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宪乔诗歌中意象颇丰富,尤以灯烛之意象引人关注。文章从中国古典诗词里的灯烛意象原型及其衍变、灯烛意象与情感空间、灯烛意象的时空构成与审美价值几方面评析了李宪乔诗歌中灯烛意象的意蕴。  相似文献   

2.
从南梁诗中出现"西楼",到唐诗宋词中"西楼"文学意象的逐渐形成以至成熟,"西楼"已然成为了寄托古代诗人词人感伤类情感的特定意象,是感伤抒情心理的象征。追溯古典诗词中"西楼"意象抒情意义的成因,我们发现它的形成与发展和西楼建筑的实际作用以及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诗词的灵魂。因审美传统的影响,古典诗词的意象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所谓登高凭远则思念亲人,伤春悲秋乃因"情"愁"。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由意象构成的,意象在诗歌的创作和鉴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欧美意象派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学到一些技巧,如拆字拼合、断句组合、意象叠加。中国古典诗词因其严谨的格律和古汉语特殊的句法形态,“意象拼合”现象比比皆是,多个名词组合和意象叠加现象司空见惯,被西方意象派广泛引入到汉诗翻译和创作中。  相似文献   

5.
落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能体现人生无助感的意象。诗人用自己的审美情趣、情感需要把飘向死亡的落花定格在了一个又一个现实与想象交织的画面中,这些画面同样也撞击着读者的心灵,引发读者审美的同时,也引起人们对生命存在与人生价值的无限遐思。  相似文献   

6.
嫦娥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文学意象。嫦娥意象经过无数文人的反复吟咏,是以在诗词中逐渐形成了几种固定的文学内涵,成为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积淀而成"有意味的形式"。人们常用嫦娥作为孤寂的象征,指代月亮以及代称美女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是客观物象和诗人主观情感的有机融合;意象一旦被创造出来并为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就使该客观物象具有超越其自然属性的特质,逐渐具有某种约定俗成的相对固定的象征意义;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基因,古典诗歌意象在诗史发展中不断传承,其象征意义也在一定的变化和不断的重叠中越来越丰富,成为后世表达情感的不变载体。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作者主观情感与客观外物高度融合的产物,毛泽东诗词意象类型众多,内容丰富,组合方式多种多样,跳跃性强,意象组合又呈对比并列形式,前后连接形式,交叉错落形式,扩展形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歌和意象派诗歌在诗歌意象理念、构建上有契合及相异之处:二者都主张简洁、直观,诗歌应体现意象。意象并置、叠加、复合等手段在诗歌创作中加以体现;相对于意象派诗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更尊重传统、更感性化,意象的构建更密集、更富于跳跃性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词翻译“三美论”原则,结合有关昭君题材诗词英译的实例分析,发现“三美论”视域下的昭君题材诗词英译均注重意境美、音韵美和形式美,而且译者在英译昭君题材诗词时还特别注重塑造昭君的形象美。“三美论”原则不仅能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提供理论参考和美学标准,也能指导和帮助中国古典诗词文化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中英文诗歌中一个重要的创作手段就是通过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怀。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 象指的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中英文诗歌在死亡意象的作用、营造手法、选择意象之物等方面具有共同点,但 由于各个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表述死亡时所选择意象之物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弗罗斯特走了一条与同时代诗人决然不同的创作道路。他是一位公认的乡村诗人,同时又是一位公认的民族诗人。他的诗歌是通俗的、大众化的,但决不媚俗;他的诗歌是简洁的、朴素的,但决不肤浅。他的诗歌中那些简单而淳朴的形象,那些真切而平静的情绪,全都构成了美的元素。  相似文献   

13.
儒商互济 大俗小雅——论杨维桢诗文中的商业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维桢诗文中浓厚的商业色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如实记录了商人举办的各种诗社文会,文人与商人交游唱和的情形;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商人形象,丰富了诗文类容;体现了商人与文人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的新生变化,商人雅化与文人俗化,成为一种趋势。杨维桢诗文中浓厚的商业色彩,反映了元代特别是东南地区商业繁荣对文学的深刻影响,也客观的反映了经济基础与文学艺术的互动关系,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伊甸从20世纪80年代走上诗坛,成为南方生活流的代表诗人;90年代后,已发展成现代主义诗人,诗歌风格由主体体验向个体经验掘进,由自我放大向个我内缩转型,由无限抒情向零度揭示转向,节奏趋缓,情感内敛,意象丰蕴,具有鲜明的先锋色彩.  相似文献   

15.
于坚尽管提出了"诗不抒情"的观点,但并不能说于坚诗歌完全拒绝了抒情性。通过考察其具体文本,我们发现于坚诗歌只是在抒情策略上呈现出不同。冷叙述、意象的淡化、将情感融入语感之中等都是于坚诗歌中常见的抒情策略,也大大拓展了现代诗的表现域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李白、杜甫等数位盛唐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为例,论述了盛唐诗人勇于追求真理,乐观进取,自强不息,刚健有为,不畏强权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全宋诗》虽著录两宋诗人9000余人,但仍遗漏了部分有诗歌传世的作者及其诗作。通过查考部分方志文献,补卢知源、彭延年、张昷之等18位诗作者,诗25首,且作考订。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悼亡诗虽然由于文化语境而存在差异,但是二者都是用哀伤的调子唱出的赞美诗.中国古代悼亡诗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是贤妻良母型的,而西方悼亡诗中的女性形象多纯洁貌美.这源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国古代文化是道德文化,男性往往追求社会价值,家庭只能退居其次.女性作为家庭的主要牺牲者,只有当她死亡时,男性才能体会其重要性,于是悼亡诗成为彰显妻子美德的颂歌.西方文化是科学文化,这种文化的抽象性和分析性、个体本位的人本主义特性使西方人崇尚理性和自由,注重表现自我情感,女性被看成独立的个体,此外爱美的传统使妇女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在西方西方悼亡诗中,女性是爱和美的化身.  相似文献   

19.
广西青秀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明代时许多骚人墨客在青秀山放歌长啸,赋诗联句,流传至今大约有70余首名篇。这些诗篇是青秀山开发建设的重要史料,对挖掘青秀山的历史人文价值以及打造青秀山国家5A级风景区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