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全面清理整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其运作的环境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日益凸显的风险是否能得到有效控制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金融稳定的视角出发,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及其防范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王颖  陆磊 《济南金融》2012,(1):4-10
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转折点,中国的经济金融运行出现了诸多新迹象,其中的突出问题是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一方面,银行业总资产突破100万亿元,相伴随的却是连续两年的实体经济部门融资难;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期和负利率背景下,银行业获得了较高的利润。据此,本文提出如下观点:第一,普惠制金融体系建设的滞后性导致了融资集中和系统性风险积聚,过多的金融资源集中于政府项目和投机领域;第二,普惠制金融体系建设有助于通过分散金融资源配置以换取更为稳定的金融环境;第三,如果金融业侧重中小经济主体融资,则整体盈利水平还将进一步提高,其主要盈利来源将从数量扩张转向风险溢价。  相似文献   

3.
区域金融的不稳定因素及其化解:以温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侧重研究区域金融稳定,通过揭示当前温州区域潜在的银行业经营、证券保险市场、外汇领域、信用环境及民间融资等五大金融不稳定源头,提出了必须从完善法律与组织机构建设、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健全监测指标体系以及共同营造金融稳定氛围等方面维护并实现区域金融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银行业市场结构模式到底是“集中-稳定”还是“集中-脆弱”观点尚未达成一致,但是通过采用熵值分解指数来刻画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可以针对该问题给出较为合理的答案。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集中程度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的,我国较高的银行业市场集中度,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我国银行业体系的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5.
王勇 《南方金融》2012,(4):73-75
2011年以来,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金融风险的产生,对我国金融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此,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纷纷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然而,目前我国在民间金融、房地产信贷、政府融资平台、影子银行、跨境资本流动等方面仍存在巨大的风险隐患,我国需从加强银行业信用评级,加快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加强宏观市场管理,做好风险检测等方面着手,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6.
研究银行业竞争与稳定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银行执照价值理论、甄选(Screening)和监督理论及金融传染理论分析了银行竞争与稳定的关系,竞争并不必然带来银行业的不稳定,相反,竞争在某种程度上能促进银行业的稳定。银行业竞争与稳定并不存在均衡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操作难度较大、门槛较高的现实,商业银行如何对可预期、有保障的未来现金流进行评价,开发适用的非证券化融资产品,代表了银行业经营的一个发展方向,也是信贷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通过对泰山门票和索道收费权质押案例的研究,得出公用事业收费权符合稳定现金流的特征,以此为载体的非证券化融资能够成为缓解当前政府融资困境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刘宝凤 《金融与市场》2004,(10):10-11,19
一、正确认识维护银行业稳定在确保金融业稳健运行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银行业是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支持经济增长的主要融资渠道.最新统计,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6000亿元,在全市金融业总资产中占绝对份额.从我市企业融资结构看,股票融资和国债融资等直接融资占融资总量的比例不足2%,贷款占社会融资的绝对份额,在未来3-5年内,银行主导的融资体系和融资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在金融市场渐进开放的过程中,银行业的改革、稳定和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而且决定着地方经济和金融的安全,同时涉及到每个金融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9.
<正>据美国财经电视媒体CNBC报道,5月21日,丹麦政府公布了一系列动议,其中就包含一项令人注目的计划——废除规定丹麦的商店接收现金的法律,改为接受移动支付和银行卡支付。该动议在丹麦议会通过后,意味着从明年1月起,丹麦的零售店、餐馆以及加油站都将进入无现金时代。目前,丹麦全国正努力摆脱纸币现金,银行卡和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丹麦的主导性支付方式。在丹麦,不仅流水庞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一个框架,分析银行并购对银行稳定的影响机制,认为银行并购可能通过影响单个银行稳定,进而影响银行体系的影响,也可能通过影响银行业市场结构来影响银行体系的稳定.通过对我国银行业并购影响的研究文献分析,发现我国银行业并购总的来说是有利于我国银行业稳定的.  相似文献   

11.
受本轮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影响,"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金融发展格局将发生重大变革,全球银行业也将发生结构调整。本文分析了"十二五"时期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并对这一时期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基本定位及具体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商业方法是商业思想、商业运行模式、计算机软硬件的集合体,文章探讨了金融创新环境下商业方法专利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翔实的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工作的整体形势与主要问题,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应从战略上加强商业方法专利乃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战略制定、战略实施以及战略评估,并通过构建制度和加大技术创新扶持来改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special issue which provides a timely and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advances in banking research. First we highlight some of the major developments in banking since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noting the changed operational and regulatory environment, industry reform and the greater emphasis on risk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We then go on to outline the contributions contained in the special issue all of which add to the debate on the implications of significant industry reforms in the banking and financial services sector.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银行部门在其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屡受危机困扰,严重时整个银行体系都受到撼动.但是在1998年大危机后,经过政府和中央银行的重大制度调整,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态势良好,银行部门迅速摆脱了困境.作为俄经济中充满朝气、良性发展和具有广阔前景的行业,目前俄罗斯银行已成为外国资本关注和积极参与的投资领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2007-2010年间国际活跃银行的信用评级数据、宏观行业指数和经营指标等组成面板数据,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信用评级及其变动具有显著的融资成本效应和声誉效应,且在危机期间以声誉效应为主;评级机构并没有充分报告银行业的顺周期特征,加剧了金融危机的破坏性;银行业存在网络效应,行业排名提高会降低银行融资成本,且有助于存款增速;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金融市场风险厌恶程度或者市场恐慌指数是影响融资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投资者对负面信息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6.
《Pacific》2006,14(2):119-134
When the Japanese economy experienced a serious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late 1990s, the government attempted to promptly resolve this crisis by injecting public funds into bank capital, requiring these banks to compose and implement a rehabilitation plan. This paper empirically investigates whether this plan (the Business Revitalization Plan) worked effectively, emphasizing 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strengthening the soundness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preventing bank failures) and expanding credit supply (improving macroeconomy). We present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is inconsistency and argue that the government failed to promptly resolve the serious financial crisis in Japan due to this reason.  相似文献   

17.
公司金融、银行业结构和货币传导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构造了一个资本市场一般均衡模型,其中,银行股权资本是否充裕影响了银行信贷决策。分析表明,银行业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施加了作用:如果银行业由几家银行垄断,银行信贷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不连续。分析强调,垄断银行业结构、公司债市场不发达是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从改变银行业垄断性市场结构、发展公司债市场两方面着手,完善货币传导机制的微观基础,这样才能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颜色  辛星  滕飞 《金融研究》2015,484(10):113-130
当银行危机到来时,政府是否应当进行干预?政府干预对银行业会产生何种影响?这些问题在金融史研究中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1934年白银风潮冲击下中国大规模的银行危机为背景,对比了当时中国最大的两个金融中心上海和天津的银行业同业组织在危机中的表现,发现天津银行业同业公会成员相比于非银行同业公会的成员受到了更严重的挤兑危机,且在危机期间放款额出现了更显著的下降。而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则没有受到大规模挤兑,且反而在金融危机期间扩大了信贷规模。本文认为是由于政府干预程度的不同导致了津沪两地银行同业公会的不同表现。具体机制为:其一,政府干预推动了银行业信息公开,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恐慌和挤兑;其二,政府干预下银行组织承担了更多的财政义务。  相似文献   

19.
颜色  辛星  滕飞 《金融研究》2020,484(10):113-130
当银行危机到来时,政府是否应当进行干预?政府干预对银行业会产生何种影响?这些问题在金融史研究中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1934年白银风潮冲击下中国大规模的银行危机为背景,对比了当时中国最大的两个金融中心上海和天津的银行业同业组织在危机中的表现,发现天津银行业同业公会成员相比于非银行同业公会的成员受到了更严重的挤兑危机,且在危机期间放款额出现了更显著的下降。而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则没有受到大规模挤兑,且反而在金融危机期间扩大了信贷规模。本文认为是由于政府干预程度的不同导致了津沪两地银行同业公会的不同表现。具体机制为:其一,政府干预推动了银行业信息公开,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恐慌和挤兑;其二,政府干预下银行组织承担了更多的财政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