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冬松 《征信》2011,(1):42-45
目前,我国缺乏专门的个人信用立法,个人信用信息采集目的与范围等不明确、更新不及时,个人信用查询授权不规范,被征信人参与信用信息处理权利不明,金融机构内控制度不健全,没有明确征信主体和信用主体的权利义务.因此,应制定专门的个人信用立法,建立健全个人信息采集的有效管理制度,个人信用信息数据的使用、披露与保存应体现时消费者权...  相似文献   

2.
高兴波  马骥 《征信》2016,(9):55-57
从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监管执法情况入手,分析个人征信违法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借鉴上市公司、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和外汇违法(负面)信息披露制度,认为应完善个人信息立法保护、建立个人征信违法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征信知识宣传教育,以实现对个人征信机构的约束和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朱凤仙 《金融与市场》2007,(7):28-29,47
目前,我国征信业发展较为迅速,但征信立法相对滞后,阻碍了全国统一的征信市场的形成.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现行有关征信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以保护信用信息主体隐私权为主线,制定全国性、统一的征信法律,统一信用信息采集、披露和使用的条件与范围,明确征信机构监管主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4.
杨岩  王薇 《征信》2017,35(10):64-66
受相关法规制度操作性不强、投诉处理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征信投诉机制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分析美国的征信投诉机制,从完善法律法规、优化投诉处理流程、强化信息披露、提高监管水平、加强征信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征信信息主体投诉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基层央行征信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信用信息采集和披露缺乏法律依据。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法律主体具有"知情权",采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应取得本人同意,从保护信息主体权益角度看是最稳妥的做法。但若坚持这样的法律规定,征信机构采集信息的难度太大,可操作性不强,直接限制了征信体系的发展和征信体系作用的发挥。目前信贷征信系统采集和披露信用信息时,往往并未取得信息主体同意,只是规定在信用信息查询、提供信用报告等使用环节必须取得信息主体的授权,剥夺了信息主体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6.
英国个人征信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全球领先的英国个人征信在立法及市场组织管理体系,与个人有关公共和征信信息采集、保存、加工、使用、披露、安全、隐私界定和保护,个人信息权力的行使和诉权等制度设计和业务操作规范的调查和分析,为尚未立法的中国征信业和目前不断增长的个人征信业务,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迪。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如果没有信用机制作桥梁和起调节的作用,单纯依靠法律制度来维护的市场经济将缺乏活性和效率,需要支付高昂的运营成本.构建我国社会征信系统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活性,提高市场交易效率,降低市场运营成本,为建立和完善高效低成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服务.本文从信息源、信息披露、信息失真责任、主管主体及征信立法等几个方面谈谈建立我国征信体系存在的几个问题,力图从解决这些问题中探索出构建我国社会征信体系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1.征信管理法律法规不尽完善,影响基层央行统一管理信贷征信业的权威。尽管国务院赋予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职能,但没有专门的法律予以明确。《中国人民银行法》中也没有明确体现征信管理业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社会认同感不高影响央行统一管理信贷征信业的权威。  相似文献   

9.
小微信息主体包括小型、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要突破小微信息主体“融资难一发展难陷阱”,关键在于加快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建立健全服务于小微信息主体的金融基础设施。其中,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专门针对小微信息主体特点的征信服务体系(即小微征信服务体系),以客观反映小微信息主体的信用风险状况,解决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构建小微征信体系的关键在于建立可持续性的非银行信息采集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国信息共享平台的逐步建立及征信业的不断发展,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不到位、数据采集披露环节欠规范等引发的风险日益突出。而如何延伸审计触角,将审计开展与新业务、新职能同步,积极开展征信审计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徐欣彦 《征信》2011,(1):13-16
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是征信业健康发展的条件之一.我国应在明确信息主体信用权利性质的基础上,构建不同层次的征信法律法规,保护信息主体的权利.国家应在基本民事法律当中明确民事主体的信用权概念,在专门的征信立法中明确征信业各类主体的基本行为规则,并就非法征信行为及其法律责任作出明文规定,同时就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机制作出安排,直接...  相似文献   

12.
西方各国企业征信有中央信贷登记模式、银商联合模式和市场化商业模式三种企业征信制度。我国的征信制度建设比较适合采用以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主导,以民间投资为主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联合征信模式。我们应培育独立的征信机构,并建立征信数据分类有关技术的国家标准,积极扶持壮大民营征信机构,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建立对失信的披露和惩罚制度,加快有关企业征信立法。  相似文献   

13.
李蕾  王雪 《征信》2016,(8):34-38
当前,我国互联网征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互联网征信具有的全新征信服务理念及先进的数据处理模式极大地推进了征信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我国征信市场的发展.但是,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互联网征信面临的业务风险及其发展局限也不容忽视.因此,应注重完善互联网征信领域相关法律制度,加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建立相应的接口规范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专业化数据公司,提高征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互联网征信业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安金融》2014,(12):73-77
本文在对互联网金融征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互联网征信供给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金融征信体系设计了互联网金融的征信供给方式。建议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初期,应由行业协会或专门的征信机构,搭建互联网金融的征信服务平台,逐步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引导征信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征信立法是征信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信立法是征信体系建设的保障和必要的条件,加快征信立法工作对征信体系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征信立法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即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是规范征信市场行为的需要,是维护征信人权益的需要,也是改善社会诚信状况的要求。其次分析了征信工作的政策和法律依据。第三,征信立法的原则是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客观、公正、公开和保护征信人权利等原则,其内容主要是立法的目的、动机、信息采集和保存,信息披露和使用。第四,分析了征信立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征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征信信息采集的广泛性与各部门信用数据封闭性的矛盾。目前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建设的全国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不但要求做好个人结算账户和银行账户管理系统数据导人工作,同时,也要加快非银行信用信息的采集工作,主要包括社保、住房公积金、工商、税务、法院、公用事业交费等信用信息。由于我国没有规范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加工、咨询、披露和评级的专门法律,  相似文献   

17.
吴国平 《征信》2011,(1):37-41
由于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我国征信业发展和征信立法遇到的诸多问题存在分歧,阻碍了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和信用立法工作的开展.为完善我国信用立法,促进我国征信业发展,应严格区分征信与贷款征信的内涵与外延,合理界定政府的法定职能,选择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和个人征信模式,通过立法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正确处理好企业信息公开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消费政策的批量出台、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征信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基石,在防范金融风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体系还处于基础性建设阶段,尚且存在征信监管体系不完善、征信机构供给不足、征信标准不统一、信息共享难度大等问题。本文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征信监管体系、优化征信供给、统一征信标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建议,以期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征信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消费政策的批量出台、消费观念的转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给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征信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基石,在防范金融风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体系还处于基础性建设阶段,尚且存在征信监管体系不完善、征信机构供给不足、征信标准不统一、信息共享难度大等问题。本文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征信监管体系、优化征信供给、统一征信标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建议,以期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征信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征信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公众的维权意识逐步提高,征信投诉事项也呈逐年上升态势。选取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办理的征信投诉典型案例,针对我国现行征信投诉处理配套制度在征信信息报送标准、不良信息告知、征信投诉受理范围、征信投诉核查处理期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完善征信授权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不良信息报送事先告知义务的核查范围、明确征信信息采集与报送标准、完善征信投诉办理机制、优化征信工作机制等,妥善处置各类侵害信息主体权益的征信投诉事项,维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