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丹  石岱 《金卡工程》2008,12(11):130-130
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进行展开的.马克思从商品-因素到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再到只有劳动力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而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又是基于其劳动价值理论之上的,即剥削也就是对被剥削者在剩余劳动时间里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种剥夺.剥削特指资本家从工人的劳动中榨取的价值(以产品的形式),超过了对工人劳动力的报酬(以工资的形式).资本家就是工人的剥削者,资本家只是在能够榨取公认的"剩余价值"的前提下才会属用工人,因此,这种通过剥削把剩余价值从工人转向资本家的做法存在于所有的劳资关系中,劳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剥削关系.马克思对剥削的概念采取了这种技术性的定义.并且佐证了这是一种不正义的范例.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也遭来了广泛的质疑.  相似文献   

2.
《投资与理财》2014,(9):111-111
十八世纪末。美国和欧洲等许多国家,逐步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以维护这个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机器,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相似文献   

3.
蔡庆迎 《甘肃金融》2010,(11):31-32
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包括了三个部分的内容:简单再生产和资本积累实质,资本积累量的衡量,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马克思对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的论述贯穿《资本论》全书,在第一卷第三部分研究剩余价值怎样转化为资本,即资本的积累,总结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资本为了追逐价值增值,进行扩大再生产,通过加强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加速  相似文献   

4.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一大创举,该理论掀开了工人遭受资本家剥削的神秘面纱,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劳动。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各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但是经济增长点何在,这又使学者陷入了对剩余价值来源问题的真正思索和探讨。在我国,剩余价值来源问题主要有三大派别:一元论、多元论和结合论。本文是对目前所有关于剩余价值来源的文献述评,据此将进一步认识在新时代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确保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5.
“剥夺剥夺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论证的基本结论。社会主义制度与以往自原始社会以来的一切社会制度的本质差别之一,在于社会主义是一种非剥削社会制度。但是,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剥削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在实践上,1949-1952年间,消灭了封建的、官僚资本主义的和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剥削制度和剥削方式。但是,在新民主主义制度框架下允许资本主义剥削方式有限度的存在。1953-1956年间,伴随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善,资本主义剥削方式基本被消灭,但依然存在“定息”这一名义上的资本主义剥削方式。1956年,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一直到1979年,虽然不再存在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但是,伴随着对刘少奇“天津讲话”有关“剥削有功”观点的批判,在思想理论战线保持着对剥削行为和剥削思想的高度警惕。1979年以来,剥削开始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尽管“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中存在无可否认的剥削事实,但是,人们似科难以真正从理论上承认其合理性,人们讳言资本主义经济而言私营经济,讳言外国资本主义而言“外资企业”。可见,长期以来,人们只是从合法性角度对剥削事实无可奈何地予以接受,而于情、于理,人们对剥削是拒斥的。然而,自从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以后,如何合情、合理、合法地说明社会主义下的剥削现象,如何说明社会主义这一非剥削制度与剥削现象的关系,就成为理论上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生产劳动概念分为一般与特殊.作为特殊,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就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劳动概念与所生产的产品的物质形式无关,它取决于社会生产关系,所以,生产劳动在非物质生产领域里也有各种表现形式,发展非物质生产领域中的生产劳动既是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又可指导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是较早研究企业家理论的经济学大师,他对企业家职能本质的概括是“在最经济的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马克思将企业家与资本家概念区分开来,将企业家才能内含于剩余价值理论当中,认为企业家报酬同其他劳动的价格一样,是计入企业的成本而非剥削收入的一部分,故企业家与工人不是对立关系。根据马克思企业家理论内容,企业家才能是价值增殖背后最活跃的因素,是核心的生产要素之一。基于此,我国应制定激发国企领导人企业家精神、扩大民营企业家群体的相关改革措施,更好地发挥我国企业家群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息和商品、货币一样,同属于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社会制度决定不同的利息性质、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为资本家所独占,工人所创造净增加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构成剩余价值,而利息是从剩余价值中分割出来的.因此,利息具有剥削的性质.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劳动人民所有,劳动人民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所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各种经济往来增多,信用活动频繁,客观上需要银行开办信托业务。现就此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社会主义银行信托业务的性质和作用 在资本主义国家,银行信托业务是为资本家扩大再生产,取得更多剩余价值,为资本家剥削工人服务的。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银行从单纯的信用中介人发展为金融寡  相似文献   

10.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近年来,理论学术界关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范畴的定义有所争议,出现了特殊范畴论、一般范畴论、统一范畴论三种观点。然而,进行剩余价值范畴的讨论,首先需要理解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理论是如何精确具体定义和具体所指的。这对于理解剩余价值的范畴、用剩余价值理论来指导我国现代化进程以及理解剩余价值和剩余劳动的关联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剩余价值不能离开生产要素而产生.因此,并非只有劳动力才有获取剩余价值的合理性,其他要素都有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合理性,劳动、资本、土地等各种要素在获得工资、利息、地租等必要价值补偿后,都可依据其要素贡献份额分享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本家并不是因为其资本获得了剩余价值而遭非议,而是因资本剥夺了劳动力分享剩余价值的权利而遭非议,因此,判定分配制度的合理与否,关键看其要素红利是否与其要素贡献相符.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科学技术的理论,从深层次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论证了剩余价值理论,并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的学说,解决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无法解决的理论难题。因此,深入研究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的理论,对于运用科技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它运用唯物史观,进而运用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明了实现人与社会彻底解放的基本条件和基本途径,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光荣使命,在理论上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  相似文献   

14.
宋晓琳 《金卡工程》2009,13(3):237-238
剩余价值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他所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考察和研究逐步建立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和核心.新兴科技革命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变革,同时也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剩余价值理论应该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才能焕发出不竭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章指出:“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是W=C V m。如果我们从这个产品价值中减去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中剩下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十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值。”“商品使资本家耗费的东西和商品的生产本身所耗费的东西,无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商品价值中由剩余价值构成的部分,不需要资本家耗费什么东西,因为它耗费的只是工人无酬劳动。”“商品的资本主义费用是用资本的耗费来计量,而商品实际费用则是用劳动耗费来计量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 ,工会是产业革命发展的产物。资产阶级靠占有资本和机器剥削无产阶级的剩余价值发财致富 ,无产者没有资产而要生活下去 ,只有出卖自己的劳动。但是难以忍受资本家的残酷剥削 ,便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他们在斗争中认识到 ,只有团结和组织起来才有力量 ,才能对抗资产阶级。于是便组织了工会。马克思、恩格斯号召全世纪无产者联合起来!只有联合起来 ,才能掌握工人阶级的正当权益和命运。工会组织起来要开展活动 ,要代表和维护工人阶级的合法利益 ,对工人进行文化思想教育 ,开展向资产阶级的斗争 ,争取自己的解放 ,更好地生…  相似文献   

17.
比较经济体制学是西方现代经济科学的重要分支。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也对比较经济体制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文试就建立马克思主义比较经济体制学问题谈点认识。一、关于比较经济体制学的科学含义比较经济体制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由西方经济学者首先创立的,它的形成与发展在西方已有半个多世纪。然而,西方有关比较经济体制学的诸多著作与教科书中,对于比较经济体制学的解释至今尚无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确切定义。值得注意的是,庸俗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虽然在利用比较方法力图抹杀剩余价值和工人受剥削、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方面具有一致性,但因缺乏统一的科学理论指导,所以他们建立起来的比较经济体制学就必然是众说纷纭,人各一是。  相似文献   

18.
第五章:工资。这一章是剩余价值理论分析的继续。第四章分析了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的,但如果不解决工资的实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剩余价值学说还没有最后完成。因为资产阶级学者认为工资是劳动的报(?),既然工资是资本家付给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就不存在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问题了。所以本章的重点是要了解工资是什么及工资的本质,要明确工资是劳动力价值和价格的转化形式,而不是劳动的报酬。  相似文献   

19.
剥削问题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以罗默为代表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它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重新解释。其中,罗默提出的一般剥削理论,在西方理论界影响很大。在罗默之后,埃尔斯特也探讨了剥削问题。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剥削理论既是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一个挑战,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这个问题作出的新思考,但这一理论存在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误读,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刘京鹏 《中国外资》2012,(12):191+193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而其中资本概念的提出真正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就是剥削。马克思通过逻辑严密的演绎推导了货币到资本的转变,而其中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商品概念的表述。文章试图通过回顾《资本论》中劳动力商品的论述,解释劳动力价值在劳动过程中的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