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郝婉露 《品牌》2014,(8):102-102
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探讨和实践,是早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和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大钊在探索中国革命问题的道路中,做出了一些独特的贡献,当然,对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很缺乏的早期共产党的领导人来说,要冲破当时共产国际在思想上、政治上的束缚可以说是很难的。因此可以说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有一定的失误。  相似文献   

2.
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区别开来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艺术设计同样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本文就艺术设计活动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中国铜镜装饰纹样的变迁来分析实践对艺术的影响然后通过工业品设计的变化来分析艺术活动反作用于实践。从分析实践与艺术设计活动的关系得到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一、知识劳工研究与劳工研究劳工问题很早就吸引了中国的社会研究者。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就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撰写过一批有关中国劳工问题的文章。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近三十年时间内,政府与民间也对劳动就业和企业组织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的调查统计与研究。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工人这一概念在中国有着特殊的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不仅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突出贡献,而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本文就从《南方谈话》中邓小平的话语提炼出他的马克思主义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温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将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商》2015,(34)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毛泽东的民主观与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也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认识,在延伸至对毛泽东民主观的探析。毛泽东的民主观在坚持与马克思的民主观一致的同时又加进了自己的个人见解,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毛泽东强调把理论付诸到实际行动中,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6.
龚鉴瑛 《商场现代化》2007,3(18):256-257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思想,并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其发展观作为邓小平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分析和出发的基点,深入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种分析方法,务求在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相结合的前提下,提出了系统独特的中国经济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主要从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当前,我国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一基本国策。为了缓解这一矛盾,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贺敏 《现代商业》2011,(20):282+28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90年以来,即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实际结合,与时俱进,不断注入中国化与时代化的妇女新思想新内涵,并通过国家立法保障妇女权益,开创了我国妇女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商》2016,(8)
毛泽东的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毛泽东生态观主要内容的分析与梳理,并对其进行批判性审视,进一步提出加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生态林业,美化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0.
王刚  蒋明 《北方经贸》2011,(5):22-23
以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为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基础;反之,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能够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主观。这对于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现代、理性、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指导下,引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基础,同时也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仅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和目的,同时也提供了使全面深化改革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我们必须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全方位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牢牢抓住实践观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结合点,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将全面深化改革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役中取得全面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张松峰 《消费导刊》2014,(4):247-247
国家的本质是认识国家的前提,是解决政治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根本。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观必须从认识关于国家的各种起源说开始,从而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观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通过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国家本质批判的认识探讨我国应如何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观。  相似文献   

13.
悦然 《光彩》2021,(4):54-55
1921年7月23日,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来了13位客人。他们是中国最先进的一批知识分子,是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人。他们开始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这或许是他们当时能想到的最有利于中国国情的道路从1920年春到1921年春,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知识分子对于中国的未来忧心忡忡。各种新思潮、新思想层出不穷,三民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地方自治……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的路究竟在哪里?哪条路更有利于中国发展?1921年7月23日,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来了13位客人。他们是中国最先进的一批知识分子,是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人。他们开始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这或许是他们当时能想到的最有利于中国国情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商》2015,(41)
本文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发展的内涵,在整合当前诸多研究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概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提出以发展的观点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此基础上,通过总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实践取得的成果,对于新时期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最集中的体现。特别是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实践观的正确理解与把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意蕴进行了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16.
十年内战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开始逐渐奠定基本的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特殊的转折时期,因此它有很重要的研究和探讨价值,对以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经验得出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与创新发展能够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基于自己新闻工作经验而总结提出的对新闻工作的认识与看法,对我们党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见,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本文将以西藏日报为例,分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西藏新闻的实践,指出其在西藏新闻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成烨 《商》2014,(43):86-86
20世纪国际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占据了重要地位,其理论在各个国家文论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以其自身的魅力对我国文论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产生了重要作用。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才真正系统地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并呈现逐步深化的特征。本论文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源起及其对中国文论产生的影响来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接受。  相似文献   

19.
李中华 《商》2012,(9):149-150
目前在西方学界在对风险社会的研究中主要有以贝克和吉登斯等为代表的制度主义流派、以道格拉斯和拉什为代表的文化主义流派,这也分别形成了实在论和建构论的风险观。本文就以这两种社会风险观为研究对象,并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对其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的生态治理思想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的现实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是习近平生态治理的理论基础来源。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实践则为其理论的现实来源。它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在中国的新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大丰富,是对党的执政理念的拓展。文章在对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来源、内容具体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其落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