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阳  蒋葵 《商场现代化》2005,(36):56-58
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我国的上市公司陆续都要实现全流通,过去一直困扰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的制度性问题终于得到了有效地解决.本文从全流通时代实施管理层激励必要性的角度出发,在分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在新环境下实施管理层激励,尤其是实施股权激励应从竞争性的外部激励和企业代理合约的内部激励两个方面进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修改现行<公司法>相关条款,科学合理制定管理层激励方案,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我国的上市公司陆续都要实现全流通,过去一直困扰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的制度性问题终于得到了有效地解决。本文从全流通时代实施管理层激励必要性的角度出发,在分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在新环境下实施管理层激励,尤其是实施股权激励应从竞争性的外部激励和企业代理合约的内部激励两个方面进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修改现行《公司法》相关条款,科学合理制定管理层激励方案,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企业员工相关的股权激励是企业激励体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文章对国内外与管理层股权激励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回顾与总结,从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动机、方案设计、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四个方面梳理相关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出建议,希望给国内股权激励制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浅谈管理层的股权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晖 《商业时代》2004,(6):26-27
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有代理成本理论与人力资本理论;中美企业管理层薪酬比较有显著差异性,我国实施管理层薪酬激励有较大局限性,但已有积极探索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接着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特征,指出如何正面发挥高管的股权激励,减少盈余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文章提出了一个分析管理层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框架,以期为这一课题的实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刘鸣 《现代商业》2014,(17):258-259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企业首先尝试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授予公司股权,推动了美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股权激励政策也随之在全世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公司股权日益分散和管理技术日益复杂化,各国大公司为吸引留住人才,纷纷推出股权激励政策。而我国越来越多公司也开始实施管理层施股权激励,那么面对股权激励的巨大诱惑,管理层是否为能顺利获得股权而对基准年度或决定能否行权的年度进行盈余管理,以使得个人效益最大化?本文从博弈角度分析管理层股权激励中盈余管理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7.
《品牌》2014,(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及完善,引自发达国家的股权激励制度也开始在我国的企业当中盛行。但是由于很多企业管理层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企业整体绩效不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竞争力下降等问题层出不穷。本文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上市公司的特殊性,通过深入研究分析伊利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实践情况,总结出管理层股权激励出现的一些弊端,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试图为推行股权激励制度的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5-2017沪深两市A股434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二者关系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R&D效率之间则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不断提升,企业R&D效率先上升,到达临界点后逐渐下滑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李羽馨 《商场现代化》2013,(23):181-182
股权激励最初发源于美国,并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普及性的发展,而且在提升公司价值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上市公司对管理者的股权激励可以使管理者目标与所有者目标趋同,因此被视为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作为一把双刃剑,股权激励在激励上市公司管理层更努力地工作,提升公司业绩的同时,也成为了财务造假,制造公司虚假的内在驱动力。在管理层持股是否能提高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方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未形成统一认识,学者们的研究结论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本文将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由于企业组织的两权分离,导致企业组织的内在缺陷:代理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代理人(经理人)与委托人(投资者)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经济人。他们的立场和地位不完全相同。他们之间明显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对称。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凸显,本文结合光明乳业对企业进行股权激励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股权激励理论的提出回顾以及目的考究,分析我国股权激励机制的发展过程,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施行股权激励的关键因素以及相关部门的应对措施。为我国企业股权激励机制的健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商》2015,(39)
股权激励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优秀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缓解公司面临的薪酬压力,有利于降低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实现自身价值等一系列好处。本文分析光明乳业两次股权激励计划,探讨股权激励方案在我国国企中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罗媛 《致富时代》2011,(4):109-109
股权分置改革后,管理层股权激励研究成为众多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大多研究集中在股权激励是否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从而改善公司绩效,通过不同研究者的研究,得出的研究结论不完全一样,有的甚至完全相反。该文致利于时这些研究进行分类分析,试找出造成研究各异的原因和改进方法,以期对未来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我国沪深两市中的全部651家企业集团作为样本,利用其2003-200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全面分析了对企业集团高级管理层的股权激励程度对企业集团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集团中管理层持股数量比例与集团公司绩效水平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反映出"利益一致(Covergence of interest)"效应.研究中还发现企业集团管理层中持股人数的比例与企业集团绩效之间呈显著的U型关系,即公司绩效随着高管持股人数比例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该研究成果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为我国企业集团的治理和激励机制以及政府推动企业集团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变化和监管环境趋严,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城商行管理层人才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文章以城商行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城商行发展的主要问题及管理层发挥的作用,从建立科学合理的高管薪酬激励制度、严格考核制度、股票期权激励措施、加强薪酬约束等方面阐述完善城商行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提高城商行管理人员积极性,培养城商行管理层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行为的偏向直接导致投资决策的变化,而投资决策是决定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因素之一,基准收益率作为投资决策中至关重要的指标和参数,管理层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公司项目投资的基准收益率产生影响。本文利用2009-201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中进行了股权激励的公司作为样本,研究管理层激励与基准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程仲鸣 《江苏商论》2010,(11):110-112
股权激励是代理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股权激励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现行股权激励存在的管理层寻租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经理人市场、信息披露的建设、内部治理结构及业绩指标等方面提出了完善股权激励机制的建议,以期为上市公司与监管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郝洁 《北方经贸》2006,(10):77-79
本文首先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基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得出股权激励适合于成长期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结论。在总结了实施股权激励的基本条件之后,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具体实施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小股东间严重代理冲突、控股股东政府性质,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从公司过度投资的视角对管理层激励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并以2004-200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及其性质对于管理层激励抑制过度投资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不论是货币薪酬激励还是管理层持股激励都起到了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程度会削弱管理层激励的这种治理效应;而且,公司的政府控制性质在弱化管理层激励抑制过度投资作用的同时,还会强化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对管理层激励效应的负面影响。考虑股权分置改革影响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股改强化了管理层激励对于公司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同时又弱化了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对管理层激励治理效应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不仅为现有文献关于管理层激励与企业绩效关联的结论分歧提供新的解释,对于理解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的有效性,以及切实改进管理层激励契约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从新的视角为我国股改的有效性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近五年的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状况,研究了国外股权激励理论和方案,以及西方先进的管理层持股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