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唐诗人杜牧,好以数字和色彩入诗,并以其卓绝地驾驭语言的才能,使所作数目诗别具一格,风光无限。中国诗歌不缺乏数字,诗歌史上也不缺乏数字诗,但以一人之力而卓有所就的、卓然不群的诗人,却是少有。而以色彩入诗杜牧也并非是首创者,但是将色彩运用得如此出神入化、淋漓尽致的也是少数,特别是将数字与色彩相结合展示出另一番境界.充分体现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樊家信 《企业家天地》2013,(12):F0002-F0002,F0003
苏轼有云:“古人论书法,兼论其生平”。此言得之。一位书家的生平阅历,不仅孕育了他的审美取向、艺术风格,其“书外功”,亦多是在人生路上慢慢积累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4.
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他在山水诗歌作品创作中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山水诗创作中,表达了"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王维以画家的眼光来描绘田园风光,清新淡雅,意境悠远。在他的诗歌作品创作中,他能更细致地感受、把握自然界美妙的景色,来体现出他"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有许多富含哲理的诗歌,读后发入深思,催入奋进,能极大地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本文论述了中国古代哲理诗的特点、发展历史、审美趣味,分析了中国古代哲理诗与审美主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南园五先生开岭南风气之先 ,延引了岭南诗坛群星璀璨的繁荣。他们的群体意识和丰富的诗歌活动 ,代表了岭南诗派的成熟和发展。他们的诗歌 ,集中地反映了当时岭南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多姿多彩的社会现实和具有南国特色的市井生活 ,亦表现出岭南风格的文化品味。  相似文献   

7.
弃官华州后,杜甫寓居秦州三月。此时,他的处境较之前发生了较大改变。身体状况、经济状况与社会交往都不复往昔。他的思想感情也随着时局变动而变化。这些主客观因素促其诗歌风格产生流变,形成独具特色的秦州诗。本文试从生活经历、思想感情与艺术风格几方面对秦州诗作一论述,找出秦州阶段对杜甫诗歌其时及以后的影响,突出秦州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引用了陈衍、陈声聪、吴宓、余冠英、郑朝宗、黄裳、夏敬观等名家的有关论述与诗篇,对钱钟书《槐聚诗存》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试作分析.学习其诗对于繁荣当代艺术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艺术的风格与流派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艺术现象,它是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对风格与流派的研究,既与艺术的内容紧密相关,又与艺术的形成不可分离,可以说,这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内容与长城、长城关隘、长城故事密切相关的诗作被称为长城诗,唐代长城诗具有较高的艺术风格,其中尤以悲慨、苍凉为主要写景风格,悲慨、荒凉,既是对北方边塞环境的客观写照,又是诗人内心情感在笔端的映射。因此悲慨、苍凉的唐代长城诗是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瑞明 《嘉兴学院学报》2004,16(1):95-99,129
陈衍是近代“同光体”诗学的主要理论家,其理论观点“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虽未明确其实际内涵,但从其语意中所表达的实是一种在“人成”基础上的诗学功夫论,不但有对诗人精神主体的要求,也有对诗歌理想新境创造的期望,更有对社会现实文化的关注意蕴。  相似文献   

12.
抓住南朝至唐五代绝句体哀悼诗的特点,选取遗物、遗屋、遗诗、遗孤、遗孀、坟墓、送葬、典型往事、醉、梦以及即兴之景等哀悼典型,多用比喻、婉曲、衬托、借代、用典等表示含蓄委婉的辞格和第三、四句言已尽哀无穷的表达方式抒发死亡哀悼之情。往往依靠第三、四句的疑问代词、时间名词构成语意转折,大体形成死-哀式、写景-抒情式、生-死式三种章法形式,构成南朝至唐五代绝句体哀悼诗语言概括、凝炼含蓄、章法紧凑、言简意丰、意味无穷的特点,呈现出含蓄蕴藉之风格。  相似文献   

13.
自文艺理论界实现“语言学转向”以来,海德格尔提出的“诗乃是存在者之无蔽的言说”的命题就受到关注。许多讨论之所以无功而返,在于缺乏对审美存在的超实体性的认识。通过对“诗意的在场”的解释学辨析,我们有可能使讨论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14.
“自在”与“自得”——浅论杜甫草堂诗的自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栖息近乎世外桃源的草堂时期,创作了大量自适诗,这些自适诗呈现出萧淡婉丽、细入无间的独特艺术风格。性本疏放的诗人在儒、释、道等多元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在对自然外物的观照里,在日常生活的玩味中,诗意地品味着生命的本真意义,从而渐渐开释生命的烦忧。自适诗表现出杜甫经过长期颠沛流离终有一席栖身之地后,过起了“卜居”“为农”的闲适生活,由此形成自适诗特有的艺术风格,体现了生存美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向峰先生不仅是著名学者,也是一个诗人。相比于他的学术资质来说,他生命中的诗性精神更具根本性,也更有审美意义。这种诗性精神不仅内含在他的学术研究中,也体现于诗的创作中,情理交融、自然善感是他的诗的特质和表征。这种诗性精神既源于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源于他对自然的喜爱和热衷社会活动,更源于他对个体生命价值和人格理想的追求、实践。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长篇小说《彼岸花》的作者安妮宝贝及故事的基本内容;从创作学的角度出发,联系深层心理说探寻作者的创作初衷,重点挖掘了作品的深层意蕴;最后则运用创作动机的理论,深入探讨了作品的创作特色。涉及创作手法与技巧及艺术风格两个方面,从而进一步剖析了作者与作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题画诗凝聚着中国文人画家独有的审美意绪,同时也形成了特定的审美倾向,即对趣、情、理的侧重与突显,透趣、显情、辨理正是题画诗突出的审美特质。林声的题画诗笃情隽永、生趣灵动、妙理荡漾,具有独到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8.
论《玫瑰花亭雕塑》美与审美之间的辨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既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又相互依存,并共同推动人类审美活动的发展,从而不断扩大了人类的审美范围,提高着人的生活质量. 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能动的反作用,审美客体对审美主体的决定性作用,都是以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为前提的,它们都以审美活动为共同存在体,具体地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19.
苏轼咏物题材的词作具有多层次的审美结构,从闲适的审美情趣到情感的审美召唤,甚至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和抒发政治情绪的载体,充分表现出苏轼过人的创作才能,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20.
太白性喜自由,向往雄姿矫健、摩天飞纵、俊迈超逸的大鹏与凤凰。这两种神鸟,带有原始图腾神话的伟大力量,还积淀着丰富而复杂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寄寓着诗人超凡脱俗的理想,体现出诗人高蹈不羁的个性,是诗人儒道合流,庄屈一心思想的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