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有企业兼并的路径选择及风险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兼并必须依靠政府制度创新 ,对双方企业以及兼并后的企业进行有效的价值评估 ,走适度经济规模发展的道路。在兼并过程中会产生偏差风险、反兼并风险、融资风险、债务风险、国有资产流失风险、管理风险和兼并决策者素质风险。针对每种风险 ,可以从制度创新定位 ,利用优势资产 ,健全中介机构 ,进行有效整合等方面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2.
企业兼并是资本扩张的重要手段,兼并投资的低成本高效率是企业兼并的主要价值取向。而在企业兼并投资中机会成本往往被忽略或估计不足,使企业整合后成本过高导致兼并投资失败。预期收益的风险,融资风险,经营风险,尤其是兼并整合中企业文化的融合不佳,都会抬高机会成本,投资于兼并活动而放弃于其他领域投资的机会成本更是不容忽视。在兼并实践中,企业兼并的目的先后定位在寻求规模经济、分散经营风险、发现新的企业价值和实现战略转换上。1990年经济学家哈梅尔和普拉哈拉德提出了著名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之后,娃兼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梁颖 《当代财经》2002,(5):64-66
企业兼并有水平兼并或横向兼并,垂直并或纵向兼并和混合兼并等三种基本形式,企业兼并作为企业扩张的重要方式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企业实施兼并有多种动机,但目的都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并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全球性企业兼并浪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全球性企业兼并浪潮分析●陈勇进入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全球性的企业兼并浪潮,形成了世界经济的一个热点。这次兼并浪潮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以前任何一次都无法比拟的。如此大规模的企业兼并运动,其背景是深刻而错综复杂的。它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入WTO已成定局。我国的企业不仅在技术、管理上,而且在规模和实力上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发展企业并非没有定律,这个定律就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富春江集团快速发展的奥秘在于走企业联合兼并的低成本扩张路子。1企业兼并必须适合自己谋求发展的战略,既要把握机遇,又要规避风险我们认为企业扩张,应是内在要求和机遇的结合,实现低成本扩张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不能纯粹为了规模,搞低质量的膨胀。80年代创业之初,我们靠的是志气、毅力和拼劲,用自己积累逐步滚动壮大,到80年代末,企业已被命名为杭州市先进企业、特级信用…  相似文献   

6.
庄保中 《经济师》2001,(11):140-141
企业兼并是资本扩张的重要手段 ,低成本高效率是企业兼并的主要价值取向。而在企业兼并投资中机会成本往往被忽略或估计不足 ,使企业整合后成本过高导致兼并投资失败。预期收益的风险、兼并整合中企业文化融合不佳、融资风险、经营风险都会抬高机会成本 ,投资于兼并活动而放弃于其他领域投资的机会成本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国企业兼并的主导势力、主导动机等问题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企业势力是我国企业兼并活动的主导力量,而企业兼并的动机则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同产业和产权特征下兼并动机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国际兼并浪潮与企业核心能力构造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杨忠 《经济管理》2001,(4):64-70
国际新一轮兼并浪潮有着显著的特点,表现为真正的全球性、非投机性相关专业领域的强强联合,兼并与重组相结合及跨国兼并比例的显著增加等。本文认为,这是为应对激烈的全球竞争而构建企业核心能力的战略需要。与独立开发、战略联盟和合资企业等构建企业核心能力的策略相比,兼并具有控制程度高、时效快、低成本等优点。战略的紧迫性和企业核心能力的特点要求企业采取兼并策略,从而促成了新一轮国际兼并浪潮。  相似文献   

9.
叶旭廷 《现代财经》2013,(8):101-108
企业横向兼并是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Stackelberg博弈为基本模型框架,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基本目标,提出只有追随企业兼并而且成为领导企业才是有利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兼并。以全国钢铁产业整合为例,希望能为规制者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建平 《经济问题》2004,(11):65-67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银行业存在着显著的规模经济性;国外银行业的发展实践表明,兼并是银行扩张的主要方式,推动了近几年全球范围的银行业兼并浪潮愈演愈烈。在比较国内外银行规模扩张实践的基础上,认为兼并应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扩张的有效途径,可以实现商业银行规模的快速有效扩张,从而获取成本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贾生华  刘勇 《技术经济》2006,25(10):89-92
兼并与收购是企业重组的普遍运作形式。但在并购完成后,新产生的企业大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何辨识、解决这些问题?源于生物工程学科的企业DNA研究提供了一种分析路径。通过对企业DNA的分析,指出了解决企业并购后常见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认为静态地、抽象地分析企业中人力资本所有权和物质资本所有权谁占支配地位抑或平等是没有意义的。在企业中,人力资本个人收益与企业的总体收益有不同的取向,而非简单地转换。人力资本需要“自己给自己定价”,即靠自身的才干、贡献大小通过有效的机制确定自己从企业收益和剩余收益中分割的多少。因此,设计能够释放人力资本能动性的产权制度和企业治理结构,是中国企业缩小与国外的劳动生产率差距、提高竞争力、加快创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流通企业并购重组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分析流通企业迅速实施并购重组的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入手,从整合、资金、信息不对称三个方面分析了流通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如何避免风险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六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倒闭不仅对企业本身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带来巨大的灾难。企业持续发展是企业家的伟大梦想,而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因素众多,将它们加以综合分析、系统思考,并对各个因素进行深入的探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提出一个金融不良资产价值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不良资产价值驱动因素的研究,系统地剖析了重组并购提升不良资产价值的运行机制。本文认为,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通过实施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的重组并购激活不良债权或股权的价值驱动因素,进而实现提升不良资产价值的目的;还可以运用金融工程重组技术通过批量处置来实现不良资产价值的提升。在不良资产处置实践中,重组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不良资产的特性、债务企业或债转股企业的实际状况以及宏观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了运用重组并购提升不良资产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是分工演进的一种重要后果,其实质上是一种劳动力市场的契约。企业的剩余权作为企业家活动的一种间接价格,将交易效率极低的企业家活动卷入分工,反过来极大地促进了分工和经济发展。企业家活动是企业效率的保证,企业家的剩余收益权又是企业家活动的保证。企业家剩余权得不到保护是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而保护国有企业的企业家剩余收益权是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的关键。为了保护国有企业的企业家剩余收益权,必须推进市场化进程,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及进行全面的社会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7.
黄明元 《经济与管理》2007,21(12):53-57
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来自内、外两个方面的动力作用。构建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企业发展战略就必须要优化企业动力系统,形成一套完整的综合动力机制,这样才能保持企业健康、永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内涵、特征、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先进国家和企业对改善企业环境绩效的一些认识和实践,给出了企业可持续经营目标的构成,建立了企业环境绩效目标的模型结构,提出了企业环境绩效评估的原则关系和内容,探讨了提高企业环境绩效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由于企业在行业认定范围、战略焦点、顾客需求和产品、行为立足和服务边界方面的原因,致使企业再造失败。企业必须以价值创新经营理念为指导,实施具体的创新战略策略:重新定义市场与行业,拓宽企业的市场空间;改变战略焦点;寻求企业行为新的立足点;遵循“关键价值至上”原则,创造新的价值曲线;构筑创新价值的平台,全面提升企业再造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政府职能转变与企业二氧化碳减排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入手,根据1997-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政府职能错位与企业减排动力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政府规模的扩大以及腐败行为都不利于形成企业的减排激励。另外,我国现行的环境管制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的减排有积极作用,而对于东部地区这种减排作用却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