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短期流动资本管理再次成为关注的重心。文章以中国为研究对象,借助Rodrik和Velasco的研究结果,对中国1990年~2004年的短期流动资本作了实证检验,发现实际短期流动资本流入规模与最优短期资本规模偏离度较大,在此基础上分析短期资本流入规模增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际短期流动资本运动的轨迹及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短期流动资本已成为一种庞大的国际金融力量 ,它对各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从国际短期流动资本的性质入手 ,着重分析了国际短期流动资本的运动特点和规律 ,指出中国应借鉴国际经验 ,采取防范国际短期流动资本冲击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与古典学派在劳动价值论上的分歧,对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谈及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和亚当·斯密的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方法.并且简要分析马克思与科斯的流通费用的概念的异同.说明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经济学著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流动资本周转时指出:“我们暂且不谈由固定资本的平均损耗追加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和生产过程中追加到产品中去的剩余价值,这样,这个产品的价值就等于生产这个产品时预付的流动资本的价值,也就是等于工资和生产这个产品时消费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的价值”。这就是说,马克思在研究流动资本周转时是抛开剩余价值和固定资本折旧,仅就垫支流动资本来计算的。如果我们把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剩余价值”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资金”、“积累”所体现的不同阶级内容严格加以区分,马克思分析流动资本周转的这一原理仍是我们分析流动资金周转的根本指导思  相似文献   

5.
刘一凡 《时代经贸》2008,6(1):59-6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范围内巨额金融资产的积累,各国对国际资本流动管制的放松,各国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飞速增长,规模快速扩大,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际资本流动给我国金融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如何有效地利用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利益,尽可能地防范由国际资本流动引致的风险,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国际范围内巨额金融资产的积累,各国对国际资本流动管制的放松,各国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飞速增长,规模快速扩大,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际资本流动给我国金融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如何有效地利用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利益,尽可能地防范由国际资本流动引致的风险,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资本流通理论所揭示的资本运动规律与构建新发展格局所要求的畅通经济循环这一核心要旨深度契合,为分析数字经济赋能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指导。在企业层面,数字经济保障货币资本需求、畅通生产和流通过程、加快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进而促进单个资本循环和周转,畅通企业“微循环”;在社会层面,数字经济丰富商品流通品类、促进社会总产品实现、赋能扩大再生产,进而提质增效社会总资本循环;在国际层面,数字经济拓宽商品流通范围、巩固国际供应链、重塑国际竞争主题,进而加强国际资本合作与竞争,实现内外循环双向互促。应从加强数字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流通运行体系数字化转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机制三方面入手,发挥数字经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动力引擎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土地资本理论是马克思资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不仅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而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结合我国土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分别对土地资本的本质属性、土地资本的收益分配、土地资本的循环周转等进行深入研究。认为应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本理论体系,并提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土地经济学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分析中,最关键、最要害的内容是: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中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马克思的理论为我们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资本”指出了科学的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正确制定对待资本的政策,必须坚持马克思关于资本本质的思想理论。用拜物教观念认识和解读资本是当前一些错误认识的基本特征。当前的资本拜物教观念集中表现在“资本是生产要素”这一认识上。这一认识脱离生产关系去认识资本,把资本当成自然物、中性物。这一认识的理论支撑是“资本二重性”,“资本二重性”存在着逻辑错误,它把生产条件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已经是二重属性中的一重说成是具有二重性。资本中性的观念还产生于市场经济中性的观念,而市场经济中性观念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理论探索中出现的误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从基本原则、奋斗理想走向具体化的历史进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必然要以利用资本主义时代形成的范畴、机制为起点,在利用过程中要按照社会主义要求限制资本,给它设置“红绿灯”,进而对它们进行改造、最终用社会主义经济范畴、机制取代它们。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全球金融危机的特点和根源,必然联系到虚拟资本。马克思曾从多个层次科学而系统地考察了虚拟资本。虚拟资本是与现实资本相对立的范畴,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外在表现,是资本职能的自我膨胀和资本概念的自我延伸。虚拟资本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一系列关系和范畴分离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产物,是经济关系泛资本化的产物。虚拟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不可缺少的,但它又是一把双刃剑。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没有过时,这一理论同样适合于我国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1.
在对马克思资本运动形态分类和资本循环运动理论的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无形资本这一独立概念;并运用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借鉴马克思关于资本分析的逻辑方法,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提出关于研究无形资本基本框架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编辑出版《资本论》第三卷中,首先补写了正文部分,最令人注目的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2篇所阐述的理论补写了第4章《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同时,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发展新情况也进行了研究,其中最突出的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述的垄断理论进一步阐释,并补充和丰富了马克思的股份资本学说,捍卫了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从而为共产主义理论宝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在世界舞台上也是日益活跃。而它对世界经济的增长的贡献也是呈上升趋势。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信贷市场资金突然紧缩,金融市场也是大幅震荡,国际资本的流向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将重点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及特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与国际金融危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在考察生息资本和信用的基础上,深入论述了资本虚拟化的成因、本质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这对揭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实质,仍有很强的解释力。当代金融资本的贪婪性所驱动的虚拟资本过度扩张和经济泡沫的膨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最深刻根源。从中我们得到一些重要启示:正确认识和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金融创新要适度;对金融资本的贪婪行为要予以节制和限制。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权利要弄清楚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权利,有必要对一些政治经济学上的基本问题重新进行说明。(一)如何看待劳动力物的属性问題在我国现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一般都把劳动力物的属性近似地视为流动资产。例如,蒋学模同志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中就这样写道:“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和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价值形态上把购买劳动力的资本视为流动资本,在物质形态上也就把劳动力近似地视为流动资产了。  相似文献   

16.
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1998—2012年我国上市银行的年度面板数据,就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监管当局的最低资本要求约束下,银行普遍存在着紧缩信贷规模的倾向,资本充足率水平对银行贷款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这一影响存在滞后效应,且这一影响在2004年前后存在显著差异,2004年以后资本充足率对贷款增长率的影响小于2004年以前;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对贷款增长率的影响强于小银行,但这一差异在统计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资本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看,主要有十种资本理论,照射和分析这些资本理论,有得于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资本资金。把握资本概念时,既要把握其实体又要把握其本质;既要注重其自然属性,又要注重其社会属性;既要看到其一般性又要看到其社会性。马克思对资本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探讨,达到了资本理论研究的高峰,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对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资本观囿于“物化”理论,总体而言是一种“物化资本观”。一方面,青年马克思把资本泛化为具有牟利功能的“物”,因而认为货币等存在物天然就是资本;另一方面,他虽然尝试深入到“资本—劳动”的社会关系之中,并据此写下了资本的三条定义,但这一探索仍未触及资本在生产关系维度的核心内容,最终陷入难以自洽的理论困境。究其原因,在于青年马克思尚未摆脱费尔巴哈的影响,人本主义哲学方法使马克思秉持“人—物”对立的思维范式,资本作为人的自由本质的对立面势必表现为僵死的物,并且,只有作为死物的资本才是根本上亟待被批判和扬弃的。当然,在物化资本观的主旋律下,马克思也注意到了资本作为社会关系特别是权力—支配关系的内容,这一潜在的视角为其资本观在之后的革命性变革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9.
传统理论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理解仅局限于《资本论》,结合马克思早期的经济学著作中对货币及资本的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社会劳动”概念是“价值”的核心;货币首先是“社会劳动的代表”,然后才是价值的表现;货币必然要转换为资本;资本追求增殖和无休止的流通、运动的属性,才会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内形成普遍的、频繁的交换关系,这才是马克思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劳动交换关系”;也只有这种经常的、有规律的交换行为所实现的价格水平和运动趋势,才会是、同时也必然是作为价格基础的价值。“价值”不是实际的、真实的活劳动,只是对社会分工、劳动交换关系和市场运动结果及趋势的一种说明,它是马克思创立的一种认识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它表达了马克思对平等的劳动关系的向往,对劳动的尊重和在终极意义上的认可。  相似文献   

20.
一、资本增值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原始推动力资本的自然属性昭示着它的两种内涵 :一是它的运动性 ;二是它的增值性。资本的运动性表现在不断转换其自身的形态 ,而增值性则是驱使着资本的运动 ,是运动的内在动力。资本运动是实现增值的手段 ,增值是运动的目的。没有运动 ,资本就不能实现增值 ,没有增值的运动则是无效运动。资本以货币形态进入企业后 ,分化为两种形式 ,一是固定资本 ,主要指厂房、设备等 ;二是流动资本 ,即原材料、燃料等中间投入品。如果不考虑这两类资本的异质性 ,而把它们统一视做实物资本 ,那么资本做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从此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