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土地制度改革要以财税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首先要完善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让地方政府有与其事权相匹配的财税收入,摆脱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的持续增加,引起了社会对“土地财政”行为的关注.本文将从现实情况出发,分析“土地财政”形成的原因,并从解决当前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过度依赖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物业税改革将从两个方面影响地方财政收入:一方面.土地出让金改为按年租金支付后,将导致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当期收入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开征物业税将为地方政府带来稳定的财政收入。本文通过估算它们的规模并分析对地方财政的相应影响.得出结论:短期内物业税改革所造成地方财政收入缺口很小:长期内物业税将在地方财政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田春华 《中国经贸》2012,(22):120-120
近几年,我国各个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持续增长,为各大地区土地开发及建设城市提供了丰富的财力资源。本文主要结合土地出让金的管理与实践,针对土地出让金管理的做法、重要性及土地出让金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财政部门规范土地出让金管理的重要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王玉波 《改革》2013,(2):46-53
"后土地财政时代"是一种相对概念,指的是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影响及土地资源(耕地)瓶颈约束,现行的土地财政模式不能再长久维持,在这一时期,地方政府无法继续依靠土地出让金与土地房产税费收入及土地储备抵押融资收入维持地方支出的情形。在后土地财政时代,地方政府面临两大困局,即城镇化快速发展与土地资源稀缺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刚性与地方政府利益间的矛盾,其行为策略是以风险与破坏行为推动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为实现顺利转型,应引导地方政府向城市公共治理者的角色转变,建立与地方政府事权相匹配的公共财政体制,改变城镇化动力机制,赋予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发债权,征收物业税,约束地方政府风险与破坏行为,完善农地征用补偿制度,公开"三公"经费支出。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法规归纳法和经济学模型分析法透视土地出让金收入和支出的性质,为土地出让金制度改革和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土地出让金收入本质上是国家通过公权力即公共利益对私人产权的强势地位汲取的土地开发增值收益,是国家"先征后让"的结果;从支出结构来看,土地出让金支出具备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的公共财政功能。土地出让金收入性质突出了公共利益和私人财产的对立,土地出让金制度改革应眼点则应重在创设公共利益与私人产权在利益上平等博弈机制,体现"公产私产地位平等"物权法的精神。建设具有合理依据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分配技术方案的理论支撑,是设计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制度的基础,是当今之要务。土地出让金的公共财政功能可以将土地出让金收支引入国民收入经济循环中,可进一步研究其作为宏观经济政策参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7.
胡慧敏  余劲 《特区经济》2011,(3):133-135
本文基于地方财政角度,在理清我国物业税改革的目的、方案的基础上,审视当前分税制改革所带来的地方财源不足的问题,着重论证将土地出让金纳入物业税的必要性。通过税制设计避免现有土地出让金弊端的同时,也能够规范地方财政收入,使其使用规范、收入稳定,从而成为地方政府稳定而持续的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8.
《西部论丛》2005,(10):37-37
一、投资者开发所需土地,由地方政府统征后出让。投资新办生产性工业企业用地500万元以上(不含500万元),免收土地出让金,减半征收其他费用;100万至500万元,免收土地出让金。  相似文献   

9.
“房价之所以高,最大的原因是地方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让金过高以及收取的相关税费过高。因此,不调整房地产过高的土地出让金及相应税费,房价就不可能跌下来。”  相似文献   

10.
图话     
《中国经济快讯》2014,(34):11-11
土地出让金屡屡被查出违规 近日审计署宣布将对土地出让金收支进行审计,让土地出让金再度引发关注。 土地出让金是政府以出让等方式配置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全部土地价款 1 土地出让会占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大头 单位:亿元  相似文献   

11.
王新玲 《中国报道》2009,(12):88-89
“在囤地问题上,地方政府扮演着‘偷着乐’的角色。地方政府很乐意‘地王’出现,土地出让金是地方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土地价格卖得越高,地方政府从中收益越大。”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进行的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建设,其项目资本金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注入及土地资产变现等,而在危机之下,地方财政收入下滑速度超预期、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萎缩、1998年扩张性政策投资形成的负债目前正进入偿债高峰等因素,都使得地方可支配的财力大幅下滑,项目资本金投入能力严重不足,造成大量项目无法上马开工。  相似文献   

13.
王艳丽 《中国经贸》2023,(16):46-48
在土地财政不可延续的背景下,现行财政税收与转移支付瓶颈愈发明显,基层财政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长期以来地方政府通过依靠大量土地出让金收入缓解自身的资金压力,但是在当前房地产市场降温的背景下,土地出让金无法进一步发展,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加大,给地方各项管理带来巨大冲击。解决土地财政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要通过完善财政税收体系与转移支付体系,解决基层财政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考察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项目投资对地方政府城投债发行的影响,采用2012-2017年210个地级市的PPP项目及匹配城市特征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PPP项目投资额资本化到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后,提升了地方政府城投债发行能力,缓解了地方融资约束;第二,PPP项目实施提高了地方政府城投债发现能力,传导渠道如下:PPP项目投资额资本化到土地收入中,政府通过抵押土地收入从而以更低的利率发行更多的城投债;第三,与其他固定资产投资相比,PPP项目投资额资本化到土地收入的比例更大,其对城投债发行提升作用更显著.本文政策建议如下:虽然PPP项目间接提高了城投债发行能力,但其主要依赖"土地融资"模式,需要警惕其带来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一周要闻榜     
《中国经济快讯》2010,(24):20-20
100多亿税款 被地方政府擅自返还企业 6月13日,审计署公布对15个省份和两个计划单列市2008年度和2009年1月至6月财政管理情况的审计调查结果: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有7个省级和59个省以下地方政府及开发区为吸引投资,自行出台税收减免和先征后返政策,或以政府奖励、财政补贴等名义将税收和土地出让金等收入返还给企业,  相似文献   

16.
何秋仙 《浙江经济》2007,(21):50-52
无论是为了稳定房价、为地方政府寻找主体税种,还是为完善我国的税收体系,开征规范统一的物业税是必要的,但在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对城市土地继续实施批租制一次性收取40-70年土地出让金的前提下,开征物业税的理论依据是不够充分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土地财政包含两部分.一是与土地有关的税收,如耕地占用税、房地产和建筑业等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等.目前地方政府重点征收的是房地产税和建筑税,高的巳达地方税收收入的百分之三四十. 二是与土地有关的政府的非税收入,如土地租金、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新菜地建设基金等等.目前地方政府主要看重的是土地出让金,出让金占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的比重,已达百分之四五十,少数地方甚至超过预算内收入.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采用2008年全国31个省和直辖市的数据来建模验证,探讨了土地市场发展和土地出让金对区域城市化和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土地市场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二是土地出让金(土地成交价款)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影响。三是土地市场发展结合着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理是土地出让金增加了地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并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19.
《新财经》2010,(10):11-11
有媒体报道称,截至9月9日,全国11个重点城市今年以来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达到3993亿元,在今年约66%的时间里,已经取得了相当于去年全年76%的收入。这11个城市2009年全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是5278亿元。  相似文献   

20.
声音     
《西部论丛》2010,(5):11-11
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收入来‘经营城市’的模式推高了地价和房价。——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房地产蓝皮书尖锐地指出高度依赖土地"经营城市"模式是高房价元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