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美元的持续贬值,大量国际资本从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巨额资本流入和本币升值的压力。越南发生的金融动荡给予我们警示,巨额短期资本流动会对一国经济金融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监管短期资本流动以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美元的持续贬值,大量国际资本从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巨额资本流入和本币升值的压力。越南发生的金融动荡给予我们警示,巨额短期资本流动会对一国经济金融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监管短期资本流动以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越南主要经济指标均超过了安全警戒线,金融市场急剧动荡。越南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导向难辞其咎:政府巨额的投资导致财政赤字;大规模的设备进口导致贸易赤字;过于迷信外资作用,金融开放过快;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对资产价格泡沫危害认识不足;在出现通胀苗头时犹犹豫豫,错失最好的调控时机。越南金融动荡对中国的影响有限。借鉴越南教训,中国应严防通胀,防止境外热钱流入境内兴风作浪,对人民币升值采取谨慎态度,防止股市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4.
越南目前发生的金融动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其危机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扩散到周边国家甚至全世界,倍受多方关注。广西作为中同和东盟合作交流的桥头堡,和越南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特别是边境地区和越南有着较强的经济共生关系,越南危机的传染效应将通过贸易、投资、金融等渠道向广西扩散,在一定程度上对广西的经济和企业以及居民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和谐金融”构建的设想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活动已日益广泛地参与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调节、促进、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保障。特别是自去年开始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越南经济动荡、金球性通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外围不稳定、不可测风险因素增多,而国内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调控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布局和建设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意义是推进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于中国大国战略的实现,并促进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化。然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也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如操之过急的金融自由化引发金融动荡、虚拟经济的过度泡沫化危害经济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向国内蔓延更为迅速等都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风险点。中国布局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原则是:遵循金融改革开放风险可控的首要前提、坚守金融依附实体经济的基本底线和把握金融中心服务国内经济的根本宗旨。坚持这些基本原则有助于中国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尽可能趋利避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以国际金融多中心为战略选择,选定上海、香港和北京作为布局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城市,符合中国整体战略利益,也与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现状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在阐述越南金融动荡主要表现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越南金融动荡的形成原因,并从中得出了我国应汲取的一些经验教训,其目的是为了避免我们重蹈越南之覆辙。  相似文献   

8.
越南作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经济增长迅速,需要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贸易投资,并承接大量的来自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金融需求日益旺盛,金融市场却并未同步跟进,金融供给存在较大缺口。本文从越南资金供给和金融服务供给的现状分析出发,结合这些过程中越南面临的巨大的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缺口,提出以拓宽政策性金融服务领域、构建区域内跨国金融体系、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等方式促进越南金融供给。  相似文献   

9.
关于2008年越南的那场金融动荡的原因,越南政府过度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未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经济过热、贸易失衡、流动性过剩、外资负面影响等问题,此为矛盾激化的内因;原油和粮食价格高涨及美元贬值致使全球性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等,此为矛盾发展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和6月,越南爆发金融动荡,汇市、股市,楼市全面暴跌,主要原因是通货膨胀失去控制,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国际热钱获利后迅速撤离、贸易与财政赤字严重、外汇储备不足、汇率贬值预期较强等.越南金融动荡的爆发对新兴市场国家敲响了警钟.在通胀压力加大,国际货币体系紊乱和局部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全球货币政策由宽松向紧缩转变.  相似文献   

11.
邓敏  蓝发钦 《上海金融》2013,(3):21-25,116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深度、金融体系完善程度、金融效率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从金融发展视角思考两者金融开放效应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东道国发达的金融市场和金融部门能更好利用外来资本、充分吸收流入资本溢出效应、降低开放后经济增长波动及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而其金融体系不发达又将降低开放后金融系统抗风险的能力,本国金融业落后与资本外流、流入资本结构不合理等隐患也有重要关联,另外金融监管不力会导致金融开放后银行和货币危机的高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外汇管理》2010,(9):18-18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汇资金大量涌入是市场发挥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的结果,对推动经济增长、提高技术进步、促进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夹杂着部分热钱的外汇资金大规模、快速流入也有很大的危害,如弱化货币政策有效性,强化通胀预期,危及国家金融安全等等。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至今,主要经济体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全球范围内流动性较为充裕。我国受国际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较小,并且经济保持了快速稳步增长,但在国内主要物价出现快速上涨的环境下,我国采取了连续加息的政策,并且人民币汇率也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的差异,将会加速短期跨境资金的流入。同时,我国出台贸易项下和直接投资项下人民币结算试点,也为境外资金流入提供了新的渠道,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冲击。本文认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决定我国面临较大的短期资金流入风险,分析了跨境资金流入对我国当前经济的冲击,并提出相关建议防范短期资金跨境流入风险。  相似文献   

14.
以新思维审视中国外汇储备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汇储备是一国国际经济活动往来形成的特殊的外币债权,中国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的特点以及热钱的大规模流入决定了中国当前的外汇储备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过多的外汇储备必将产生较大的机会成本风险,并且面临着较大且频繁的汇率风险以及境外金融机构倒闭和资产价格波动的风险,给国内的流动性控制和金融调控带来诸多的困难,增加了贸易摩擦的频率。要审时度势,通过加快国内经济结构调整、鼓励走出去、多元化运作储备资产等形式规避中国外汇储备所面临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在亚洲国家经济“雁形阵容”中一直走在前面的越南经济正在遭遇着一场十分严峻的金融危机考验。伴随着各项金融数据的恶化,越南政府被动地调低了经济增长指标;与此同时。越南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和危机的蔓延也引发了人们对亚洲经济前景的种种猜测和担忧。  相似文献   

16.
于杰 《证券导刊》2008,(21):73-74
目前其他亚洲经济体基本面依然稳健,越南金融市场剧烈动荡触发大规模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低。而就股市而言,中国股市现在所遇到的问题,更多是来自于国内宏观调控、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问题。如果能够有效地化解相关的矛盾,中国股市在不利的外部环境下平稳运行还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7.
《国际融资》2011,(3):63-66
外国直接投资状况 近年来,越南政治、社会环境持续稳定;经济快速增长;劳动力成本低廉;公共费用和工业用地租金便宜,为大量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创造了条件。2008年流入越南的外国直接投资(FDI)241.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占GDP比重达到10.7%。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FDI流入锐减至178.1亿美元,占GDP比重降至9.7%。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越南经济形势一直处于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之中。亚洲地区的其他国家也同样面临着高通胀和贸易逆差的困扰。越南的“警笛”鸣响之后,恐慌情绪开始迅速在亚洲范围内蔓延,掀起新一轮“亚洲金融危机”的疑云。越南的金融动荡会不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谁将会步其后尘,成为“下一个越南”?  相似文献   

19.
王蕾 《中国外汇》2008,(7):28-2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与金融一体化的迅速发展,资本跨境流动越来越对一国经济、金融运行产生重要影响,资本流动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也增加了经济运行的风险。因此,很多发展中国家,如巴西、智利、哥伦比亚等都在20世纪90年代初,采用市场化或行政性手段进行过长期或暂时的资本流入管制措施。泰国也于2006年底试图部分恢复资本流入管制,在当时掀起了巨大波澜。  相似文献   

20.
200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近期越南成为新兴发展中国家最新受害者的代表,使对金融动荡进一步升级的担忧笼罩着全球市场。值此之时,我们有必要回顾、研究历史上形形色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进而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