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产权安排与经济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兴园  韦鸿 《经济评论》2004,130(6):69-72
根据各相关产权主体的经济条件和具体环境界定产权 ,政府重点应放在产权保护上。政府保护哪些产权应根据如下原则 :(1)保护自愿交易 (无强制、欺诈 )中的交换价值或物品 ;(2 )保护资源及其使用中的增殖价值 ;(3)保护人及其不断提高的价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必须保持有经济效率的产权安排。  相似文献   

2.
公共产权在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集体产权在中国转型经济中将长期存在.在辨析相关概念涵义基础上,本文分析比较了公共产权和集体产权的区别与联系,探讨它们对我国转型经济的意义.认为具体的制度环境和社会对具体产权形式选择的成本-收益权衡规定着现实经济中集体产权或公共产权的存在及其演变,尤其是在联系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时,集体产权的存在与发展(或演化)对于转型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中外经济学界有关产权与经济效率尤其是公有产权的效率问题,以及判断效率的标准等问题的不同观点进行了综述和评价。该文提出,公有产权有否效率要具体、全面分析,判断效率的高低应综合考虑生产力、交易成本、产权安排、市场竞争机制及政府干预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公有产权与经济效率问题观点综述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中外经济学界有关产权与经济效率尤其是公有产权的效率问题 ,以及判断效率的标准等问题的不同观点进行了综述和评价。论文提出 ,公有产权有否效率要具体、全面分析 ,判断效率的高低应综合考虑生产力、交易成本、产权安排、市场竞争机制及政府干预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产权新论     
丁建中 《经济师》1993,(3):14-18
产权问题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两权分离”理论,对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期我们发表了丁建中同志的《产权新论》,对“两权分离”说提出质疑。作者认为,“两权分离”说与经济发展史和现实的经济运行有三大矛盾,因此难以更好地指导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认为应当以“产权分配论”取代“两权分离”论。 为了使广大经济师更好的了解产权理论的现状,我们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还拟陆续发表有关这方面的理论文章,以更好地促进广大经济师解放思想,从多方面思考经济体制改革的深比问题,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经典产权制度的7大模型,对经典产权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评述,无论是逐利动机模型、"公地悲剧"模型、交易成本模型、产权界定模型、微观产权模型、比较分析模型还是法经济分析模型,各有优劣,且它们之间并非结论一致。该现状反映了理论的中性与理论的非完美性。文章通过比较分析法,得出的结论是任何产权制度理论在阐释中国问题时都有局限性,故而建议变通使用经典产权制度理论。之所以对经典产权经济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评述,目的是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产权制度做好铺垫,尤其是现在产权经济研究的走向问题,当它似乎变得不再那么红极一时,它的理论适应性是否可以在中国少数民族推广,是否能够为中国少数民族产权经济发展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7.
余文建 《经济师》2004,(6):13-13,15
文章通过对传统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的比较分析 ,重点讨论了科斯理论体系中交易成本、产权安排与经济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吕红梅 《时代经贸》2008,6(2):45-46
对处于经济转轨期的中国来说,正确定位政府经济职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市场产权的四个组成方面对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进行了定位:拥有市场所有权就应该明晰界定产权,构建市场环境;拥有市场使用权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拥有市场占有权应该增强中国民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拥有市场收益权就应该以最小的投资成本,实现市场产权收益的最大化及市场产权收益分配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9.
浙陕两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对比反差表明,在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加强对人力资本产权、特别是对残缺的人力资本产权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浙江、陕西两省的实践经验证明,人力资本能否充分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极大受制于其产权残缺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晋利珍 《经济师》2006,(8):172-173
产权经济学家认为产权界定和制度安排是市场价格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才可能有定价制度。人力资本定价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产权的界定问题。因此,文章从产权研究的视角入手,分析研究人力资本定价这一重要的问题。在吸收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人力资本产权最突出的两大特征并对其进行界定,进而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演进的进程,对如何重建与人力资本产权相符的市场化的人力资本定价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黄微 《经济学家》2012,(8):102-104
经济关系,在法律制度方面主要以产权体现。广义的产权是指凡能被人们或市民社会认为是财富、财产的,包括资源、环境等在内的广泛意义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等,也就是说,只有产权关系才本质地反映了人们及国家要诉求的经济利益及相应的经济关系,只有产  相似文献   

12.
公有产权效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小文 《财经研究》2000,26(12):26-31
本文在分析公有产权与经济效率内涵的基础之上,详细考察了现有公有产权的经济效率后,认为公有产权的经济效率并不低于甚至高于私有产权,而且只要清晰地界定现有公有产权的结构、发展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国家对公有产权实施有效地保护,公有产权同样可以实现高效率地增长,片面地强调“私有产权神话”并不能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法律产权、经济产权与会计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会计本质的认知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社会产权关系的运动与变化是会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实践基础。本文从法律产权、经济产权与产权计量三个角度对会计的本质进行了探讨,认为会计的本质是法律产权制度约束下的对经济产权的货币计量与利益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在产权制度的界定和规范引导下,生态资源经济才能实现环境友好型、可持续为主题的科学发展。历史上“公有地的悲剧”的启示不单是对产权问题的反思,而是通过设立一套巧妙的制度,以达到“量体裁衣”之功效。生态资源环境公共产权的产生是源于其稀缺性及非排他性的特质。但随着计量这种产权成本与收益的难度不断加深,环境资源体系的经济价值就越来越大。必须考虑在有效利用的前提下,重新界定产权来保证市场与主体效率目标的实现。作为现代产权制度体系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资源类产权,它有别于企业产权制度,且它涉及利益主体的范围之广。涵盖的意义也极其深远。本文对生态资源环境这一较为特殊公共物品的产权问题用产权经济学的思维框架进行研究,从政府、企业、市场、制度四个层级,相应提出构建此类公共产权的四层规制模式,以求破解在生态环境规制过程中出现的产权失灵现象及界定不清的困局。  相似文献   

15.
小产权房问题的本质是产权制度问题,即经济意义上的产权和法律意义上的产权相互分离,经济意义上的产权没有被正式的法律制度承认和赋权。从产权经济学的理论视角来看,要解决小产权房的问题就需要通过分解和组合土地与房屋的所有权及使用权等,同时引入"规划指标权",以此来扩大产权主体的范围,增加产权的权利内涵和创新产权规则,最终形成多元的组合式房屋产权格局。  相似文献   

16.
诺斯认为,有效率的产权具有三大激励功能:即降低费用、保证人们的预期收益和使个人的投资收益充分接近于社会收益,这对经济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要使产权功能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有合理的产权界定、规范的产权流动和公平的产权维护,三者缺一不可。文章从整体观的角度讨论了落实这三者的重要意义和各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党政分开和政企分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对处于经济转轨期的中国来说,正确定位政府经济职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市场产权的四个组成方面对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进行了定位:拥有市场所有权就应该明晰界定产权,构建市场环境;拥有市场使用权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拥有市场占有权应该增强中国民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拥有市场收益权就应该以最小的投资成本,实现市场产权收益的最大化及市场产权收益分配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8.
王捷 《当代经济》2002,(10):39-39
一、产权制度的变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任何制度和组织都是为了应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产权演变总是沿着使社会净财富最大化的方向进行。 我们知道,产权体系是授予个人某种权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共有产权经济适用房制度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有产权经济适用房制度是经济适用房制度的重大创新,本文针对现阶段经济适用房遇到的尴尬处境给予了新的解决办法,就共有产权经济适用房制度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探讨,针对其中争议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使共有产权制度真正成为解决经济适用房困境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0.
环境产权界定与环境资源保护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三大难题之一,如何使环境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必须对环境产权进行科学界定。环境产权是最广泛意义的公有产权,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产权与环境资源的侵蚀已经成为十分触目的现实。为了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跨世纪的全民行动,必须对环境产权界定和环境资源保护作出理性思考,通过建立环境产权界定与环境资源监测的社会机制、网络化、国际化的环境管理体系,达到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