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县域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层经济、基本支柱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对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本文在总结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分析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县域经济的发展与高效便捷的金融业支持密不可分。金融业对县域经济支持作用发挥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对金融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双方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我国大多数县处在农业经济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工业化.农业发展应当以工业化为方向,小城镇建设应当以工业化为基础.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具有发展基础成熟、发展机遇良好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我国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存在发展不平衡、产业层次和劳动力素质低下、自然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产业要素缺乏、国家投入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应该制定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划,加强对县域经济的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劳动力素质;节约使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金融危机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产生的负效应。分别对24个省(区、市)的144个县域单位和湖北省的76个县域单位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研究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析。金融危机使县域经济面对严峻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调控政策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新契机。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就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工业化与城镇化相结合,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加快体制政策方面的改革,确保县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危机时代,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深入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目标能否得以顺利实现,对其进行探讨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县域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石,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选择.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要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县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特色经济;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建设文明乡风.从而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提高县域工业的竞争力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问题,利用地区优势生产要素、周边地区先进产业发展所形成的需求条件及市场机遇选择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通过产业集聚来培养高级生产要素和促成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发展,通过政府作用来促进高级生产要素的培育和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对于建立县域经济的竞争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作为增强省级行政区经济实力的关键支撑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其发展壮大是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源泉,中等县是县域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等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直接决定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程度,中等县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主要是追赶式和模仿式的,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坚持以工业富县为主导,以特色农业为基础,以服务业为支撑,以产业现代化为动力,以农业结构转型为保证。  相似文献   

11.
县域经济是城乡一体化、农业工业化的关键,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科技进步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根据吉林省县域经济现状,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八五”期间我省县域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8.27%,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由1994年的24.11%上升到1996年的25.11%,县域工业的发展对增强我省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还应该看到我省县域工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实力不强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还很大,据有关资料表明按经济的发达水平来衡量,我省与发达省份的差距不在大城市而主要是差在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上,且主要是县域工业。我省80%人口、50%的职工分布在县域,加快县域工业的发展,提高县域工业的质量是振兴我省经济的关键环节。 县域工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即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必须把经济增长的重点转移到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化经济增长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3.
<正>当下,县域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电网企业需要结合县域发展特点,把握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完善乡村电网形态,从多维度、多领域、多层次发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取得巨大进步,城乡空间格局加速演进,但“大国大城”的建设思路也带来重发展轻质量、重规模轻布局、重增长轻服务等问题。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县城补短板工程。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体制下,县域经济的主要内容是单纯抓农业,整个县级经济是以农业为核心形成的相关产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传统的大一统模式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不少县域经济中的工农业比重正在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由“无农不稳”延伸到“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给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作为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是区域产业组织的形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现象,对探索区域经济包括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安徽省最大的汽车配件产业集群--长丰县岗集镇江淮汽配工业园为例确立了一个分析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产业集群对长丰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基于特色产业集群的区域发展思路以及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总量仍较低,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县域经济基数大,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内蒙古经济的整体提升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增强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培植县域经济发展优势,应着重抓好建设特色专业旗县、龙头企业的带动以及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改变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在县域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的情况下,数字经济的突出价值显现出来。本文总结了当前煤炭资源型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发展数字经济的角度出发,制定了提高煤炭资源型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工业化的命题是全社会工业化进展的必然产物,是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过程,也是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本文对县域经济工业化的基础、主渠道、基本格局及其环境需求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县域经济工业化的“从优势战略,强倾斜政策战略,双向市场开拓战略,科技兴工战略,工农协同战略”五大战略,为县域经济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县是我国基本行政管理单位,县域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兼有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及商业,是城镇经济与乡村经济的结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县域社会经济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开放系统,在其运行中要受到外部大系统环境因素的强烈影响与制约。本文就县域发展战略与规划中经济数学模型的选择与建立进行分析,以提高规划者建模的科学性与自觉性。一、县域社会经验系统的特征县是处于国民经济大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开放子系统,具有系统的一切特征。规划中应予以特别注意的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沈航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6):24-25,37
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以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为发展主题和方向,以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国本经济"、"民生经济"和"生态经济".黑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加大、加快对"三农"建设的投入,不仅可以尽早实现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民收入增加,还可以有效解决黑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为全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黑龙江省县域经济是以"三农"经济为基础的,只有解决了"三农"问题,县域经济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