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整合与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丽水市旅游资源丰富,但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在对丽水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重塑区域旅游形象,整合山水风光和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大旅游,提高旅游专业人才素质等措施,从而促进丽水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燕  肖琴 《山西农经》2022,(18):105-107
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自然和谐的生活更加向往,休闲旅游得以丰富发展,成为旅游业的支柱。在此背景下,古村落作为中国独特的人文资源,可以满足大众随意、放松、学习的旅游需求,由此获得很好的休闲旅游发展契机。选取安徽宏村古村落为案例,梳理了古村落及休闲旅游的概念,结合宏村发展现状,探讨了宏村休闲旅游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古村落休闲旅游的优化对策,以期促使宏村古村落休闲旅游科学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3.
邯郸市山区旅游资源丰富,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但邯郸市的山区旅游业发展一直依靠部分开发较早或规模较大的一些旅游资源,另外一些开发较晚山区旅游资源难以被人们熟知和认可,追其原因主要是旅游资源之间存在形象遮蔽现象。本文运用"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理论,针对邯郸市西部山区旅游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对遮蔽现状表现形式、作用机制、空间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其产生"形象遮蔽"的原因;运用"形象叠加"理论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对西部山区旅游资源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地质遗迹保护为主题的地质公园建设在国内也得到了大力的开展。在地质公园景区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利用旅游营销策略来充分发挥地质公园的优势,对于促进旅游业市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当阳百宝寨省级地质公园为例,运用市场营销、管理经济学、组织形为学等知识,充分挖掘百宝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入研究百宝寨旅游业发展现状,并对百宝寨旅游品牌营销进行诊断,提出符合百宝寨实际的旅游营销模式,提高百宝寨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促进其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产业发展情况,提出缩小区域差异、提升旅游资源开发水平、运用现代化推广技术等发展意见解决山西省乡村旅游业发展道路上的问题。[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各级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对其旅游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策略进行研究。[结果]山西乡村环境舒适得分最高,自然资源是开发乡村旅游的优势。乡村旅游可进入性得分为0. 81,可进入状况良好。山西乡村权重为0. 534,乡村性特点不突出。山西乡村旅游资源的设施因子得分较高,乡村旅游景点设施配备比较齐全,开发空间和潜力较大。外围吸引物权重最低,可利用自然风景资源、农业资源互补的组合优势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评价结果总分为6. 25,这表明指标权重得到调研对象的一致认可。[结论]山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综合特征前3位的权重顺序为乡村性乡村资源可进入性。山西省在乡村旅游业的经营与发展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乡村旅游区域差异明显、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浅、乡村旅游地缺乏知名度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山西省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得社会物资生产和供应的丰富程度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社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又大大减少了人们的工作时间,增加了其闲暇消遣时间,从而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社会,旅游开发已经成为推动我国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很多隐形的旅游资源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而转变为显性旅游资源。目前,我国正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两大产业能够深度结合,共同发展。在本文中,笔者从乡村隐性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入手,总结产业耦合下乡村隐性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提升产业耦合下乡村隐性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度假旅游是当今国际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度假旅游必将成为旅游的主要形式。本文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和文献总结,对影响度假旅游开发的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仁寿县旅游资源概况的实地考察,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人文和自然方面等方面详细分析了仁寿县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潜在威胁,综合各方面评价仁寿县旅游资源条件,提出了对仁寿县未来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应对策,以此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业是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传统的乡村旅游在规划中往往只注重对旅游业经济效益的追求,不能将旅游业的发展与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效的结合,旅游业的开发是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作为代价的,其规划缺少可持续性。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将乡村规划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将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寻求一种以乡村旅游开发带动乡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规划模式,为乡村发展提供一种发展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研究,以期对重庆市的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环境质量、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和乡村旅游社会发展4个方面构成评价准则层,向下分20个具体指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系统分析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结果]在评价准则层中,四个部分的权重分布为乡村旅游环境质量(0.465 8)乡村旅游资源开发(0.277 1)乡村旅游社会发展(0.161 1)乡村旅游经济发展(0.096 0);指标层权重处于第一层次的有乡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0.377 0)、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0.370 8)、乡村旅游扶贫效应(0.350 2)和乡村绿化率(0.326 5)。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为83.50,为2级水平。[结论]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在环境质量、开发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上较为均衡,且有较大提升空间,应重点加强四个部分的协调发展,以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环境和资源开发的优化;交通开发难度较大和整体经济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成为制约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强乡村旅游的投资力度,吸引优秀人才,提高旅游就业率成为重庆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可以为农村地区产业发展提供助力,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文化融合,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业的层次与水平。文章以云南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内涵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云南省乡村振兴的影响为研究重点,探讨了旅游资源开发不到位、企业与村民权益保障不到位以及旅游资源整合不到位等问题,并进一步提出规范乡村旅游市场、保障乡村参与主体的利益、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以及完善相关监督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如今,农业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形态,将农业与旅游业充分融合在了一起,利用农业景观与空间来吸引各地游客,大大推动了农业与旅游业两大传统产业的转型,不仅满足了城市人们对自然风光的需求,还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富裕。本文以产业融合为背景,对农业旅游发展的新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相关产业政策的重要性,从而把握农业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拓展农业旅游开发新思路,克服其中的困难与问题,共创我国农业旅游良好发展新态势。  相似文献   

14.
农业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相融合的产物。河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同时又是农业大省,具有发展农业旅游的有利条件。文章在河南省郑州、新乡、信阳、南阳、开封、商丘等地进行调研,运用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以了解河南省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结合研究结论,该文分别从强化旅游基础设施、提高硬件接待水平;构建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环境,提高软件接待水平;开发创意农业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增强旅游参与性,提高旅游体验效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等方面为农业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梳理四平市旅游资源类型与数量。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构建评价模型对四平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资源价值方面,四平市旅游资源市场价值所占分值最大,旅游资源自身要素价值次之,然后是旅游资源区位条件;资源特色方面,以历史遗址遗迹、红色文化和满族民俗旅游资源为主,特色鲜明、吸引力较强,具备较高的开发潜力。结合评价结果,分析四平市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市旅游业可持续开发的调控对策,旨在为该地区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旅游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开发追求片面的经济利益,导致旅游地土地资源的利用出现诸多问题;旅游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能够持续满足旅游业发展及当地社会发展的土地生产力和景观环境需要的土地利用,调查土地资源、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和公众参与是旅游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地区的旅游业也不断发展壮大起来,但因其旅游景区资源的独特性,也决定了其旅游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将会有多个利益主体。本文运用利益主体理论,对武陵山片区旅游业多利益主体的冲突进行分类和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河南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融合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其作用不仅有助于促进传统产业的创新,还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与提升产业竞争力。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对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发展都将带来更大的机遇。文章首先从产业融合理论出发,对产业融合的功能与效应进行了诠释。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对河南休闲农业的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调研,通过对2014年河南旅游业发展数据的分析,指出河南目前包括休闲农业旅游在内的多种旅游新业态发展迅速,河南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独具优势,河南休闲农业旅游业开发亟待加强。并对河南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发展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河南农业与旅游业具备高度的产业关联性,两者融合发展是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的选择结果。基于上述产业融合理念,提出河南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旅游业中所蕴涵的巨大商机已日益凸现。新疆旅游资源丰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快新疆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在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对新疆经济作用的基础上,对新疆旅游业面临的机遇、资源优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业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旅游收入成为地区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本文主要分析了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概况,并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山西省旅游业总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利用研究结果,为山西省旅游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