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州与苏锡常地区同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将湖州市与苏锡常尤其是无锡进行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以探讨地区经济模式的优化途径,对促进湖州市经济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谢守红  罗燕 《中国经贸》2009,(22):76-77
苏锡常地区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江苏省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之一。文章从经济增长和产业演进、开发区建设、城市人口与用地增长、小城镇发展、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行政区划调整等方面探讨了苏锡常都市圈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
走有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昆山市王竹鸣市长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正 《江苏经济》2002,(10):16-17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聚集着中国最大的城市群,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苏锡常都市圈,其战略意义在于加快苏锡常地区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密切苏锡常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苏锡常地区的竞争力,呼应上海,赢得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 苏锡常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地区以吸引外资为先导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到2000年,苏锡常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4 766(约合2 991美元),已接近中上等收入国家的下限度。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与判断,苏南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出发,跨国公司具有技术转移的内在动力;因此,苏锡常地区必然就成  相似文献   

5.
苏锡常地处长江三角洲,是紧靠上海的江苏精华地区,在这个地区建设都市圈,曾有人发出疑问:“该不该圈住苏锡常?”我认为,关于建设苏锡常都市圈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在江苏省里有关文件以及一些专家意见中已说得比较清楚,并且这一决策已在付诸实施中,目前值得一探的不是“该不该圈”而是“怎么样圈”才能使之顺利实施的问题。一、在指导思想上,把握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从苏锡常区情特点出发,注重于打破“圈”域内的行政壁垒省政府批准实施的《苏锡常都市圈规划》明确提出:苏锡常都市圈的定位是“在  相似文献   

6.
上海和江苏的几项重大工程,正在改变苏南地区的经济格局,对无锡新一轮经济发展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正确认识这些影响,把握其带来的发展机遇,避免可能发生的消极作用,是无锡未来发展所不能回避的课题。一、呼应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若干做法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开放浦东,带动长江流域的对外开放和经济起飞,对紧靠上海都市圈的苏锡常地区的作用和影响最为直接、强烈。这种作用和影响集中表现为:推动工业化进入以高加工、高技术为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促进以快速交通和信息高速传输为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  相似文献   

7.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是我国地裂缝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地裂缝成因模式及机制非常独特且复杂,为了研究地裂缝成因,数十年来开展了大量的调查、钻探、槽探、物探等地质工作及物理模型试验工作。文章主要阐述了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的成因模式、地裂缝的物理模型试验,以及采用多种先进技术方法的地裂缝监测工作,在此基础上,对苏锡常地裂缝的预警及防减灾工作也进行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间,江苏的苏锡常、宁镇扬飞速发展,特别是苏锡常三市开创了名闻天下的辉煌典范;我省的合肥、芜湖奋力爬坡,经济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与先进城市相比,马鞍山差距在哪里.差距有多大,缩小差距的希望又在哪里?本文试图从历史的回顾出发,用冷静的目光,从中寻找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正> 回顾发展历程,我国国家级科技园区所在地区的各级政府都将其作为利用外资的主要载体,以各种优惠政策,竭尽全力招外商,引外资。海外的大量投资加速了我国国家级科技园区的发展,并以科技园区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苏锡常三个科技园区就是我国科技园区的典型代  相似文献   

10.
最近,笔者到江苏省苏锡常等地区参观了几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感到江苏省在这方面的工作已经走在了前面,他们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江苏省几个开发区的概况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地域布局:沿长江沿宁沪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苏锡常一带以三个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体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的火炬带;力量配置:把全省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科研力量集聚到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方面,  相似文献   

11.
寻访新苏南     
吴玮  张云  张晶 《新财经》2006,(9):88-89
长三角地区占全国1%的土地、6%的人口,GDP占到全国18.5%、财政收入20%。目前,这一地区的经济活力日趋扩散。以地域为范围,几大都市圈已经在这里形成:上海大都市圈,宁镇扬(南京、镇江、扬州)都市圈、杭嘉湖(杭州、嘉兴、湖州)都市圈、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都市圈等。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本刊记者踏上南下之路,寻访发展中的新苏南。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腾飞:苏南乡镇企业增长方式的转换徐元旦,凌忠祥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镇企业发展迅速,1978—1994年,苏锡常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1993年,苏锡常国民生产总值1130多亿元,超过了上海。苏南三市所辖12县(市)全部...  相似文献   

13.
从区域经济理论看四川经济发展的优劣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社会经济发展,无一不是首先从那些优势相对较多、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起步,并快速发展的,而一些落后的地区则随后加快发展,逐步追赶发达地区,达到相对平衡的发展状态。从我国来看,东南沿海地区7个省市(广东、上海、福建、江苏、浙江、山东、海南),以占全国7.3%的面积、26.6%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42%的GDP,成为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而从东南沿海地区的各省经济发展看,广东的珠江三角洲,江苏的苏锡常地区,福建的福厦泉漳莆地区,浙江的杭嘉湖和温台地区,山东的胶东半岛区,等等,都是以该省较小的面积和较少的人口创造了60-70%的GDP,成…  相似文献   

14.
府谷,陕西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县级地区之一,是目前陕西仅有的两个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区域。近些年,它因资源经济迅速崛起。而以"富"著称的府谷离小康有多远呢?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数达到标准了吗?  相似文献   

15.
加速构建环首都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协同发展机制,不仅是河北当前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北京乃至中央的重要使命。从加速构建环首都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协同发展机制必要性出发,从环首都地区的范围、社会经济、环境三者间的关系入手,对环首都地区现状进行了剖析,并对此提出了加速构建社会、经济、环境协同发展机制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受世界经济发展区域化的影响,东南亚地区的经济也逐渐向区域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次经济区域、小经济区域合作正在形成。从总体上看,和平与发展是东南亚发展的主旋律,经济技术上的合作是东南亚发展的新趋势。在加强技术、经济、贸易合作,形成区域经济开发的新局面下,东南业经济将出现一个全面高涨的新时期。在这种形势下。促进中、老、泰、缅毗邻地区的经济发展,将对这一地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社会经济及自然资源状况来看,在中国澜沧江下游流域和中国境外湄公河上游流域之  相似文献   

17.
产业转型不是不出口或者减少出口,而是变低附加值为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多年来,我们都在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何谓产业转型?很多人以为,产业转型就是少出口、多消费,以内需高增长来拉动经济。其实所谓产业转型,主要是指要逐渐提高劳动力附加值。我最近在调研页岩气革命的过程中,对此体会很深。举一个例子,中国很多地区现在都发现有页岩气,但  相似文献   

18.
<正> 世界经济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各国面对的经济问题千差万别。前瞻2005年,世界经济也定是光明中有暗点,黑暗中有亮点。美国在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起着"火车头"的作用,但2005年的世界经济将不仅仅是由美国,或美国加中国等个别国家推动的,而是由世界各个地区和世界主要国家共同发展推进的。世界经济及增长的多中心格局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区域差距的存在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但随着不平衡的发展,将使总体效率的提高渐趋边际,同时也使固有矛盾逐步突出.从苏锡常地区所在的江苏省资源开发和利用来看,南北两地带各有侧重,苏南制造业较发达,属于加工型地区,苏北资源较丰富,属资源型地区,苏中介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20.
建立全面科学的经济发展质量测度体系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文结合新发展理念构建区域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利用熵值法并借助空间分析工具多尺度地分析了湖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区域差异。研究表明:湖南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存在长株潭城市群、张家界“高地”与湘西部分地区“洼地”之间的显著对比;四大区域板块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差距较大,呈现出长株潭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遥遥领先、湘南地区和洞庭湖地区稳步提升、大湘西地区发展质量最低但近年来小幅增长的态势,各区域板块发展优劣势并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同增长是新时代湖南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重要课题,各区域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挥比较优势,探索因地制宜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