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建忠 《中国金融》2021,(19):23-24
<正>坚守普惠金融定位,充分发挥地方性法人银行的属地优势,最大程度将货币信贷政策精神传导至区域内实体经济,最快速度将利率定价导向传导到企业客户2019年8月,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人民银行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提高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有效疏通了利率传导机制,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新的重大里程碑。两年多以来,LPR应用范围持续扩大,LPR改革潜力持续释放,按照"先增量、后存量"的步骤,完成新发放贷款和存量浮动贷款全部参照LPR定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政策利率迅速传导,带动LPR利率显著下行,贷款利率隐性下限被完全打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明显降低,为企业快速复工复产和经济恢复常态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同时,LPR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的主要参考基准,金融机构内部定价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升。2021年,人民银行优化存款利率监管,存款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优化,银行资产负债之间的利率传导机制日益通畅,有效巩固了LPR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2.
刘宏海 《中国金融》2020,(12):35-37
<正>利率并轨是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的重要一步。2019年8月,我国中央银行实施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LPR报价的参考基准由原来的贷款基准利率转变为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LPR的计算方法、报价银行数目、期限品种和报价频率也都有了新调整,不仅保障了LPR的市场化形成,也提高了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的联动性,增强了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能力,有利于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目前,商业银行正逐步将LPR应用到贷款定价,并已取得积极的成果。但我们也应思考LPR在定价机制、期限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了解地方法人银行利率定价情况,人民银行南昌中支对江西辖内167家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显示: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江西省内地方法人银行利率定价机制逐步完善,市场化形成的LPR逐渐取代贷款基准利率成为商业银行内部转移定价(FTP)的主要参考基准,并已内化到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中,利率传...  相似文献   

4.
李晗  黄朱文 《中国金融》2021,(6):102-102
根据对湖南省郴州市辖内银行的调查,自2019年8月实施LPR改革以来,银行经营行为发生了诸多新变化. 银行经营行为的新变化 企业贷款利率明显降低.据调查,LPR改革后,银行的企业贷款利率整体下行明显.2020年,郴州市辖内银行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15%,同比下降41个基点.其中,大型企业贷款利率最低,微型企业贷...  相似文献   

5.
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基于此背景,本文梳理郴州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推广LPR现状,聚焦LPR改革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经营利润、利率风险、企业融资成本、创新业务发展的影响情况,利用郴州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相关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及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如下结论...  相似文献   

6.
朱萃 《北方金融》2023,(12):11-15
近年来,人行持续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发展。2019年8月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完善,2021~2023年期间又不断优化了存款利率自律机制,疏通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不断下行。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MLF利率作为央行政策利率影响力不够、LPR机制自身缺陷、LPR对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传导存在梗阻等问题,还需要继续完善LPR定价机制,进一步提升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2020年,为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机制,不断提升金融机构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中国人民银行要求中小金融机构加权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以下简称“FTP”)机制建设,并将LPR合理内嵌到FTP中。2021年第2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目前,全国性金融机构建立了FTP相关制度和系统,并不断完善挂钩LPR的贷款FTP机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FTP机制建设不断完善,约63%已建立FTP管理制度,较LPR改革前提高了14个百分点。村镇银行占中小金融机构总数约41%,由于诸多因素限制,在构建FTP上面临较大挑战。本文将大连8家法人村镇银行作为调研对象,从业务定价流程、审批权限设置、决策架构管理等方面开展调研,以点扩面,试图分析村镇银行在构建FTP机制上存在困难的共性原因,并对现存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领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自上世纪90年代开启,致力于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理顺资金价格的决定机制。自2019年8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以来,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持续走低,一方面降低了社会平均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也给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负债来源相对单一、以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带来影响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LPR改革对乌兰察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产生的影响,研究其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货币政策操作环境更为复杂,为确保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逆周期调节效能。加快推动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运用,进一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利率传导是货币政策传导的核心机制,国务院部署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降息的边界     
钟正生  张璐 《中国金融》2020,(10):74-75
<正>2019年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促进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下降",同时推出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此后,降低贷款利率水平成为货币政策一项重要目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促使中央银行降息力度明显加大,自此到2020年3月底,作为LPR定价锚的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下调15个基点,LPR利率下降26个基点,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了46个基点。  相似文献   

11.
王剑  阮达  陈俊良 《银行家》2023,(10):48-49
<正>净息差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作为评估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它向来为市场所重点关注。近些年我国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见图1),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已经跌至1.74%,比2022年底降低17个基点,比2021年末降低34个基点。其原因是多样的,如国家让利实体经济的政策号召、LPR的持续下调、市场利率走低、贷款置换等,这些因素都对净息差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落后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本文以邵阳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为例,探讨了地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定价模式,分析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现行贷款利率形成机制存在缺陷的主要特征,并针对如何完善利率形成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席波 《中国金融》2020,(4):37-39
<正>201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在报价方式、期限品种以及市场公允性等方面均作出了重大调整。总体来看,这次LPR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有望进一步推动货币政策调控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也凸显了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下,通过深化改革的办法化解利率"双轨制"的诸多弊端、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的政策意图。LPR与其他利率基准比较自上世纪90年代开  相似文献   

14.
<正>多年来,我国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尽管目前已放开贷款利率上、下限,但仍维持着贷款基准利率,形成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局面。"利率双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以下简称LPR)形成机制,旨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此次改革也是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征程"。  相似文献   

15.
刘明彦 《银行家》2020,(1):94-96
2019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6.0%,创下年内新低,表明中国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为了促进以制造业、服务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增长,减轻经济下行的压力,今年8月央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机制,实现货币市场利率与贷款基准利率并轨的同时,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实际利率的下行,从而解决长期存在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BIS基准标准和国际借鉴,对中国人民银行LPR新机制的基准特征和未来曲线进行展望,得出结论:LPR报价机制选定MLF为利率锚发挥中期政策利率作用,是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优选方案;按照国际基准评测标准具有显著的特征,新基准曲线构建,有助于实现逆周期政策调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目标。主要建议:稳预期,正确解读中期政策利率;推进存量贷款新基准的平稳转换,确立LPR贷款定价中基准地位;规划发展衍生产品市场,构建政策传导机制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7.
2019年8月以来,人民银行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并通过LPR引导贷款市场化定价,从LPR改革效果看,贷款定价机制发生巨大变化,疏通了“政策利率-LPR-贷款利率”的利率传导渠道,贷款定价市场化水平大大提升。  相似文献   

18.
文诚公 《中国金融》2023,(16):54-55
<正>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不断显现,LPR的方向性和指导性增强,引导贷款利率下行,降低了融资成本、拓宽了融资渠道,有力支持实体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欧美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疲弱,我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还不够强,需求驱动仍然不足。  相似文献   

19.
张蕾  罗瑜  陈璐 《中国金融》2020,(4):47-48
<正>我国LPR机制改革的推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能够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贷款利率的并轨,贷款实际利率的下降最终依然取决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的下降2019年8月17日,人民银行公告实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新的机制要求各报价行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MLF)加点的形式进行报价,并从即日起新发放贷款主要参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进行定价。此次LPR机制改革的实质是推动信贷市场利率"换锚",以中期货币政策利率作为"桥梁",加强信贷市场利率与货币政策利率、货币市场利率的联系,推动信贷市场利率决定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20.
<正>以LPR改革为核心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建设在有效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同时,也有助于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利率市场化为重点的金融领域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金融体系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19年以来,我国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为核心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有效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同时,也有力推动了商业银行不断优化信贷结构、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