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在我通过全国第一届注册会计师考试后,当时手执教鞭的我变得踌躇满志起来,似乎只要我愿意便可立马成为一名执业的注册会计师。但在当时中国社会还处于计划经济巢臼的年代,要调动工作谈何容易?1993年幸  相似文献   

2.
《会计师》2006,(7)
如今,我重新踏上了漫漫求职路。在开始求职之前,我反思了自己的职场之路,虽然或许是失败的,但我需要找到自己的问题,我需要给自己重新定位。我终于找到了我的问题可能出在哪里。在之前这些年里,我好象从来就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至少两个问题: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自己的兴趣在哪里?我游走于事务所-企业-事务所之间,总是因为不了解而进入,总是因为了解而离开。那天看到了这段话,深有同感:“一个人的职业规划,首先要检查一下这份工作是不是很适合你。一是看工作内容本身,这方面的技能你是否掌握得很好;二是看这份工作与你的个性特征是否很合适。因…  相似文献   

3.
我在一九五一年底由中共鄞县县委调到鄞县人民银行工作,当时思想上是很不痛快的。一踏进银行的门,第一个感觉是:‘这不是革命工作,是一个做生意的地方’,为什么要把我调到这里来呢?接着银行领导上分配我去搞农金工作,当时内容是:储蓄、贷款和保险,我想这些工作有什么名堂可搞,三件工作归纳起来,还不是几张钞票、几个单据,那里有像我过去在党政部门搞土改工作那样有意义呢?到了乡里碰了第一个‘钉子’,就是乡长不允许我贯徹我自己预先订好的工作计划,不给我专门召开会议布置,於是就对乡里大为不满,认为  相似文献   

4.
王开一 《理财》2024,(1):103-104
<正>回忆往昔,拷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来审计?我为审计奉献了什么?我又能为审计留下些什么?1986年参加高考报了审计专业,当时对审计并不了解,通过两年的学校生活,系统学习了审计知识,对审计的认识进一步加深。1988年通过考试招入许昌市审计局,开始了我的审计人生,我为什么要进入审计?当时并不很清楚,而是在以后的审计工作中一点点感知、一次次体会、一步步升华中得到了回答。  相似文献   

5.
韦伯是美国圣日公司一名普通的员工.一开始他还勤勤恳恳地做自己的工作,可是后来他发现在公司里像自己这样的人有上千个,想靠勤奋工作脱颖而出简直是难于上青天.于是他的热情锐减,每天漫不经心地工作.  相似文献   

6.
青春的意义是什么?不是没有结果的爱情,而是勇敢无畏,一心想实现的梦想。动笔的时候,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下称《致青春》)票房已突破5亿。上周六的晚上,《致青春》的放映厅场场满座。“黄牛党”贩票给我,帮助我成为了观众席上那个思考青春的人之一。我始终相信,赵薇在用电影缅怀自己的青春。女一号的眉眼有她的影子,绰号是“玉面小飞龙”。出生于1976年的赵薇属龙。  相似文献   

7.
<正> 上哪儿找灵感呢?今天是储蓄摄影比赛截稿的最后一天,可是我拍摄的一些作品都被自己“枪毙”了。没办法,就这么回事。你别以为挎着相机,还有闪光灯、三角架什么的这劲儿挺潇洒,却时时也渗进丝丝无奈的酸苦。只是无奈。忽然想起一首歌也叫无奈什么来的,笑笑,自嘲。东街储蓄所,依然的挤、忙。  相似文献   

8.
沉雁 《理财》2012,(6):58-59
如何才能买到适合自己的保险?一位80后MM用自己的故事告诉你这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别人的投保教训,不正好可以成为你我投保的参考吗?我是1984年出生的MM,受理财意识较早的影响,2004年的时候就开始为自己购买商业保险了,只是至今我都认为我所买的保险于我而言没有什么作用。对于保险,我也一直处在困惑之中:到底如何才能花最少的钱买到最适合自己的保险?居然买了储蓄分红保险2004年的时候,做保险的小姑为了让家里人都支持她的工作,动员了家里所有的亲戚买她所在公司的商业保险,而刚  相似文献   

9.
父亲已过花甲之年,一直企盼我过年回山东老家.去年春节没有回老家,今年无论如何也要回去. 两年前,父亲患上肺病,至今沉疴难愈.还记得当时我正在上班,突然接到家里电话说父亲生病住院,问我能否赶回家去.当时手头工作正紧荷包也紧,实在不好开口请假,只好中午跑到附近的邮局,把我当时仅有的不到一万元钱先寄给父亲.我不想说自己有多敬业,但当时的工作压力确实让我无法抽身,房贷的压力又让我囊中羞涩.我清晰记得那时给家里寄钱时,眼泪直在眼窝里打转.在外求学和工作这么多年,多少坎坷和困难都克服了,直到那一刻我才突然体会到一种莫名的愧疚,自责和内心的无助.我一直尊奉孝道是百行之先,但那一刻,我想自己可能是一个不孝的儿子.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投资》2007,(5):36-38
感谢你们办了这么好的一本杂志,令人受益匪浅。我过去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职务做到公司副总,是公司4个副总之一。因为公司办得还可以,各方面的资源都比较畅通,由于我在公司当时是分管外联工作,按我们总经理的话说,是用公司的钱去替我自己打点关系。我想事实可能也是这样。通过这样一份工作,这几年确实是认识了不少的人,积累了不少的资源。后来因为与公司里的一位重要人物产生了分岐.他是公司的创业元老,我想这样呆下去没有什么意思,就离开了这家公司。当时有两个想法.一是找个地方去继续打工,二是自己开创一份事业.自己当老板。我仔细考虑了一下.觉得以自己的条件.再去打工也就是这样,一年赚个几十万元,被人呼来喝去.没有什么意思。而我自己有许多想法.觉得都是不错的点子。再则.我仔细衡量了一下,觉得凭借自己这么多年积累的资源,自己创业应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所以开办了现在的公司,仍旧是在互联网领域,相当于一个互联网的公关和沟通业务吧,应该说跟我自己的志趣和这么多年的人生历练是相符合的。我原来以为凭借自己丰富的资源.办这样一家公司应该是不太费力气的事情.即使赚不到更多的钱,至少也不会有彻底失败的可能。但是现在我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主要是自己原来以为可以用到的资源.而且被别人亲口许诺帮忙的资源.一旦到自己真的开创公司.就变得全然不管用了。该找到的人找不到.或者找到了也是模棱两可.要不然.帮忙是可以.但是开价太高.不像朋友.完全变成了买卖关系。而不想搭理的人,不相干的人.倒是接二连三地找上门来.热情有加.都是不想出力而想分羹的。现在我是头大如斗.度日如年。没有办法.所以还是想向你们求教.这个创业资源究竟是怎么回事?过去积累的创业资源究竟应该怎样运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感谢!  相似文献   

11.
我由于在战争中负伤残废,一九五一年从军队转业到广东信宜县人民银行做警卫工作。当时,很多同志对我说:“你是个共产党员,在部队立过几次功,又是个负责干部,现在让你当警卫员,你願意干吗?”还有一些同志也怀疑我是不是会安心做这项工作。当时,我因有个人主义思想作祟,也怀疑干银行的警卫工作是不是算干革命工作,在银行能不能学到知识,思想上有点懊悔不该转业到银行来。后来,我学习了毛主席著作,毛主席在  相似文献   

12.
屠格涅夫说过“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在我近10年的法律事务工作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次历经三年的企业问借款纠纷案件。从一审判决、到二审发回重审,一审重审判决、二审维持原判,到最终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由二审人民法院改判。真的是复杂万分、期间历经千辛万苦。但是该案也让我获得了很好的一次锻炼机会,并且在该案的代理过程中,我逐渐获得了自信,对自己从事的公司律师工作,也越来越投入和产生浓厚兴趣。因为当时本案中有两个上海大律师担任代理人,一个是中达律师事务所的陶武平律师,一个是张鲤庭律师事务所的张鲤庭律师。想想当年自己还是一个小姑娘,却在案件代理过程中逐步做到不卑不亢、进入角色,最终说服法官依法改判,打了一个胜仗,也是有些骄傲的。  相似文献   

13.
医保回音壁     
编辑同志:您好! 我原是北京一国企职工(80年代参加工作),三年前自己跳槽去了一家外资单位。因当时在国企已分得一套住房,单位规定,要转走社会保障关系,必须归还单位住房或按市场价买下住房。我选择了后一种方式, 可单位对于房子的市场价格又迟迟没有定下来,结果导致我的各项社会保险均在三年前被中断了。请问:①企业不给转保险关系的做法是否合法?②象我这种中断保险好几年了的情况,医保中心能否让我续保?如果能续保,以前的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还算不算? 北京读者王鹏  相似文献   

14.
在我的书桌上 ,有一套杂志“读不旧”。时间不同、方法不同、目的不同 ,读后的收获也不同 ,给人一种常读常新的感觉。这套杂志就是《中国金融》。从参加工作到现在 ,我珍藏的三十多期《中国金融》整整齐齐地码在书桌一角 ,闲暇时细读细品 ,需要时信手拈来。在我看来 ,每一期《中国金融》都有新的内容 ,值得我们去研读。初识《中国金融》是在 1998年 ,我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见习临柜业务。年轻气盛的我简单地认为自己学的是会计专业 ,做一名合格的会计出纳人员还不是小菜一碟 ?但事实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当时基层农发行成立不久 …  相似文献   

15.
我爱我的事业和祖国——记六届人大代表马旭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爱社会主义祖国,我也爱祖国的保险事业。”连云港市保险公司副经理、六届人大代表马旭升,在出席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向记者谈到了他三十年来走过的曲折道路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我怎么会对保险这个行业这么有感情呢?”马旭升深有感触。“那是1953年,我在上海财经学院进行毕业实习,当时恰逢靠近外滩的一片棚户区失火。我们参加了这次救灾工作。我亲眼看到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受灾群众被妥善地作了安置;由于这些群众事先都办了‘简易火险’,他们的经济损失得到了应有的补  相似文献   

16.
一路牵引     
10 年前 ,初出茅庐的我向《中国金融》投了一篇题为《七员八员做个好员》的稿子 ,当时我不过是试试手气 ,没抱多大发表的希望。可想不到两个月后 ,《中国金融》1990年第 9期刊登了我的文章。这可是我参加工作后 ,第一次投稿第一次上稿呀 !我一遍遍地闻着扑鼻墨香的铅字 ,激动得就像母亲抚舔着自己可爱的乳儿。一无名气 ,二与《中国金融》编辑素昧平生 ,却得到了“大刊”的如此厚爱和扶掖 ,《中国金融》真像一位启蒙老师 ,一路牵引着我在金融写作的路上往前走。 10年来我收获了小小的却甜甜的果实———我在《人民日报》、《金融时报》和省委…  相似文献   

17.
参加银行工作不久,就担任会计工作。当时,我认为这是一门“技术工作”,学会了自己就有了本钱。于是我就下功夫钻研会计制度,苦练业务技术,工作起来也不怕辛苦。最初几年确实表现得很不错,曾多次被评为模范工作者,受到过奖励。但是,建立在个人主义思想上的好的工作表现,往往是经不起考验的。不久,当领导上提出要调我去营业所工作的时侯,我就顾虑重重,既怕农村生活艰苦,又不愿和在支行工作的爱人离开,总之是一百个不愿意。以后虽然勉强服从了组织上的分配,但是情绪极不正常,当然也谈不上做好工作了。当地党政领导和营业所、信用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个购物狂,一到休息时间,就爱往商场跑,所以工作三四年以后,存折里的钱才满五位数。本来么,每月几千元的工资,除了吃住用度,能剩几何?我一边囊中羞涩,一边无计可施。  相似文献   

19.
加盟天狮 进入天狮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那是在2001年,我在天津财经大学当MBA导师,一次带几个学生到开发区参加招聘会.看到天狮正在招聘CFO,就过去看了看.当时和招聘的人开玩笑说:"你们老板疯了吗?怎么不让自己的小舅子做这个职位,非要到社会上找一个不认识的人担此重任?"但我还是半开玩笑地留下了自己的简历.  相似文献   

20.
第一眼在理财展上见到这本杂志时,我就被那时尚的封面吸引住了!因为一直以来我就想找一种综合性的理财杂志,来丰富我的理财知识,让自己的生活更趋条理化.回家后我就把当时赠送的那期看了个够!看完就从里到外喜欢上了它,立即联系编辑部订了一年,现在每期书一到手我几乎从头看到尾.真是开卷有益!工作上自己虽然每天跟客户谈的都是理财的话题,可也只局限于公司的产品.杂志里有关保险设计、房地产投资等专题大大完善了我对理财的理解,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与客户交流的层次,不知不觉工作越来越有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