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如今的国家区域经济版图上,辽宁已经承接起一个多纬度的发展使命:环渤海重要省份之一、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以及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东北振兴的龙头,辽宁省的经济规模和金融资源占据东北地区的半壁江山,同时,位处东北南部门户、兼占环渤海经济圈北部要地,  相似文献   

2.
殷鸣灿 《时代金融》2014,(9X):53-53
近年来文化产业以一种全新的形式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以创造的方式建构中国新文化、新经济和新政治格局,逐渐形成中国文化改革的新体制。辽宁省自然资源丰富、社会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加之辽宁独有的市场区位特征,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显著优势。在区域文化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辽宁省应树立全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意识,开创文化产业品牌战略、培育新型文化产业优势,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成为促进辽宁省区域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文化产业以一种全新的形式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以创造的方式建构中国新文化、新经济和新政治格局,逐渐形成中国文化改革的新体制。辽宁省自然资源丰富、社会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加之辽宁独有的市场区位特征,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显著优势。在区域文化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辽宁省应树立全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意识,开创文化产业品牌战略、培育新型文化产业优势,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成为促进辽宁省区域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4.
建设“五点一线”(“五点”指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锦州湾沿海经济区、丹东产业园和大连花园口工业园,“一线”指从丹东到葫芦岛1443公里的滨海公路)沿海经济带是辽宁省全面振兴规划的核心和重点。截至目前,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稳步推进,累计签约项目576个,投资总额2330亿元。  相似文献   

5.
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中的金融视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地战略目标,金融发展的扶持作用不容忽视。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东北的金融发展无论是从量的扩张上,还是在质的提高上都明显落后了。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研究表明东北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因果关系,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基于这样的结论,我们提出了有效化解历史包袱,实现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发展、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建设以大连为核心的区域金融中心的老工业基地金融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东北老工业基地转移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早期和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大量工业资本积累,可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原先粗放型和资源掠夺型的开发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老工业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正在经受着资源枯竭、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等多重因素的考验。辽宁作为全国唯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试点省份,给全省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探究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与弱势群体导致贫困的本质属性及其深层次的原因,比较不同类型的反贫困模式,从而建立辽宁在经济转型期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解决弱势群体贫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是未来五年乃至相当长一个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发展战略。张家口将立足建设“西北腹地经济枢纽和华北地区次经济中心”的发展定位,针对市域间区位差异、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不同的实际.大力实施“一带两翼”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增强沿海意识。摒弃内陆心态,集全党之智。举全民之力.打造“北厢”经济重要增长极,在环渤海和外长城“两圈”发展战略中奋力崛起,努力建设冀北地区强市名城,  相似文献   

8.
大连:开放龙头助推东北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连完全有能力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中发挥龙头作用,与辽宁沿海各城市紧密携手,共同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提升东北地区国际竞争力,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9.
余欣 《中国金融家》2009,(3):99-101
2009年3月5日下午,人民大会堂辽宁厅灯光闪烁,热闹非凡,代表们脸上洋溢着自信和豪情。他们从容审慎地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规划着辽宁经济未来的发展。自从辽宁“五点一线”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伟大战略付诸实施后,辽宁落实党和政府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的一系列措施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省份,面临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环渤海经济发展的双重机遇,为辽宁分行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按照东北振兴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点是建设两大基地,发展三大产业。“两大基地”,就是将辽宁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东北地区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建设还不尽完善,特别是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现实表现更是不尽如人意,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比,呈现出“规模小、结构差、效率低、创新不足、发展滞后”的特征,并由此形成了如下五对既相互联系又互为影响的矛盾:一是  相似文献   

12.
郑玉焯 《中国财政》2012,(22):16-17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自此形成了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基本理论和主导思想。同年,国家开始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可以说,辽宁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与老工业基地振兴基本同步。多年来,辽宁省各级财政部门以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使命,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为民理财宗旨,全面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大力支  相似文献   

13.
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低迷,辽宁省2015年GDP位列全国最末。辽宁省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本篇文章的目的是针对辽宁省现状抓住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创新性的应对措施。按照国家《辽宁省总体方案》的战略定位,把辽宁省建设成为体制机制创新与自主创新示范区。  相似文献   

14.
范永恒 《财政监督》2004,(11):25-2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为辽宁大振兴、大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作为财政监督检查职能部门,辽宁省财政监督检查局把东北大发展、辽宁大振兴视为责无旁贷的工作,努力确保国家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的落实,确保对老工业基地振兴投入资金的安全,确保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正常运转,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王平 《中国税务》2009,(9):8-11
根据辽宁省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09年上半年辽宁全省GDP增长11.5%,与全国上半年GDP增幅7.1%相比,领先了4.4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好于全国,也高于东部沿海省份。这不仅得益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深入实施,而且与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财政金融政策密切相关,其中,增值税转型的作用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6.
《财政监督》2007,(8):5-9
2005年以来,辽宁省各级财政监督检查机构紧紧围绕财政管理这一中心,牢牢把握构建具有管理特色财政监督机制的主题,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财政监督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在此基础上,辽宁省财政监督检查局提出,要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与构建和谐辽宁中的作用,切实履行财政监督职能,推动全省财政监督工作向纵深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伴随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步伐的加快,辽宁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末,中小企业生产总值占到全省GDP的半壁江山,成为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因素。随着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进程的加快,全省经济结构不断深化调整,中小企业发展的空间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多年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的辽宁,县域经济一直是全省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全省经济份额中比重最大的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沈阳、大连等大中城市,县域经济规模小、工业化水平较低。200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在实施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过程中,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激励政策,并做出了以发展县域经济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省财政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各项战略决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全局,努力转变理财观念,拓展理财视野,积极运用财政体制、投融资等财政政策及配套措施,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动县域经济走“五化”发展之路,激发县域经济内在活力释放。  相似文献   

19.
辽宁是国家“一五”时期建立起来的老工业基地,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最集中的省份。建国以来,辽宁作为重要的原材料、制造业、重化工业和重大技术装备部;为奠定新中国工业化和建立比较完善的独立国民经济体系做出巨大贡献。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进入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辽宁老工业基地遇到了体制性、结构性和机制性矛盾,辽宁老工业基地呈现出区域比较优势减弱、地位相对下滑、经济增长乏力和财政实力下降等问题。本文从分析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位次后移原因入手,提出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理财》2010,(1)
没有方向,你的船将驶向何方?辽宁,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共和国长子,曾经显赫一时。但是计划经济的坚硬磐石,终究抵挡不过改革开放的强劲春风,全国第一家申请破产的国有企业、1998年国企减员增效……,改革给辽宁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砸碎大锅饭后,辽宁这艘大船将驶向何方?是迷失在过去,继续痛苦的呻吟,还是发奋图强、再焕容光?当时针指向2003年,历史注定翻开新的篇章:全面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2003年,辽宁省GDP总量6002.5亿元;2009年,辽宁省GDP总量预计达到14550亿元。7年来,辽宁省GDP年增幅超过13%。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辽宁省财政收入也从2003年的446.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591亿元,年增幅超过20%。短短7年时间,辽宁省奇迹般实现了GDP总量、财政收入的双翻番。作为最有力度的政府有形之手的辽宁财政,理顺机制成为重中之重;如何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