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高度重视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务院新闻办推出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①和“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②在“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方针指引下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出版界和广大作者的广泛响应。  相似文献   

2.
国家高度重视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务院新闻办推出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①和“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②在“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方针指引下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出版界和广大作者的广泛响应。  相似文献   

3.
阅读新书,了解今日俄罗斯,了解俄罗斯图书出版业。图书是文化交流的基础元素,正是通过它,我们认识了俄罗斯人民,认识了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认识了高尔基、肖洛霍夫、布尔加科夫。图书是文化交流的使者和桥梁,在增进中俄两国人民友谊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把两个伟大的民族联系在一起。让我们走近俄罗斯图书出版业,一睹俄罗斯图书出版业的风采。  相似文献   

4.
贾秋 《中国报业》2022,(1):80-8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自媒体的兴起,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之间不断融合,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延伸到了网络空间.出版行业要借助先进技术,丰富出版内容,创新出版方式,提升出版业的竞争实力.少儿图书是图书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融合出版大环境下少儿图书的发展方向,是出版行业转变理念、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化,习近平主席发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呼吁全球各国建立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图书出版业是文化产业中的一支主力军,"一带一路"为图书出版业提供了新的动力与源泉,要抓住这个机遇,紧跟"一带一路"倡议新布局,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本文分析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图书出版的发展现状,探索图书出版在未来发展中的重大意义,并为图书出版行业的未来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宋扬 《中国报业》2021,(6):24-25
上世纪80年代,西学丛书译介曾风行一时,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全新的图书出版编辑模式——"社外编委会制"或称"外脑编委会制",成为很多出版社编辑部的重要补充。其中,四川人民出版社与"走向未来"丛书编委会的合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与"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的合作是这种全新图书出版模式最成功的范例。图书出版编辑模式的创新,体现了当时出版观念的灵活与开放,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及出版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7.
敖敬华 《中国报业》2023,(3):160-162
为适应新时代图书出版发展趋势,提升我国图书出版管理效果,本文对图书出版管理优化路径展开了分析。由于我国出版业与国际知名出版品牌之间的差距较大,且图书的出版质量很难满足当今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从影响图书出版质量管理的因素和新时代图书出版质量管理效果提升策略两个方面出发,分析得出可以通过以下路径进行优化:进行资源合理配置,重视出版质量;做好选题论证;与时俱进,提升编辑自身能力;重视市场反馈,转变出版管理理念,提升新时代图书出版质量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任吟 《中国报业》2023,(13):164-165
随着时代的进步,民众的信息获取与阅读习惯均发生了巨大改变,新媒体的传播形式给传统图书出版带来了冲击。在此背景下,传统图书出版业应当主动寻求融合发展方法,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传统图书出版业应当从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出版图书的内容品质、正式启用新媒体服务策略等方面着手,将挑战转变为机遇,为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奉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政策信息     
《中国报业》2011,(3):2-2
2月28日,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副书记、副署长蒋建国表示,“十一五”时期,是中国新闻出版业大发展的时期:到2010年,中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日报总发行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电子出版物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印刷业年产值已居世界第三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出版走向国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努力推动中华文化向世界广泛传播的重要图途径。有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本文从考察外国出版集团在中国的作为着眼,分析其在中国成功的原因以及对中国出版业的启示,并提出对中国本土出版业走向国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制度性腐败问题,己不是什么新问题,也不是什么秘密,国人皆知。可这么些年来,中国图书出版业也就这么着以一种亚健康状态,病恹恹地也活过来了。这也许是因为中国的图书出版业呈现着这样的一种怪现象,说它是国家垄断,不全对,因为民营资本早己大规模进入了这个领域,己成气候,能在图书市场上与国有资本分庭抗礼。说图书出版业已市场化了,也不对,处在图书出版业龙头地位的出版社,至今仍为清一色的国家垄断,图书定价权也牢牢地掌握在各级掌管图书出版局的手中,并没有放开交给市场,对于图书的定价权,市场至今仍没有话语权。所以,中国图书出版业仍为“垄断程度很高”的行业。也许正是此种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犬牙交错的行业状况,决定了图书出版业必然是腐败高发的行业,使其必然会呈现出制度性腐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图书出版业的不断发展及竞争的日趋激烈,图书包装在品牌树立,营销推广等方面,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从营销的角度分析了图书包装方面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黄杰阳 《商场现代化》2012,(21):111-113
移动互联网蓬勃兴起,改变了数字出版的运营模式,拓展了数字出版的应用空间,也给出版业带来了创造性破坏。本文分析了移动互联网普及给图书出版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图书出版业应对新形势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图书版权贸易促进了图书出版产业的理念更新与结构优化,也为图书出版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机,更为中国出版走向世界搭建了桥梁。本文从图书版权贸易和图书出版产业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图书版权贸易的现状及问题,总结了图书版权贸易对图书出版产业的影响,出版商应抓住图书版权贸易带来的机遇,积极完善自身品牌与产业链,以期促进我国图书出版产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于建芝 《商场现代化》2007,(34):194-195
饭店业是我国旅游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品牌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企业走品牌国际化道路,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在地域组织上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营造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本文从饭店品牌的历史与现状入手,阐述了我国饭店品牌国际化的步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饭店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许久峰 《中国报业》2023,(12):218-219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新理念、新思想、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使得图书出版逐渐沦为信息革命中的“边缘产物”,转型势在必行,跨界发展已成必然。正处于融合出版模式下的专业图书编辑,为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本文通过分析编辑人员在图书出版中的角色定位,基于新时代对图书编辑的新要求,给出了几点专业图书编辑的转型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就我国目前的出版市场来看,传统形式的纸书出版行业遭遇了来自多个方面的影响,不仅有网络等其他媒介对它的侵占,而且还存在着外资进入中国出版行业的问题。与此同时,数字出版行业在我国的未来发展前景也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其中出版内容的原创性不足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探索一条传统出版业与数字出版业互动发展的道路,从而推动我国出版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文章首先论述了数字出版业的发展给传统出版业带来的影响,继而分析了关于传统出版业与数字出版业互动发展的几点策略,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传统出版业与数字出版业的互动发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品牌》2019,(15)
自1978年中国全面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本土品牌在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其品牌发展的核心价值依然是困扰中国品牌发展的重要问题,选取适合品牌定位的根本在于其背后的中国文化,并将两者有效的融合起来,这是塑造中国本土品牌国际化的有效举措。本文分析了中国本土品牌国际化的传播现状、文化基因的重要作用及品牌核心价值,并对其背景下中国本土品牌国际化的传播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9.
赵颖 《中国报业》2023,(1):92-93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版行业也在积极寻求创新发展的出路,通过对图书校对工作进行技术创新和方法创新,传统出版业显现出新的发展活力。本文对数字出版时代传统出版业面临的新变化进行探讨,分析当前图书校对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工作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孙琛 《中国报业》2022,(5):50-51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电子书等数字化内容充分利用了人们的碎片时间,逐步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虽然数字图书出版给传统图书出版带来了挑战,但传统图书出版所具备的专业性、领域性等特点不可替代.本文对传统图书出版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新媒体环境下出版业数字化的创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