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民 《乡镇论坛》2020,(3):16-17
“你知道什么是口述历史吗?”“不清楚,我没读过书,字都不认识。”“那你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什么事吗?”“我就是把村子里的事说给这些年轻人听,让他们记下来,制作成音频、视频,让子子孙孙都知道这里发生过什么。”前不久,由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档案局、浦南镇文化站牵头举办的“江浦村口述历史交流会”上,87岁的李锐古老人端坐在江浦村会议室,面对摄像机镜头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2.
经常去书店买书,碰巧我的一位老同学也常光顾于此。可他捧起书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却很少购买。终于,我忍不住问他:“老同学,你怎么只看不买?”  相似文献   

3.
在各种各样的书店和图书馆中.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的书比比皆是.琳琅满目。对于那些一贯墨守成规的人来说,这样的书最适合他们不过了。但是,“富爸爸”系列图书不属此列。这些书的目的在于传播富爸爸在财务方面的智慧与经验。他们讲述了我本人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犯错误的经历,结合富爸爸的智慧,将我屡败屡战的经历转变成我个人的宝贵人生经验。我从来没有期待任何人亦步亦趋地遵循我所走过的道路。我只是把自己的经历讲述出来.与广大读者分享.并鼓励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友情的珍藏     
在我的书架上,有一格书是我最珍爱的--作者签名书。签名书可分两类:一类是,我对书的作者不熟悉,签名是从书店"买"来的;一类是,书的作者和我是好朋友,签名是"赠"的。朋友的每一本签名书背后,都有难忘的友情,难忘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众卿家:因为焚书坑儒的事,你们骂我是千古罪人,一骂就是两千多年。让我在气势非凡的兵马俑边上也不得安宁。你们其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张三欠钱向李四讨债。都说帝王搞文字狱,看来文人也搞文字狱呀!我们帝王搞文字狱顶多几年,你们一搞就让人永世不得翻身。焚书是我下的令不假,可提议的是李斯呀,他可是个十足的文人啊。他要不写个《谏逐客书》,我怎么会发现他,并让他当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呢?淳于越那小子劝我效法古人,分封几个儿子。李斯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制度,说他这是借古诽今,扰乱了民心,并建议烧毁儒家的书。我一想这也有理,就准了他的奏。可书也没全烧,图书馆里的典籍没烧,其他学派的书和医药、农林方面的书也没烧。剩下的那些书,项羽进咸阳时都给烧了。怎么就没人骂他呢?说起坑儒,更得好好说道说道。我想长生不老(哪个不想?)可侯生、卢生两个竟敢挖苦我。这俩小子我素日待他们不薄,他们不肝脑涂地地报答我也就罢了,怎么还敢说我坏话,这不耗子拔猫胡子,自己送死吗?我是谁?我是开天辟地以来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什么人都得为我效命。你不为我效命就要为别人效命,那对我是大大的不利呀,我岂能坐视不管。不为我效命,不被我所用,就是我的敌人,至少是我...  相似文献   

6.
王董     
关于王石,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下次和王董见面,我还得交待自己的来历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你跟他长谈过多少次,间或还有会心之微笑,之后他还是不认识你。他们的名字叫企业家。据说政治家也是如此,那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事。作为企业家,王石董事长是具有这一特征的。数十年来(当然没  相似文献   

7.
人心定股市     
吴仕逵 《英才》2008,(5):128-128
书店里关于股票的书人载斗量,如果只读一本,那就读《股市心理博弈》。本书不讲技术,专讲心理。  相似文献   

8.
焦晶 《英才》2003,(10)
出身农村,没钱买书,直到高中毕业,陈志武惟一能读到的书就是教材;大学期间,“文革”刚刚结束,除了教材外,他仍然找不到太多可看的书。所以,2002年回国期间,在清华大学附近的蓝旗营发现万圣书园时,陈志武满心激动:书店并不大,但真正启发思想的、有意义的书太多了,历史、社会、经济……他买了一大堆,搬回住处,急切地掌灯夜读。2003年7月底,陈志武再次回国小住,我们关于读书的采访,就在他青睐  相似文献   

9.
我是鄂西北山区县——谷城的一个农民,生于上世纪60年代,经历过十年浩劫。“鸟不拉屎,兔不留毛”、“八山半水一分田”是我家乡的真实写照。在记忆里,那十年我就没有吃过一顿有油水的饭。改革开放的第二年,十几岁的我跟着同村的表哥,去车城十堰贩菜。那时候为了节省二块钱的火车费,偷偷地扛着菜篓子溜进车站,然后趁着大伙儿拥挤的时候.跟着混进车厢。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候贩一趟菜,才赚两块钱。有一次,我将村里一个妇人在山野中捉到的一只“乌龟”贩卖掉,才赚了1元钱。  相似文献   

10.
杨健 《潮商》2011,(2):41-42
中国历史上先后有十大商帮登上舞台。较早的时候,盐铁是国家专卖,但朝廷不亲自经商,会发执照交由有实力的商业族群来贩盐,这个执照叫"盐引"有"盐引"的商家屈指可数,他们主要从东南沿海贩盐到西北内陆,甚至还要远销到蒙古和西域,最早担负这个使命的是山西商人,于是形成了晋商的族群。晋商不晒盐,他们自己不搞生产,贩卖的盐主要由江浙闽的当地人来晒制,相当于生产外包了。除了生产外包,晋商干脆把长途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上先后有十大商帮登上舞台.较早的时候,盐铁是国家专卖,但朝廷不亲自经商,会发执照交由有实力的商业族群来贩盐,这个执照叫"盐引". 有"盐引"的商家屈指可数,他们主要从东南沿海贩盐到西北内陆,甚至还要远销到蒙古和西域,最早担负这个使命的是山西商人,于是形成了晋商的族群.晋商不晒盐,他们自己不搞生产,贩卖的盐主要由江浙闽的当地人来晒制,相当于生产外包了.  相似文献   

12.
夏邦 《政策与管理》2008,(9):118-119
从小到大,逛过几百家书店肯定是有了。每到一地,总要去找一找书店,进书店看到书,就好像见了老朋友,于是很自豪。直到看见这本《书店风景》,我才意识到自己其实只是个小巫。  相似文献   

13.
踏访法源寺     
古都北京,名寺云集,在众多寺庙中,最让我心仪的是法源寺 深秋季节,我慕名前往法源寺 是台湾作家李敖的小说《北京法源寺》引起我对法源寺的关注,倒不是因为李敖想通过这书进军诺贝尔文学奖,而是因为李敖在书中描写了两位我一直仰慕的历史人物,他们都曾到过法源寺,并在这里酝酿过他们的主张。他  相似文献   

14.
读书     
《富爸爸成功的故事》作者:罗伯特·T·清崎莎伦·L·莱希特译者:许海燕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定价:25元在别人的故事里赚自己的钱文/罗伯特·T·清崎在各种各样的书店和图书馆中,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的书比比皆是,琳琅满目。对于那些一贯墨守成规的人来说,这样的书最适合他们不过了。但是,“富爸爸”系列图书不属此列。这些书的目的在于传播富爸爸在财务方面的智慧与经验。他们讲述了我本人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犯错误的经历,结合富爸爸的智慧,将我屡败屡战的经历转变成我个人的宝贵人生经验。我从来没有期待任何人亦步亦趋地遵循我所…  相似文献   

15.
《中外企业文化》2007,(3):73-73
不久前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欧洲某书店有三种书积压,就在店准备削价出售时,有位员工献计——将此三种书各送给总统一本。于是,一本书很快就送到了总统手里。过了几天,书店询问总统对书的感受,可总统整天忙于公务,根本无暇看书,只得礼节性地说:“此书还不错。”听到此话,书店如获至宝,马上打出“总统最喜欢看的书”的牌子。人们觉得总统都说好,一定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就纷纷购买。不久,这家书店如法炮制,把第二本书给总统送去,总统得知上次被人利用,这次没好气地说,此书糟透啦!不料这次比上次更管用。人们都想看看“总统最讨厌的书”究竟怎么糟糕。而当总统接到书店送来的第三本书时,他接受上两次的教训,一言不发,保持沉默。谁知这又成为书店最成功的广告——“总统懒得看一眼的书!”至此,这家书店积压多时的三种书全部兑成了现钞。  相似文献   

16.
在各种各样的书店和图书馆中,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的书比比皆是,琳琅满目.对于那些一贯墨守成规的人来说,这样的书最适合他们不过了.但是,"富爸爸"系列图书不属此列.这些书的目的在于传播富爸爸在财务方面的智慧与经验.  相似文献   

17.
读书讲缘分     
近日里读了几本闲书,都谈及缘分一事,细想之,这读书本身也该讲究个缘分。首先得书的缘分。有时候,每天往书店跑,想要的书总是千呼万唤不出来。偶尔两天不去了,那本书偏就上市了,就卖完了。可遇而不可求,缘分二字在这里不是明  相似文献   

18.
世界在变谁也阻挡不了,但书店里读书的感觉对一个人是惬意宝贵的,不应该消失遗忘掉那天在书店门口,见到寒风中一位母亲领着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女孩手里捧着几本刚买的书,一脸兴奋。母亲一边用手抹孩子额上的汗,一边盯着女孩红扑扑的脸问:"这回满意了吧?"女孩大声地说:"满意了,满意了!妈妈!"看了这情景我想,哎呀,现在还有这么喜欢书的孩子,书店对人影响太大了,我应该写写书店的事。  相似文献   

19.
书海一龙舟     
一张营业执照历时半年行程上万里1980年,48岁的朱志洪从洛阳新华书店退休回到关林镇皂角树村。深知老朱其人的老友笑说:“老朱!这回你没命了!”不料老朱却笑说:“还有还有!”以书为命的老朱不会不提前想好“保命”的办法的,他已决定创办民间书店,店名也想好了:龙门书店!解放初期,朱志洪曾在龙门联合书  相似文献   

20.
《资治通鉴》是邓小平十分喜爱的一部历史典籍。他的子女曾回忆,他"最喜欢中国古典史书,特别是《资治通鉴》,家里有两套,其中一套是线装本。《资治通鉴》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应该叫熟读"。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毛毛写道:"父亲特别爱看书,什么书都看,中外古典名著、历史人物传记、时事评论专辑乃至整本整册的二十四史,他通通都喜欢读。在历史古籍中,他最喜欢读的,还是《资治通鉴》。"据子女们回忆,有两个时期邓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