其中前3种是历时性社会环境因素,决定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历史进程;后4种是共时性主体实践因素,形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实践路径。这一发现,为理论上的农民工过程逻辑建构提供了前提,也在实践上提出了农民工市民化规划、政策、成本、农民工发展等系列政策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0年5月,广东省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政策。这项政策的推出,将使一大批有技能的农民工成为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13.
蔡丽鸿 《山西农经》2022,(24):29-32
农民工就业政策对改善农民工就业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政策工具和人力资源管理两个维度构建农民工就业政策分析框架,文本量化分析2000—2020年与我国农民工就业相关的135份政策。研究发现,我国农民工就业政策存在政策工具体系分布不均、人力资源管理环节政策供给不均衡、政策合力不足等问题。文章提出组合政策工具、整合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以及增强政策工具与人力资源管理环节匹配度的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学术界在农民工市民化户籍改革上的分歧,本文运用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政策评估理念对广东农民工积分入户政策进行分析发现,这是一场区域的、城市的、过渡的户籍改革,在率先打开普通农民工落户大中城市大门的同时也存在特定的限度.需要突出农民工市民化的主题,通过城乡协调发展与中央统一城乡改革规划来突破.同时证明农民工市民化的户籍改...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江西省460份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优先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提供稳定的城镇工作、提供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提供低价的城镇住宅是农民工最迫切需求的政策。通过实证分析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转户意愿、小孩数量对于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有显著影响,农民工性别、家庭老人数量、生活水平情况、居住场所类型对于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风险教育     
近日到河北和河南等地调研农民工问题。所到之处,地方政府介绍的重要经验就是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大体而言,各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成立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做好返乡农民工调查统计工作,并建立农民工个人档案,及时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直接产物。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批地涌入城市谋生,“农民工”成为公众经常关注的一个名词,在大量农民工为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随着“农民工问题”出现了一系列诸如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稳定、民工潮与民工荒等社会难题,如何有效破解“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文章拟就农民工问题的现实挑战与对策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民工代际转移,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生力军。相对于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程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各方面有着自身的特征,这给和谐社会背景下城乡一体化发展及三农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一庞大群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其合法权益显得尤为紧迫。通过探讨农民工权益受侵害原因,尝试提出合法权益保护的法律途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钟玉英 《南方农村》2013,29(5):14-18
构建进城农民工社会救助政策和体系,对促进农民工城市化、市民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农民.Y-集中流入的城市政府构建该政策体系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其中一个主要障碍是资金约束。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国家改革财政转移支付模式,构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合理共担的框架,提高流入地政府构建农民工社会政策的积极性,流入地政府自身也应高瞻远瞩、加大投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房地产业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促使了建筑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发展壮大,这一群体在美化城市、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却总是牺牲自己的合法权益,特别是生活保障问题很少受到关注。本文以建筑农民工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政策执行视角出发,分别指出工资保障、基本生活条件保障和工伤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从政府政策、企业管理方式和农民工自身等方面指出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