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化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来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十六大报告把"弘扬民族精神"的习惯提法变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标志着我党对民族精神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在弘扬优秀民族精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深刻地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断,强调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培育民族精神的任务,为高校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民族精神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校园内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各类主题宣传教育、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积极传播民族精神,充分体现民族精神,大力倡导民族精神,并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切实担负起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文化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而文化事业的内在意蕴则在于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理解和把握民族精神的历史意蕴.而且还要开拓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当代意蕴。只有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落在实处,才能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如何保存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传统,实现民族复兴,成为各阶层人士的主要任务。张君劢于1936年出版了代表作《明日之中国文化》,提出了自己的文化建设总纲领:"造成以精神自由为基础之民族文化",这一理论以精神自由为基础,以民族文化为本位,希望通过二者的融合,形成合于现代生活的新型文化。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战胜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日益积淀下来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内涵丰厚,意蕴深沉,不仅凝聚历史、涵养当下,而且昭示未来,具有崇高的历史价值。面对全球发展提出的新挑战和中国发展提出的新任务,可以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化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内容;加强网络空间建设,拓宽民族精神教育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强民族精神教育实效。多方位推进民族精神教育,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当代民族精神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灵魂和最高体现,也是对新时期中华民族共同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提炼。它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历史继承性和包容性。弘扬和培育当代民族精神就要正确处理弘扬与培育的关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武术文化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很有必要,而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高校进行武术文化教学,对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提升综合国力、推动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以及先进文化建设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并积累起来世代相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一个民族最本质的特征。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文化,就等于丧失了自我。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其特色逐渐衰弱,文化趋同现象日益加深,保护、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只注重物质文化建设,要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突出精神文化意义。不能仅仅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手段,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本文对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来讨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建设在团结民族,增强民族创造力上起着重大作用。我国人民在精神文化上还有很多提高的地方。丰富国民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一个必然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中国在走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也加大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并且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由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我国在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质及特征,同时也提出一些关键实质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加强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面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道德是一个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最核心的部分,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然要进行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走道德自觉和自信之路.道德自觉和道德自信是道德发展的一定阶段,也是道德发展的较高阶段,更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终极目标,笔者从方法论角度探讨了道德自觉自信的实现路径,提出应注重隐性教育、感化教育、参与式教育和榜样教育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把握民族精神的内涵,必须搞清楚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民族意识、民族性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贯穿着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是培养爱国情感和民族使命的重要阵地。文章对红色文化基地进行了简要概述,对目前我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共建共育、创新业态发展,深挖红色资源、创新基地教育方式,提炼红色文化新内涵,建设红色文化教育新阵地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促进我国红色文化教育发展,希望在红色文化基地的建设、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市精神是对城市文明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的高度抽象概括,包括价值观念、工作方式、生活态度、精神风貌、思想道德、文明意识等等。城市精神既是对传统历史文化精华的继承,也是对现实城市理念、城市建设、价值目标、人文风貌的概括和升华。在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下,一个城市表现出来的精神,既具有与其他城市一样的民族文化所赋予的共性,又具有自己所在地域文化培育出来的个性。  相似文献   

17.
高校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始终和祖国命运前途结合在一起,肩负着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神圣使命,同时也是各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象征,只有建设好先进和谐的高校文化,才能更好地迎接世界文化的严峻挑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叙述了先进文化的内涵 ,重点阐述了高校德育在把握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在大众传播中的正确导向等方面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吕梁精神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是党在百年奋进历程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弘扬革命文化,促进红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数字赋能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实现其保护和利用的双效升华。实践证明,文旅产业开发是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途径,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融合推进能够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高效利用。蕴含着吕梁精神的红色文化资源协同文旅产业融合,通过数字化转向、建设、延伸和传播等方式,能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依托数字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吕梁精神将在增强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过程中创造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古代文学作品作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以及它强大的美育功能,承载着这方面的重任。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强化古代文学作品,提高道德素质。要加强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